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派还是个小团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0章 路上见闻(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赵元邑是在秋后离开京城的。

    他这一离开, 可是让其他的三个皇子好生羡慕,都是差不多大的年纪大的孩子,谁不想去外头闯一闯呢, 整日里呆在皇宫能有什么趣味儿?

    之前听说赵元邑要护送太子妃回西北,赵元齐两个便摩拳擦掌,打算跟着他一道过去。只是这件事情还没有开始计划便被人无情地摁了下去。他们父皇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 不要做这个白日梦。还顺便威胁他们,若是他们执意要闹的话,回头就让衙门把最终最累最脏的活都交给他们来做。

    赵元齐两人闻言之后,屈辱地妥协了,再没有多说一个字。

    赵元邑走得也比较急,太后上午听到儿媳妇要回西北,下午就听到她孙子也要一道离开。太后乍然听说了此事, 就开始埋怨皇帝跟皇后。埋怨他们没有做父母的样子,让谁送不是送的,为什么一定要让十七来送?

    太后一直也没有往深处想,直到赵元邑走后她听着底下的小宫女鹦鹉学舌,说起了当日兵师启程离京的盛况,才突然清醒了一些。

    太后并不傻,听到这些话她哪里还能想不明白呢?当时就又把皇上和皇后给叫了过来一顿好骂。

    这回太后可一点都没有嘴下留情,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她是真弄不懂这帝后两个到底是怎么想的, 十七是太子, 且还只有十四岁, 他能知道领兵作战吗?能知道战场上有多险恶吗?什么都不知道还让他去了战场,这不是让他送死是什么?

    皇上解释这回的火炮威力巨大,又说他选的几个将军都是厉害,还派了自己的亲卫队过去, 再安全不过了。

    太后怒斥:“再安全能有皇宫里头安全?你不让他去不就没有这么多的事儿了吗?”

    皇上委屈:“朕本来确实不想让他去的。”

    “那如今这又是什么事儿?”

    “是他自己非要去的,您也知道十七的性子,他要是决定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犟着呢。若不是他执意如此,朕也不会让他以身犯险啊。”皇上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冤枉了,明明是那臭小子自己犯的错却要他来扛。

    那臭小子拍拍屁股走人了耳朵根也清静了,自己却在这里感受太后的责骂。

    太后才不管他的狡辩:“凭他多有本事凭他多会闹,只要你不同意十七还不是没有办法?说到底,还是你没有管好十七!”

    皇上:“……”

    行吧行吧,一切都是他的错还不行吗?他暂且忍了这口气,等回头拿臭小子回来之后,再好好收拾他一顿!

    皇后则闭了嘴一句话不说,但凡太后要骂就往后退几步,让皇上挡在跟前。这般从长乐宫吹来之后,皇后都没怎么被太后骂,挨骂的自始至终都是皇上。

    皇上出来之后,情绪都差了许多:“朕就知道,最后被骂的还是朕。”

    “圣上爱护十七,十七心里都有数的。”

    有数?皇上自嘲地笑了笑,那小没良心的才不会心里有数呢。

    他在皇宫里头待着的时候就不安分,如今出了皇宫去往西北,说不定一颗心都快要飞起来了吧,哪里还能想得到皇宫里头还有对着他担心不已的父皇母后呢?

    赵元邑确实高兴的,不过等高兴的劲儿过了之后,赵元邑便拿起笔给宫里写信儿。他出来已经半个月了,再过半个月就能到西北了,虽说暂时还没有到,可总归是不是要给宫里的父皇母后还有皇祖母报个平安的。

    赵元邑也知道自己这一走,父皇肯定是要顶着压力的,所以他在给他父皇写信的时候格外真诚,那封信都要比别的信要厚上不少。不过里头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全都是些废话,为了充字数,赵元邑还把自己一路上的见闻都给写了上去。还添了几句肉麻的,说身边没有父皇再好的景致,他也看不下去了。写完之后,赵元邑这是自己写的那些东西一阵恶心,光是看着都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他也不想写这个,可这不是为了让自己能安安心心地走吗?

    不过说实话,赵元邑这些天确实见识了不少。虽说他这一行路上都住在驿站里头,可是到了驿站之后,赵元邑每每都会带几个人出去看看,看看这周围百姓过的日子都是如何的。

    京畿是天子脚下,当然再繁华不过了。赵元邑从小生活的皇宫更是要多奢华便有多奢华,天底下的好东西全都塞进了宫,哪怕赵元邑曾经住在冷宫里头,其实也是没有吃过什么苦的,反倒是进了甘露殿,在外人看来不差,内里却吃尽了苦头。不过这些都是前话了,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赵元邑如今竟然出来了,自然要四处都看一看。

    看的多了他便发现,这外头与京城比起来根本就没得比,即便这几年来风调雨顺,可是还有许多人家吃不饱饭穿不上衣,有地的家里稍微好一些,无地的只能变成雇农,租种地主家的地,每年要将大部分的产出充租,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若不是趁着农闲的时候去城里打打短工,兴许连一家人都养不活。

    赵元邑也不管他父皇看到这些究竟怎么想,反正都一股脑地写了上去,顺便拍拍马屁,说这些事情他肯定没有什么办法了,只能请教他父皇,毕竟父皇这般英明神武,必然会解决的。

    赵元邑只是太子,这回出来也只能尽量当他父皇的耳目,至于这些事情该怎么解决,赵元邑两手一摊,还是让给父皇吧。

    离西北的路一日比一日近了,途中叶钟灵极少出来,不过同行一路总还是能碰到面的。互相接触的次数多了一些,两个人也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