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御膳房穿六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0章(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惦记这个试航权的部队实在是太多了。

    毕竟拿到了试航权,将来这舰艇试验成功后,考虑投放部队的时候,被选中的几率就会比别的部队高许多。

    这年头,哪个部队不缺硬件?

    有了最新的潜艇,变成王牌团,王牌师的前景指日可待。

    “哦,还有你这个先锋营,以后也就变王牌营了。”

    说到这里,成团睨了沈青耘一眼。

    成团这是在许诺,如果自己把这个试航权争取过来,将来真把潜艇要过来了,会让他们营最先上舰!

    沈青耘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您别绕弯子,直接说机会是什么?”

    看他这个样子,成保和哈哈的笑出了声。

    “负责舰艇研制的总工程师宁浩成同志现在就在咱们团里。这次他就是来考察试航部队的。只是我知道的时候太晚了,今天他们就要返回军工厂了。”

    如果要是早点知道这个宁高工是来选择试航的海域和部队的话,他成保和什么也不干,天天死贴着也得套上近乎啊!

    可偏偏,他只是把这当做了一次最普通的调研,甚至从头到尾连和宁高工面都没有照一下。

    想到这儿,成保和后悔的只恨不得时光能倒流。

    “现在,”

    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起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宁高工他们二人身上带着重要文件为由,派你去跟车保护。反正你这个外派人员本来也是要去兵工厂报道的,正好顺路。

    至于这一路上怎么和宁高工套上近乎,怎么让他觉得咱们团是最好的试验点,那就要靠你自己去想办法争取了。”

    说到这里,他猛地大喝了一声:“沈青耘!”

    “到!”沈青耘条件反射的迅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有没有信心?!”

    “有!”

    回答完毕,他才又一脸郁结的看向自己的团长——

    这就是团长所说的“最好的机会”?

    他甚至连认识都不认识人家宁浩成高工。

    咋就这么有信心,觉得自己跟着人家坐一趟火车,就能把人给拿下?

    想到这儿,沈青耘额角抽抽的疼。

    可身为一个军人,军令如山。

    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自然要拼尽全力的去完成!

    只是,“宁高工”,这称呼怎么听上去这么熟悉呢?

    沈青耘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

    最后觉得,可能是之前自己借调的时候,在军工厂那边听到过吧。

    坐在火车上,沈青耘那种无力感越来越严重,只觉得自己完成任务的几率越来越低了。

    他们是下午三点从团部出发,赶往海城火车站的,在车站外面的国营饭店随便吃了点东西就上了火车。

    上车没有多久这位宁高工就睡了,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快九点才睁开眼睛,早饭都没吃。

    好容易醒了,洗漱完毕后人家就捧着一本厚厚的资料躺在上铺的铺位上看,连话也没有一句。这让苦等了十几个小时想要套近乎的沈青耘,连和他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这还不是能主动往上凑的事儿,毕竟没有那份交情。

    沈青耘明白,这种大知识分子骨子里都带着清高,都不习惯和人过多交往。

    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很可能会弄巧成拙,由讨好变成讨嫌。

    郁闷至极,沈青耘只能决定顺其自然。

    实在无事可做,索性拿出自带的纸笔,开始给媳妇儿写信。

    虽然不能告诉她自己要去的地方是哪儿,但归期现在总算知道了,应该可以和她说一下。

    想到这儿,他不由得又想起了前天晚上,在告诉了媳妇儿自己要借调时,那姑娘看向自己的眼神。

    想得沈青耘心里暖暖的,一阵阵发胀,只恨不得现在就能结束一切,早点回家。

    “高工,十一点了,餐车应该开放了,你中午想吃点什么,我去给你打?”

    眼看着离C省越来越近,这趟公差就要结束了。

    跟着出来了不短时间的刘创,心情也比之前好了很多,整个人看上去都轻松了。

    他看了看腕上的表,笑着朝上铺说道。

    宁高工放下了手里的书,从上铺探出了头:“随便买一点,你看着办吧。”

    说到这里,他仿佛才想起来对面下铺坐着的沈青耘也是和他们一起的,冲他友善的笑了笑。

    然后又对刘创说:“你带着这位沈同志一起去买吧,今天中午我请客,看看有什么肉菜打一点。”

    听提到自己的名字,沈青耘连忙站了起来摆了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带的有干粮,让刘同志给您买就行。”

    说完,他再次看向宁高工:“任务在身,您在车厢的时候我不能离开。”

    听他这么说,宁高工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冲刘创挥了挥手让他自己去。

    然后对沈青耘叹道:“你们团长为人真的是谨慎。我到下面单位调研了这么多次,还是第一次有人全程贴身护送呢。搞得我都跟着紧张了。”

    说完他自己先笑了起来。

    沈青耘没有跟着他一起笑,而是很认真的回答:“应该的。现在敌我斗争依然严峻,对于像您这样的国之栋梁,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一句话说得宁工不由得怔了一下。

    即使作为被国家重点照顾的对象,宁工其实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