返回

窄红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4章(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贺导专注地看着他,似乎不理解京剧演员和气息长之间的关系。

    “京剧最讲究气,”宝绽给他解释,“别说这么捧着肚子唱,就是一个跟头翻过去,气也不能断。”

    气不断,音就在,贺导懂了,露出某种钦佩的神色。

    “好,好,”他转头问蓝天,“哪儿挖来这么块宝?”

    蓝天非常骄傲,卖个关子说:“黄金池。”

    她指的是如意洲背后的财富圈,但贺导没理解,当她是开玩笑,和她逗了两句准备下车,临开门,又顿住脚:“京剧……”

    “对,”宝绽有了自信,“西皮二黄。”

    贺导肃然地说:“国粹。”

    是的,国粹,一门顶着硕大名头的式微艺术,宝绽莫名有些激动,今天哪怕只让这么一个人认识到京剧的好,他这顿浇也没白挨。

    ------------------------------------------

    市中心暴雨过境,瞬时风力达到七级,二百公里之外的西山风景区却一派春意融融,只是到了傍晚,微有一阵潇潇暮雨。

    应笑侬推开头上的伞,走进雨中的爱音园,这是一处典型的北方园林,没有成片的池塘,取而代之的是苍松翠柏,掩映着几处嶙峋怪石,大气、疏朗,近处有浓墨重彩的雕梁,远处的烟雨中,一尊白色观音像若隐若现。

    这个家,总是让应笑侬百感交集:“他们都回来了吗?”

    他指的是二房、三房、四方,老管家收起伞:“都回了,在东花厅。”

    应笑侬没再问,绕过曲折的之字形回廊,跨过一道道门槛,来到北院,高耸的正房就在眼前,他却拐到东厢,东厢房是一间佛室,肃穆的纯金佛龛背后摆着一张小床,床上仰躺着一个人。

    一个老人,六十多岁,应该是染着头发去跳广场舞的年纪,却委顿地挂着吊瓶。

    应笑侬惊讶,上次见面,他还没这么虚弱。

    “回来了。”老人的状态不错,放下手里的相册,一双锋锐的眼睛投向他。

    应笑侬在床前的软椅上坐下,仍穿着那些“奇装异服”,夹克上醒目的猛虎玫瑰刺绣,不男不女的裤裙,袜子上一边一只半骨的海绵宝宝。

    段有锡缓缓把他看一遍,心里不赞同,嘴上却没责备,只是说:“我以为我不死,你不会回来。”

    臭老头子,都这样了嘴还那么硬,“你让我回来干什么?”应笑侬冷着脸。

    “你说我让你回来干什么?”段有锡有点激动。

    应笑侬无动于衷。

    “你爸快死了!”段有锡坐起来,恶狠狠瞪着他。

    应笑侬很平静:“什么病。”

    段有锡扭过头:“和你没关系。”

    之后应笑侬没再开口,屋子很静,静得听得见窗外雨滴落下枝头的声音,半晌,还是段有锡先说话:“你给我回来接班。”

    应笑侬笑了:“你明知道不可能。”

    “好,”段有锡清楚他会这么说,“你不接班,谁也别接!我死都不立遗嘱,让这个家就这么散了,让爱音集团灰飞烟灭!”

    应笑侬才不怕他的威胁:“集团一直老二管着,管得很好。”

    段有锡突然发怒:“你才是我儿子!”

    应笑侬挑起眉,眼睛里锋芒乍现:“段有锡,你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他们都不算数!”段有锡执拗地坚持,“我只有一个儿子,徐爱音给我生的儿子!”

    应笑侬神情陡变:“别提我妈的名字,”他碾着牙,“你不配。”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段有锡却没喝止。

    “我妈就是在这屋没的,”应笑侬盯着这张镶金的木床,“让你逼死的。”

    那一年,他只有十一岁。

    段有锡的脸瞬间灰败,眼神躲闪着,嗫嚅:“你妈……是病死的。”

    “要不是知道你在美国有老二,”应笑侬咄咄逼人,“

    她身体再不好,能死吗!”

    段有锡沉默了。

    “口口声声说这辈子只爱我妈一个。”应笑侬冷笑。

    段有锡马上说:“我就是只爱她一个!”

    “爱她一个,你成了四个家!”应笑侬腾地从椅子上起来,“老二只比我小一岁!老三和老二是一年的,你还搞出个老四!”

    “我有什么办法!”段有锡的脸色发青,“你妈身体不好,我三十九岁才有你!”他指着这间金镶玉嵌的屋子,“我这么大的家业,你小时候身体那么弱,我捧金子一样捧着你,半夜做梦吓醒好几回,我不多有几个孩子,行吗!”

    “好啊,现在你有了,”应笑侬啪地踢翻椅子,“你让他们继承去吧!”

    他扭头就走,冲出东厢房,老管家站在门口,替他关好门追上来,穿过三进院、二进院,应笑侬忽然问:“他什么病?”

    “癌,”老管家实话实说,“没多少日子了。”

    应笑侬停住脚,往前走,穿过一进院就是大门,但他脚后跟一转,折了回去。

    东花厅是个好地方,夏天总有喜鹊叫,门板常年不关,从北院正厅过去有一面花墙,开着一扇漏窗,窗下立着一只钧瓷挂红彩瓶,不是老物件,但在国际上得过奖,冬天插一支腊梅、夏天插几支枯荷,很好看。

    站在玲珑的彩瓶前,应笑侬听着厅里三房和四房在斗嘴,段钊和段钧没怎么说话,是两个“太太”你来我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