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晨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五章(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明苏听着,可看到皇后像极了阿宓的目光,她又忍不住出神。

    她还是想不通,为何那日梦中,她竟会将皇后认成阿宓,明明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人。

    将旁人错认成了她。若是阿宓知晓,必会很失望吧。

    这几日她翻来覆去地想,想了许多事,有真的发生过的,有她自己臆想的,床边的锁链,还放着,她不舍得拿下来,昨夜她睡不着,便将锁链那端镣铐锁在了自己的脚腕上。

    不知怎么,竟有些安心。那时她才忽然想起,阿宓有好久好久没有抱抱她了,她会不会有一日,忘了她抱着她是什么滋味,会不会有一日连阿宓的气息都忘了。

    这样想着,她便怕了,在床脚呆坐了一夜。

    说来也怪,她像是不知什么是疲倦了,接连数日未得安眠,她也感受不到一丝困乏。

    若是长久如此,倒好了,能省出不少辰光,她也能将事情做得更快,更早与阿宓相见。

    她一面分神想着,一面听着皇后说话,待皇后说完,她方笑道:“时候不早,儿臣先退下了。”

    时候确实不早,不好再多耽搁了,郑宓便点了头。

    明苏沿着方才来的路离去。郑宓望着她的背影,很是不安,明苏言辞和气,态度也温和,可不知怎么,她看着她,却觉得比往日或讥嘲或板着脸的模样要疏远得多。

    她到底是怎么了?郑宓担忧不已。

    云桑自假山后头绕出来,提醒道:“娘娘,该走了。”

    郑宓点了下头,走出两步,不由又回身看了一眼,方走出去。

    一到外头,数十名宫人齐整地候着,见她出来,为首的内侍迎上前来,肩舆也跟着压下。

    “请娘娘登辇。”

    至延福宫,殿中已亮起灯火,皇子宗亲已到齐了。

    郑宓先去后殿,等了一会儿,待皇帝到了,方一齐入殿。

    帝后一至,宴方开始。今日是家宴,到的都是皇亲,且不分男女席,约有三十余人,将大殿坐满了。

    郑宓的目光在殿上一转,有几位皇亲,她从前并未见过,云桑便在一旁轻声提醒,不多时,郑宓便将人都认全了。

    她的目光在明苏身上略略停留了片刻,见她正与近旁三皇子说话,面上略略带着些笑意,与漫不经心,与往常别无二致。

    像是察觉了她的目光,明苏望过来,目光随性,举杯站了起来,冲着上首并列而坐的帝后,高声道:“儿臣为父皇与娘娘上寿,恭祝父皇与娘娘新岁安康,鸿气东来!”

    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皇帝道了声好举杯将酒一饮而尽,郑宓也跟着饮了。明苏与皇帝说了两句,坐下了,转头又去敬淑妃。

    郑宓再三留意,确定她并无异常,方才假山后所见,便像是她过于担心她而生出的错觉一般。

    殿中丝竹悠扬,歌舞升平。有明苏这开头,众位皇亲相互间开始敬酒,说话,皇子们也以长幼为次,接连为帝后上寿。

    郑宓从前见过皇长子几回,但成了皇后之后,还是第一回见他。

    皇长子穿的是朝服,可却未戴朝冠,而是以一玉冠将发丝束了起来,两鬓垂下两绺发丝,瞧着飘逸出尘。

    这是道士的装扮。

    他身旁也没什么人,便自饮自酌。

    郑宓只看了他一眼,便又与旁的妃嫔说话。

    忽然,皇帝出声道:“明苏,你皇兄给了你什么好东西?”

    虽是家宴,歌舞悠然,可当着帝后的面,众人哪有当真轻松用膳的,闻言,殿上便静了下来,众人不知是什么事,只听着皇帝的语意,不是什么坏事,便皆带了笑意,朝信国殿下望去。

    明苏拿出一小匣子,朝着上首笑道:“是大皇兄亲自炼成的丹药。”

    “哦?”皇帝饮了酒,已是微醺,闻言,朝着明苏那端探了探身,扬了下下巴,道:“打开看看。”

    众人面面相觑,殿中更是一点说话的声响都没了。

    三皇子蹙了下眉,瞧着明苏手中的匣子便似瞧什么毒物一般。

    五皇子则面上一紧,望向大皇子的眼中有些警惕。

    大皇子则施施然坐着,像是什么都不在意。

    明苏将手中匣子打开了,里头是一层软软的绸布,绸布之上是枚鸽子蛋大小的药丸,棕黑色。

    “儿臣方才还在与皇兄说,这么大,如何下咽?”明苏笑道。

    皇长子抬了抬眼,道:“切开来,就着三春之水,每日口服一丸,可延年益寿,永葆青春。”

    此言一出,众皇亲皆变了脸色,三皇子厌恶的目光更是自丹药挪到了长兄身上。

    炼丹求长生,是自古便有的,可也是朝廷讳莫如深的。

    世人虽不敢明言,却是人人心知肚明,天子若求长生,便与昏庸不远了。

    殿上情形顿时有些紧绷。

    郑宓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她望向了明苏,眼中含着些猜测,明苏朝她一瞥,略略将下颔往下一压,这是一个极为轻微的,点头的动作。

    郑宓心一紧,忽然一笑道:“三春之水可是有什么讲究?”

    皇帝正眯着眼,远远地看着,他到底上了年纪,又饮了酒,看不清那丹药究竟是何模样,正失了兴致,闻皇后所言,便道:“不错,为何要用三春之水?”

    皇长子站起身,身形清清飒飒,开口道:“班固《终南山赋》有云“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故三春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