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女也搞基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2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木叔的办事效率极高,吴静香还没有上门拜访姬寒寻,石油的地契便送来了,私盐的“盐井”之地全都卖了下来。

    “王爷说了,吴姑娘你之前送给爷的几件东西有大用,他能这么快赢了这场战役,姑娘的功不可没。

    这地契算是谢礼,这钱你还是收好。”

    木叔掏出九万两银子递还给吴静香,嘱咐道,“还有这地契也一块收好,别弄丢了。”

    “不,木叔这银子你还是先拿着,我还有事情麻烦你。”

    吴静香推拒九万两银票,“木叔,当初我们在各个县城建的作坊不是还空着,现在借给难民当临时避难场所。

    开了春,灾民都回村子去了。

    这作坊一直空旷地不是浪费了,我想着到时候找些人,把作坊张罗一下。”

    雪灾不像洪水,一冲整个房子农田全没了。

    天暖和些,雪融了,百姓又可以继续耕种了。

    “作坊,十几个作坊哩!”

    木叔叹了一口气,“现在我们这卤肉生意红火,供不应求,最多再开一两个作坊,十几个太多了。

    桂南城消耗不了这么多的卤肉。”

    “木叔我想你误解我的意思了,这十几个作坊不是全制作卤肉,我们还可以做别的买卖。”

    吴静香耐心解释道,“我这儿还有几个赚钱的方子,你先看看。”

    吴静香递给木叔一叠纸张,上边密密麻麻地文字,让木叔头皮发麻。

    “静香,我就一个大老粗,平日里管管手底下几个人还可以,你叫我拿主意不是为难我吗?

    这生意上的活儿我也不太懂,要不我把这些方子回去请示爷。”

    木叔挠着脑袋笑呵呵地说道。

    夜幕降临之时,姬寒寻换了便装,戴着斗笠蓑衣,不走正门,翻墙而入,进了吴家的院子。

    此时的吴静香正在厨房做些糕点,蛋黄酥、绿豆糕,红豆糕,这三样她是百吃不腻。

    现在回京,南方的雪消融,他们应该是乘马车回去,马车路远,他们又跟着钦差队伍,不可轻易叫停,需要准备好零食以便路上肚子饿时有可以垫肚子的。

    “啊!”

    眼前黑影闪过,吴静香失声大叫,她还以为家里招贼了,手中的面团慌乱之中掉在地上。

    “王爷还有梁上君子的癖好,大门不走,非要夺窗而入。”

    熟悉男子雄性气息伴随淡淡的薄荷清香,吴静香闭眼也知道来者是谁。

    “呵呵。”

    姬寒寻轻笑两声,暗紫色的衣袍四处飘动,“我若大摇大摆地走正门,你定要说我扰了你的清静之地。”

    吴静香沉思片刻哑然,这位爷身为尊贵,现如今还成了钦差大臣,走到哪里都有恭维伺候,行走的发光体,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那我还谢谢你了,我家屋顶的瓦片还真不够跟踪你的刺客踩踏。”

    厨房杂乱,并不是谈事的地儿,吴静香端在一盘子刚出锅热腾的点心,与姬寒寻一道去了客厅。

    “怎么闲不住,刚买了地儿,又要招工弄工作坊?”

    进了客厅,姬寒寻也不见外,寻了一个位置坐下,坐姿谢意。

    “不是刚欠了你十万两银子,当然着急挣银子。”

    吴静香手中的点心端到他跟前放下,“这几个方子你觉得怎么样?

    要合作不?”

    “羽绒蚕丝作坊,腊味坊、家具坊、玩具坊、坚果坊……

    这范围真广。”

    姬寒寻掏出纸张,一张一张地翻开,纤长白皙的手指点了点最上边的纸张,饶有意味地开口,“开了春,南方便暖和了,这羽绒服大约用不上了吧?”

    “南方这边对鸭子的喜爱,远超于你们京城人士,鸭毛来源丰厚,为何不在这边收集好原材料,制成羽绒服,刚送至北方。

    我们桂南与陈南相交,西戎也离得近,我们也可以将羽绒服卖给他们两国。

    这鸭毛不仅可以做成羽绒服,也可以制成羽绒被。”

    吴静香突然欺身上前,悄声道,“陈南与我大齐刚刚订立盟约,这西戎输了这一仗,至少三年之内不会挑起事端。

    所以我们与他们两国通商,短时间内是非常有保障的。”

    出口贸易,赚取差价,其中的盈利不可言语。

    见此姬寒寻脱去头顶的斗笠,俯身靠近吴静香,两人只有一指之隔,两人气息缭绕交错,彼此的呼吸声起伏,“我还以为你除了看书,别的都不曾注意。”

    “本王答应了。

    十万两你就不需要还了,当做本王入股的本钱。”

    姬寒寻说完,又从口袋里的掏出欠条,当着吴静香的面撕碎。

    “喂——我还没有说完——”吴静香抓着飘落在空中的碎纸片。

    “你的心思本王还不了解,无非是先预支工钱给招来的员工。”

    姬寒寻起身将桌面上的点心一扫而尽,打包入一个小布袋,“这蛋黄酥味道不错,可以多做一点。

    本钦差后天启程回京。”

    身影一闪而去,除了盘上还剩下的细碎渣滓,手中的一团碎纸,空气静谧,那人似乎未曾出现。

    他怎么知道我要预支工钱给那些工人?

    吴静香站在原处发呆,她想了几宿,才想到可以大量招工,先预支工钱给急需银两的工人,缓解他们的急需。

    十几个大作坊一下子在桂南开工,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