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史学霸在秦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1章 项家(第2/5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人解释,他说话总是带着笑容的。

    他的笑容从容又强大、温暖又坚毅。

    他看到那屠夫掩面而走,他……得救了。

    然后,他看到他……站到了自己面前。

    “你的剑,还你。”

    韩信想道声多谢,可他深深的看着他,却张不开嘴,他的嘴唇紧紧的抿着,甚至都不能叫人看出他有交谈的打算。

    韩信看了片刻,最后只得沉默的还剑入鞘。

    路人各自散去,那小姑娘歉意的看着韩信,但韩信却没有分神看她,他似乎到此刻都不知道此事因何而起。

    直男某些时候粗壮的神经啊。

    看着小姑娘欲言又止的回了铺子,周宁却没有离开,她笑道:“你的书能借我看看吗?”

    韩信还是没有说话,只沉默的取了腰间的书递给他。

    周宁展开一看,是《孙子兵法》,周宁复又抬头看向韩信,笑道:“孙子在书中告诫后人,为将者必死可杀也,然不逞匹夫之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你能面对侮辱面不改色,是真正的大勇者怯,往后必定能将台挂帅,封侯拜相。”

    “必死可杀”乃《孙子兵法》九变篇中,孙子所言的“将有五危”中的第一危,意思是将帅有五种弱点是致命,其中第一条便是勇而无谋,只知硬拼,就有可能被诱杀。

    “我,”韩信终于生涩的开口,这是第一次有人言明他的志向,并且告诉他,他可以!

    韩信心中激荡,他顿了顿,问道:“先生也习兵法吗?”

    周宁笑着点了点头,“略知一二。”

    来自习兵法之人的肯定,叫韩信的嘴角微不可见的有上勾的趋势,然不待成形,又被他紧紧抿住。

    周宁笑道:“你我有缘,不如随我到茶肆里细聊?”

    韩信自持的微微颔首,周宁笑着伸手指引,“请。”

    两人在茶肆坐定,周宁为他倒了一碗茶,又另外叫了些主食,韩信见此,心情低落下去,沉默的抿了抿唇。

    此时不是饭时,他虽然多日不曾饱腹,但他莫名的不愿意眼前之人同情怜悯于他。

    周宁像是没有注意到他忽地又沉郁下来,只顾自客气的招呼道:“不好意思,我习惯一日三餐,你陪我一起用些吧。”而后,果真自己拿起一个饼子慢慢咬食。

    韩信见他神色自然,不像是作伪,心中沉郁散去,也伸手拿了一个饼子慢慢的咬食,视线沉默的垂于几案。

    想来食用陌生的有恩之人的食物,还是叫他放不开,毕竟正常情况下,这一餐该他主动提请,只是他身无分文,囊空如洗,只能做这样无礼的行径。

    周宁笑着与他闲聊,“我观这竹简上的字都快被你磨平了,想来公子是苦读过了。”

    韩信想着对方有恩于自己,又请了自己一顿吃食,他无从报答,便与他说些自己研究兵法的心得作答谢。

    想通此处,韩信大咬了一口饼子,摊开竹简与周宁侃侃而谈。

    他不善与人交往,言辞方面笨拙得很,又因为没有同龄的朋友,故越发显得他性格孤僻,性情古怪,但此时聊到兵法的他神采风扬,终于有了些少年意气飞扬的模样。

    系统见此却捂脸了,兵仙啊,你才十七岁啊,你为什么这么想不开!

    《孙子兵法》是中国可查的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比西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还要早2300年左右,被誉为“兵学圣典”,是中国军事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瑰宝。

    两千多年多来,共有十一位大家为其作注,其中有帝王、有将相,也有文人骚客,这之中注得最早、最好也最有特色的曹操,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足足注释了三百多条,而且,她还知道韩信往后成熟的战争思维、著名的战略战术,所以他与她纸上谈兵,那……

    目瞪口呆,讷讷不能言。

    他在自己最自傲、最擅长的领域被吊打了!

    相谈甚欢,周宁起身告辞。

    “那个,”韩信起身叫住了她,周宁侧头,微笑着等他后话。

    韩信紧紧的抿着唇,深深的看着她,末了他双手抱拳,单膝跪下,语句凝神又带着恳请的说道:“请先生收我为徒!我虽然……”

    “好啊。”

    虽然现在身无长物,无以为报,但……

    韩信猛地抬头,周宁的笑容和煦,她语气和缓的说道:“收拾收拾东西,随我去吴中县吧,我姓周名宁,往后便是你的老师了。”

    系统:……

    KO!

    有了徒弟代劳驾车,周宁可以舒服的坐在马车内休息小憩,淮阴县和吴中县都属于后世江苏省的地域范围,故此地离她的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周宁用钱时从来不避着韩信,有时直接让他去取钱付账,韩信一方面感谢老师的信任,一方面也为老师感到担忧,钱不多了啊。

    终于,两人到了吴中县,韩信心中悄悄松了口气。

    他饭量不小,老师吃一日三餐,他跟着老师每日也是吃三餐,而且老师每餐都不委屈他,量点得足足的,还爱点新鲜的菜色,每次住店,还要两间上房,这钱财就越发用的快了。

    “老师家住何处?”两人的传验检查完毕,韩信将马车驶入县城。

    周宁撩开车帘,一边看着道路两旁的建筑、行人,一边回道:“我在吴中县并无住所。”

    韩信勒住马绳,诧异出声,“那?”

    周宁笑道:“我在来此的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