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派还是个小团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7章 造建海船(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对于赵元邑来说, 住进东宫跟原来也没有什么不同。

    父皇倒是让他挑了一批属臣,不过赵元邑也知道,这些属官父皇一早之前就已经替他看好了, 也挑了不少能用的出来。他父皇这般为他着想,赵元邑也不能不识趣儿, 便索性直接交给他父皇来担心了。

    皇上虽然嘴上不大乐意,还批了赵元邑不懂识人。

    “你如今已经是太子了,怎么做事还这般懒惰, 真不知道是随了谁,当初朕做储君的时候, 可比你要机灵勤快多了。”

    赵元邑对此只是呵呵一笑, 他父皇当年要是真的这么勤快的话, 只怕先皇坐都坐不住了。不过他也没揭自己父皇的短, 只道:“儿臣这不是仗着上头有您在吗?”

    “啧,懒到了极点, 没个储君的样子,真是拿你没办法。”虽然嘴上的抱怨不少, 可是皇上还是乐滋滋地帮着儿子挑了。

    赵元邑一看,他父皇挑得班子已然是最好的了,里头有勋贵, 有清流,也有皇亲国戚, 甚至还有几个皇商当跑手, 这些人性子又不一,有点稳重有的机灵,基本上京畿一带年轻有为的都放在这一整套班子里头了。

    皇上也不是不想放几个年纪大的进去,只是自家儿子是什么德行皇上心里也清楚, 纵观朝中上下,能够包容这臭小子那些离经叛道的念头,能够接受这臭小子三天两头的鬼主意的人,压根没有几个。这太子太傅,皇上直接定了韩家大老爷,如今的御史大夫。

    原先皇上也想过直接让韩侍郎过来当太子太傅,可是后来一想以他小舅子对这臭小子的溺爱,只怕也不会起到什么约束的作用,所以便定下这位不苟言笑的大舅子。

    如皇上所盼,这位韩太傅也确实震住了赵元邑。

    赵元邑也不是没见过韩家人,韩家上上下下他都见过了,以前见他这大舅的时候感觉也还行,虽然端正了些,不过对着他的时候态度也算温和,偶尔还会给个笑脸。

    可是这回也不知是怎么回事,韩太傅刚一见面就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面无表情地斥赵元邑不该叫他舅舅,该唤他太傅。

    赵元邑被弄得一愣:“不叫舅舅叫什么?”

    要是早些年,他这大舅舅这么说的话,赵元邑肯定以为韩家人不想跟他打交道,没把他放在眼里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他也早就知道韩家人已经把他当成是母后的亲生子了。所以他在听到这句话之后,赵元邑除了错愕还是错愕,竟没有一点不满。

    韩太傅摸了摸短须:“自然是该叫太傅的。”

    赵元邑立马便反应了过来,这应当是他父皇提前说了什么,这才让他大舅舅有了如此态度。赵元邑立马换了个正形:“请太傅安。”

    韩太傅这才满意了些,不过面上还是绷着:“殿下身为储君,言行举止断不能再出错,便是碰到亲人也必须以礼相待,如此方才不会被言官弹劾,殿下可记住了?”

    “记住了。”赵元邑轻松道。

    不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吗,说起来这种事情他可是熟练得很呢。只是这些年没必要做的表里不一,他才渐渐的放开了,如今不过是把这些本事重拾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韩太傅不想一句话赵元邑就想歪成了这样。当下他还十分满意,觉得圣上之前未免太夸大其词了,殿下这哪里顽劣了,分明很听话啊。

    就这般,赵元邑的东宫属官便集全了。

    赵元邑对他们吩咐的头一件事儿,便是让他们下去搜集一些可以造海船的人,搜集常年出海,并对于大魏附近海或者外头的海域极其熟悉之人。

    这吩咐下来之后,赵元邑的属官们还聚在一块儿商量了一番。

    因赵元邑并没有说为什么让他们找,所以这些人都挺好奇的。只是聊着聊着,韩五郎便打断了他们的话:

    “不外乎就是出海了,至于去哪个地方,等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理国公世子看了他一眼:“难道你就一点不好奇?”

    “好奇多了,会倒霉的。”韩五郎呵呵一笑。他对赵元邑做的所有事情从来都是一点都不好奇,因为他知道好奇的下场是什么。这些人如今这么天真单纯,也是一种幸福。

    毕竟,太子这些年的手段都温和了不少。

    去年才任职的探花郎谭编修听此,也改了态度:“既然韩大人都已经说了,那咱们也不必再猜来猜去,老老实实把殿下吩咐的事情做好就成了,殿下还是头一次吩咐我们做事,动作务必得快一些。”

    理国公世子:“我倒是也想快一点,只是这事情如何能快?殿下找的那些人都不是寻常人遇见的,只在京城这边找肯定是不成的,南边也得找一圈。”

    韩五郎看了谭编修与另一位江南来的大人。

    那两人知道他的意思,便道:“那江南那边便交给我们了,今儿回去我就写信回去,让好友帮忙打听一二。”

    余下各人也都各自应承了。

    这群属官也不都是出自京城,有出身富贵的,也有出身贫寒的,不过能被皇上看重继而选到了太子跟前,肯定都有过人的人脉。

    将事情安排下去之后,赵元邑便没再召见这些人了。

    他去看了看段侍郎的进展。段侍郎那日下去之后便去试了一番,结果成效喜人,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之后还得反反复复的实验。第二日,他便从李尚书手里要来了不少人,将别的事情都推了,只留下这一件。

    赵元邑时不时地过去观望一番,有时给点意见,有时还会安慰段侍郎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