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给十二位将军封爵了。
不止如此, 还是册封的世袭罔替的男爵位。这等爵位,那是能轻易册封的吗?
不是开国之功,按说是没有资格的。
在场的勋贵有一个算一算,那望着这十二位新出粮的世袭男爵, 那除了羡慕嫉妒恨, 还是羡慕嫉妒恨啊。
要知道在场的勋贵,有些人的祖宗挣下来的爵位可不是世袭罔替的。那是降等而袭的。这能不是让人心中酸溜溜吗?
跟恰了柠檬一样的, 酸死个人的。
对于勋贵们的如何想?
这重要吗?
对于正统帝而言很重要。可对于十二位新出炉的男爵而言, 真跟天上掉了陷饼一样的。按他们的战功,这十二人都是知道的, 这绝对不够格啊。
“叩谢圣恩。圣上万寿无疆,皇后娘娘千秋吉祥。”
这十二位新出炉的男爵不光是感恩了皇帝。对于皇后那也是心中万分尊敬的。早在前面他们十二人已经得了中宫那边的一些暗示。
他们会得到大好处。
玉荣是中宫皇后。
她是不可能直接拉拢了掌了兵权的人。可一些提示,她会给的。她要让这些人知道,这好处从哪儿来的?
是她这一位皇后给示恩的。是她吹了枕边风的。
权利在这一个封建时代, 是上头分封的。治天下的皇帝要掌握天下, 这分封出去手中的权利是必需的。
毕竟, 皇帝是凡人。
凡人不可能一个人真的做了独夫。
既然有操作的空间。那么, 权利就是来自于谁, 必然效命于谁。
这等暗中操作, 这些年里玉荣做了不少。所以,她的权柄越来越稳固。她做的一切, 她都是小心而谨慎的。
拉拢人。
哪些人值得拉拢,玉荣当然做了判断的。
现在看来, 一切都是收获啊。
“平身。”
正统帝开了口, 十二位新出炉的爵爷方是起身。
大魏朝的世袭罔替的爵位。
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一回,皇帝更是明示了,这十二位爵爷是领邑的。虽然, 是在北疆之外,是在漠南的草原上。
可是,皇帝示意后。
皇后讲话了,也是表示了大草原上的俘虏,除了那些男丁会被带回去,做了官府充作奴隶劳作活命。
其余的俘虏可是按了爵位,分拢一些给这些爵爷。这是为了让这些爵爷有熟手,能够充作领民。
大草原与大魏朝的土地不同。
游牧与农耕,这需要各种的新改变。
玉荣的目光又是瞧了各家京都勋贵。
她看的出来,这些勋贵们那是眼中满满的不甘啊。对此,玉荣心中笑了。皇帝那儿,玉荣瞧了一眼。
玉荣说道:“圣上,今日册封十二位爵爷,真是谱天同庆。”
“此是喜事。”正统帝也是附合了此话。玉荣又道:“在场的诸位勋贵,不管是自身立有大功,得了圣上的封赏。又或是祖上有功,得了爵位在身。圣上,大草原如此辽阔。不若再开一些恩典给各家的爵爷。”
玉荣说这话时,正统帝的目光在打量了在场的勋贵。
这些勋贵里面有得用的吗?
有的,很真的很少。
一路上的打仗,真得用的还是殿前军、禁卫军。
这些勋贵们真是酒囊饭袋为多。
可正统帝很清楚的,治天下光靠着官僚,那可不行的。若是勋贵得用的话,也需要可以治衡一些。
若不在,要平衡了朝中的势力。
皇家总不能扶了宦官?
宦官势大。
宫中容易出问题啊。毕竟,皇帝可是住在宫里的。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的权利与**,皇帝并不想宦官中出现什么权柄人物。
当然,如何勋贵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了。
而皇室的权柄又是势弱时,皇帝还可能扶了宦官。比起宦官,在皇帝眼中,权臣更不可相信的。
权臣,那可能换一个皇朝。
宦官没儿子嘛,那是天家私奴。总归,皇帝想夺回权柄,还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些。
“梓橦之言,也有道理。”
正统帝的目光扫过了在场的勋贵。他在鼓励了这些人,他笑道:“朕打算在诸位勋贵之间推恩。”
“朕有多子,除太子外,其余诸子可承王爵。诸位勋贵也有多子,唯一子承继爵位,朕心有不忍啊。”
正统帝说的这话,说的情真意切的。他可能自己相信了吗?
当然不。
正统帝只是在做秀罢了。
在场的勋贵听了皇帝的话,却觉得有如天籁。
没人是傻子。谁还不懂一些暗示的意思啊。皇帝要推恩,如何推恩呢?
“圣上仁德。”
玉荣赞了一句。
在场的勋贵们就是巴巴的盯着皇帝了。
可盼着皇帝的美意。
可事实呢?
真是如此吗?
天上从来不会掉陷饼的。
如果有,一定会砸死人的。
毕竟,不是谁都能头铁。
至于正统帝的好处,也不是那般好拿的。
这一回,皇家的赏。
很快的传遍了军中。功名但从马上取。人人都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