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执法这种事情嘛, 从古至今都很多。
正统帝自然也这般干了。
正统帝选中的人选就是他的舅舅。想来这嫡亲的舅舅肯定会帮衬了天子外甥。
正统帝想做的,就是让舅舅来担当了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
哪料想,慕容国舅这拖拖拉拉的都差点以为他差人办的事情, 这没办妥当?
结果出来了, 正统帝误会了他手下的人。
他下面的人手办差很妥当。
真正误会儿的是他的嫡亲舅舅。
为什么?
这三个刻上了正统帝的脑门。
天子多疑。
慕容国舅的举动, 让天子的疑心病犯了。
“李善。”
正统帝喊了李公公。
“奴才在。”
李公公恭敬的应了话。
“去查。查一查慕容国舅府上的底子。朕要知道, 慕容国舅这些年的详情。记着别漏了要紧的事情。”
正统帝吩咐道。
“诺。”
李公公应了差事。
在朝臣、宗亲、勋贵们的府上。
皇帝自然布了棋子。
没动用了, 那就是搁那儿。
一旦动用了, 自然就要得了详情。
正统帝对于慕容国舅起了疑心。
这自然就要查一查舅舅的老底。
当然, 事儿还要继续办的。
慕容国舅都出首举报了。皇帝岂能轻饶?
何况, 这一个局本来就是皇帝布的。
目的?
正统帝就想再清洗一下宗室, 以及勋贵。
宗室人数多了点。
在正统帝看来, 特别是外面的藩王。比京都里的这些,更让他不放心。
打着机会,怎么都人撸了一些人。
为了皇权的安危。
有机会, 要处理干净。没机会,创造机会, 也要处理干净。
正统帝对于宗亲们, 有一种天然的防犯。
谁让他的亲兄弟们, 以及他的皇叔们,给他留的印象真真不够好呢。
真造皇帝反了。
还能让皇帝有好印象吗?
宗亲这儿, 皇帝都下了辣手。
那么, 勋贵那边也一样的。
这些勋贵里, 有上进的,自然也有混吃等死的。
那些上进的,只要站队位置,正统帝不介意用一用。天下都皇帝的, 皇帝当然需要自己信任的。
勋贵嘛,天然就是皇帝眼中的班底。
前题是这勋贵是识趣的。
至于那些混吃等死的?
若真是安份,皇家不缺了那一份禄米钱。
可怪就怪在,有些人明明没本事,还要站错位置。
皇家的站队,这很重要的。
站错位置,这可能要付出了小命来还。
当然,勋贵也有特权。
到底是皇家的江山,勋贵们的先祖是出了大力的。
若是可以的话,皇帝的罚,就是降爵。再然后,实在无可救药的,皇帝才会换了一枝爵位继承人。
至于直接除爵?
只要不是谋反的大罪,皇帝一般情况下,还是不会这般做的。
那显得皇家太无情了一点。
降爵,换一支承爵,这总归爵位还在的。
还给了勋贵机会。
只在下一代里有能耐的后人,起复可能的。
所以,机会给了。皇家的仁慈也表现了。
一切看的,就是能不能给皇家创造了价值。
这才是关键。
乾清宫。
皇帝搁开了事儿。
他在想着,皇陵守着的那一位啊,也许不应该留着了。
毕竟,瞧瞧,这都与外面的人勾连上。
借口,这当然不是借口。
是事实。
当然,不可否认的,在这些人串连时,皇帝是默默的看着。
这些人初犯罪,他没阻止。
他就想打一个大瓜。
现在借口来了。
一查,就能查了一个底儿。
皇帝就是借着机会,又能充实了自己的班底。
正统帝心情在此刻,还是没放松的。
毕竟,不尘埃落定前,皇帝都不会放松了警惕。
坤宁宫。
玉荣也在忙碌了。
关于丰收祭的事情。
丰收祭,这是祭祀了天地。
感谢了上苍与大地,这是让天下百姓又得一年的丰收。
封建时代嘛,自然是土地最重要。
人活着,就要填饱了肚子。
填饱肚子就要粮食,粮食从何而来?
自然是土地里种出来。
想丰收,得有土地。
同时,还要老天爷赏脸,这丰调雨顺了,才能大丰收。
若不然的话,那就不美妙了。
一年的丰收祭。
一场皇家的政治秀。
这当然要花钱的。
玉荣在看了旧账,要知道了这得花多少钱。
这今年她参加了,内务府当然也要添一笔钱。这一笔钱,自然是散了钱财,与民同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