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1章 拿下公交站(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苏采青知道, 自家四姐, 和苏幺妹苏根妹都不一样, 她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农家妇女,能做到带着孩子们来投奔苏采青, 已然是一种突破自我的行径了。想让她直接离婚,还真是为难她。

    “这种事儿, 我也不多劝你, 你自个儿多想想自己。反正你离了婚也没啥好怕的, 有我在, 就不会让你们母子几个过不下去。”

    四姐点头:“你说的话我都信的。”

    离婚阻力并不大, 就算是乡下那个男人敢闹, 家里也有三个兄弟给她撑腰的。只是还是跨不过心里那道坎而已。

    一直等到上车了, 姐妹两才停下了话头。

    上海交管部那边,大概是因为苏采青提到的政绩太诱人, 他们做决定的时间,比苏采青预想的要短一些。

    一到上海, 苏采青就带着资料直接去了交管局, 等着她的人还不少, 甚至上面一个副局长都来了。

    苏采青将准备好的材料发下去,然后给他们讲解了一下新型公交站的设计,比如说座椅,比如说挡雨棚,比如说新的公交站牌如何防风,如何抵挡住日晒雨淋之类的。

    她这个新的设计方案, 其实也不是苏采青见过的最高端最好的公交站设计,如今的技术,还支撑不起电子屏显示的公交站广告牌,支撑不起全新的灯光设计之类的。

    可是对于这些人来说,已经是十分超前的想法了。

    花了近一个小时,把自己的公交站改造方案介绍完毕后,苏采青说:“公交站虽然不是很起眼,但是在市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它的改变,也能够引起许多人的注意的。这是一项踏踏实实的惠民工程。”

    坐在最前面的副局长难得点头:“好一个惠民工程。不过,你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公交站牌能用来做什么呢?这点我们得了解一下。”

    这个算是有拍板权力的领导了,苏采青知道,在他面前故弄玄虚没啥好处,便说:“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就是做广告。广告这行业,正在飞速的发展,但是也需要真正有眼光有能力的人去做。要想把信息精准地传递给大众,是一门学问。”

    “这个我知道,大学里还开设了广告学,可见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儿。”

    能够成为一个学科的东西,水怎么可能会浅?

    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钱财来源,而且操作得当的话,会赢得不小的利润,动心之后权衡一番,就知道还是比不过前程的重要性了。

    苏采青笑着点了点头。

    “这么看来,这是一个合作双赢的事儿?”

    “完全是这样的。咱们是各取所需。”

    “如果咱们现在签了授权协议的话,大概多久能完成旧的广告牌的改造?”

    “两个月,这个时间是我们经过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我们也想尽快完成这个改造工程,开始利用广告赚钱。可是能力范围内,两个月是保质保量的最快速度了。”

    副局长沉吟了一会儿,终于点头首肯:“时间来得及,那咱们签了协议,你们就尽快动工吧!”

    “完全没问题!”

    这协议一签下,苏采青走出交管局,立马就去路边的公话打了几个电话,第一个打给于志新,让他通知厂里开工,生产公交站牌的各种部件;第二个电话打回家,给苏大壮,让他和刘力强带着选好的人直接来上海。

    打完电话,苏采青还有些兴奋,直接转道去了之前看好的出租房,谈下了出租时间和价格,把房子租下来,给要来干活的苏大壮等人住。

    可以说,之前一切都是具备好了,只等着这授权协议签了,她就立马启动了所有的事情。

    这种雷厉风行的速度,令于志新也是叹为观止的。

    拿下上海市的公交站牌使用权,做广告,还只是她的第一步。

    公交站牌还只是一个传播媒介,做平面广告合适,做其他的就局限性很大了,苏采青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高兴之下,苏采青回到家里,按照习惯做了一桌菜,邀请了于志新和朱颖来吃饭。

    其他人知道她又拿下了一个目标,为她欢庆了一番。

    于志新也不得不佩服说:“你的这个速度,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快,我还以为,你至少得要磨到明年去。”

    苏采青摇头说:“明年的话,太慢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没什么,无利不起早,我给的东西有足够的诱惑,他们才会尽快做决定,人性而已。”

    于志新摇头:“所以关键还是要知道人家要的是什么,这点一般人哪里做得到。”

    苏采青笑了笑,这就是很大的话题了,她心情好,但是也没有展开去讲的冲动。

    “哎呀,这只是一个小事,你们也不要看的太重了。于经理,后面还有一揽子计划等着实施呢!我问你,现在广州那边市场情况怎么样了?”

    于志新说:“小壮在那边维持的挺不错的。广州的情况你也知道,是邻着香港,香港吹什么风,那边学得很快。而且那边工厂也多,竞争压力蛮大的。”

    广州也算是个历史悠久的贸易圣地了,那边商业繁荣,来捞金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我听说,那边不少人靠着倒卖电视机,发了不少财。”王朝英说。

    电视机算是紧俏商品了,价格不便宜,但是架不住它实在是诱惑力强,能把老老少少全都吸引到跟前来,所以许多家庭,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买一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