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锁龙诀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二章 进入地宫(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见到眼前此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刚刚我们还在头顶上的坑道边目测过,墓道的高度绝对不会超过四米,撑死了三米多一点儿,我们放下来的安全绳索是装备中最短的一条,十米。没理由绳索都放完了,还没有到底。

    我不甘心,随手从腰间拔出了一根冷光棒,夹在胳肢窝里,单手折亮后扔了下去。只见红色的冷光棒打着滚儿地掉了下去,似乎没有尽头似的,随后隐为了一个小红点儿,到最后完全消失。见到如此,我不由地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没有见到这样的景象,还不至于如此害怕,但我们四个人像是螃蟹一样拴在了一根绳上,下面就是无底深渊,如何叫人不怕?

    鲁长德喉头“咕哝”了一下,连声说道:“上上上,你们赶紧上去啊!”

    还没等他说话呢,白脸的魏长青已经爬了上去。此话一出,丹战也赶忙钻出了洞口。我其次。但是鲁长德看着孔武有力,这种事情却不是空有一身蛮力能解决的。他被吓得手脚发软,不敢动弹。最后我们大伙儿合力才将他拽了上来。

    我不甘心,以往的墓穴,大都是进去后才出现暗道机关。这回可倒好,脚还没沾地,就被吓回来了。我举着手电再次往墓道里照射过去。没错呀!确实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地面,没理由我们下去后脚底沾不着地啊。关于其中的问题所在,我一时也想不明白。

    “老魏,图。”我伸出手掌。

    魏长青知道这时候必须让我看图了,他嘿嘿一笑,说道:“咱们哥俩一起参详参详。”说着,握着人皮蜀王墓图走到了我身前,摊开来。一只手握着一端,将这边让我拿着。我刚接过来,就注意到他空着的那只手拔出了枪,就握在了手里。

    这个魏长青警惕性非常高,也很狡猾。他知道这种时候只有靠我想个办法了,却害怕我趁机抢走宝图,无时无刻不在提防。我视而不见,只是专心研究起图上的内容。这是我第一次看清楚人皮蜀王墓图上面的内容,共有两部分。第一部 分画的是山势走向图,点名了蜀王墓所在的地点;第二部分则是一个歪七扭八的人体图,乍看上去,像是一个没穿衣服的大老爷们占得溜直对着你,不过没有具体的容貌,只有一个大体的轮廓。

    人体轮廓之中,是错综复杂的线路,有点儿中医的经络学的意思,其中,更是标记出了几个醒目的红色斑点,细看之下才明白,这些红点仿佛是在寓示着什么。

    魏长青说道:“这张图上的这几个红点,咱们目前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个。”说罢,他用手指了一下,位于这张人形图的头顶。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头顶的这个醒目的红点,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纠结感。这种感觉,就是答案就在嘴边,却偏偏说不出来。我的脑海几次闪过了一丝灵光,却始终不得要领。只好重新端详整幅图。

    从人体轮廓图中看,整座蜀王墓的构造形式宛如一个人体的形状。魏长青与鲁长德二人本能地认为主墓室在人体的“头顶”位置。这才在这里打洞,没想到一开始我们就遭遇了挫折。而整幅人皮蜀王墓图中,有红色标记的点一共有九处,分别位于头顶一处、头顶偏下两处、胸口两处、腰间一处,偏下两处、胯下一处……乍看上去,倒有点儿像是在中医药店常见到的穴位经络图。

    其他三人见我神情专注的样子,谁都没有说话。雨越下越大,我们在坑道里呆着也不是回事。干脆爬上来,找了一处地方避雨,我捡了一根树枝,开始在地上画着,将这九个位置一一标注出来。

    时间眼看过去了一个小时左右,鲁长德率先沉不住气了,站在我身边自己看,忽然,他不以为然地说了句:“敢情这蜀王老头儿还是个中医啊,这画的是什么鬼东西!”见我没有说话,他皱了皱眉头,干脆在身上指指点点,按照图中标注的红点,与自己身上的部位一一对应。比如头顶的位置,他便伸出手指点了一下;眉头,也点上一下……

    一个外形彪悍的壮年汉子,看他这副样子我差点儿笑出声,不过他这一系列类似于猩猩的滑稽动作,却给了我一定的提示,看着他点来点去,我仿佛想到了什么。突然,我走到他身前,将他在前面腰间的一根手指扳到了他的身后。鲁长德茫然:“干嘛呀你?”

    丹战问我是不是想到什么了。魏长青也来了精神,凑上来。

    我说道:“这个东西……如果真的用穴位来说明的话,那么这九个点,代表了人的九窍!”

    “九窍?不都说七窍吗?比如七窍生烟什么的。”鲁长德听不明白。

    我耐心地解释说:“所谓的九窍,其实是道家的一种说法,我也是跟一位老中医学的,比如头顶的这个位置,代表的是“顶窍”百会穴;眉心正中间,是“意窍”天目穴;后脑勺的这个位置,是“神窍”玉枕穴;胸口中间的是绛宫膻中;后背的两块肩胛骨中央,是夹脊窍胛脊穴;腰后肾部中间,是命门;小腹的中间,是气海窍下丹田穴;正对着气海的腰后,就是尾闾窍;最后,就是两阴之间的会阴窍。这九处穴位加起来,就是道家典藏里时常提到的九窍。”

    “这跟蜀王墓有什么关系?”

    “道家一向注重修行自身,尤其是古代,修仙炼药是道家的常用手段。如果蜀王真的是迷恋长生不老之术,很可能会向道家汲取一些东西。当然,也不排除蜀王个人所信奉的巫术是脱胎于道家的。”

    其实这只是我的猜测,却也并非说不通。天下所有的宗教,都有一种固定的信奉形式,不管是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只要是宗教,就会沿循这种形势。而四川本地所流传的巫术,也有很大可能是从道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