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64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一次出行, 让秀女与诸位诰命摸到了太后与皇后的脉搏:两位国母对关爱弱势群体的姑娘十分青睐。

    看看兵部侍郎与礼部侍郎家的姑娘就知道了,小嘴吧嗒吧嗒说的脆生,两位国母却是笑意盈盈。

    这一回, 三十六名秀女,几乎人人自荐担任免费教习。

    俱皆是一旬一堂课。

    琴棋书画, 弓马骑射,君子六艺皆有涉猎。

    将义学的教学档次,从小康之家, 拔高到清贵门庭。

    当然, 跟得上学得会, 又是一回事。

    小花精的宗旨, 是让这些来自底层的姑娘见识一番, 这世上有另外一种活法。

    只要她们肯努力, 这样的日子终究会来,她们不能,子嗣可以。

    人有了希望就有动力。

    四位皇子人选最终定下。

    十七皇子钟情探春,小花精宣召祖母与母亲进宫。

    贾母与王氏十分乐意。

    祖父贾代善也通过驿站寄回意见:婚姻大事全凭帝后做主。

    小花精将四位皇子的皇子妃上报给陛下知悉。

    乾元帝看了探春许配十七, 颔首,却道:“三妹妹可堪匹配,只是,十七弟将来要身负重任, 一旦瓦刺来朝, 朕预备册封十七位熙亲王, 镇守陕甘山西三省, 成为真正的西北王。

    梓童明白西北王的意义吗?”

    小花精瞠目:镇守山西陕甘, 这就是诸侯国王了?

    还有一层意思, 探春的性子飞扬洒脱, 让她常年镇守风沙弥漫的西北,她愿意吗?

    小花精回禀道:“三妹妹常有生不为男的抱怨,她怕会对陛下感激涕零。”

    乾元帝道:“三日后下旨赐婚,梓童回去跟荣公夫人通个气,婚事可以通融。”

    可以通融?

    荣府果然反悔,就会遭受质疑:忠君爱国?

    小花精回到坤宁宫转达陛下之言。

    贾母眼眸一亮,王氏顿时垮了一张脸:“这怎么成,陕甘边境危险又辛苦,你妹妹出世金尊玉贵,娇滴滴的长大,岂能受得了?瑗儿……”

    贾母顿时呵斥:“住口!

    雷霆雨露解释君恩,我荣府身受皇恩,就当忠君报国,何敢抱怨辛劳?”

    王氏道:“探春是女儿家?

    四个皇子,总有不去陕甘……”

    贾母气得想打人,只能一再呵斥:“住口,住口……”

    好在小花精在王氏掉链子的时候,已经打了结界。

    不然,无孔不在通政司肯定会知悉王氏的不识大体。

    小花精知道母亲不懂历史,遂问:“母亲可曾听过戏文,西凉国?”

    王氏试泪,她满脑子舍不得探春:“西凉国跟你妹妹有什么关系?”

    贾母摇头:“十七爷镇守西北,就是当初西凉国的国土,探春这个王妃非等闲可比。”

    王氏嘴唇颤栗:“这,探春也相当国母娘娘?”

    贾母手指一戳:“禁声!”

    王氏瞠目结舌,吓着了:乖乖,这下子真是满门富贵了。

    贾母看着傻登登不识大体的儿媳妇,有些嫉妒:拙娘偏养巧女。

    贾母王氏同意婚事。

    小花精带着祖母母亲去了慈宁宫谢恩,到时候赐婚旨会写:奉母后皇太后懿旨,赐婚某某。

    秀女回家,等候赐婚。

    赐婚的秀女回府,太后娘娘会派遣两名嬷嬷随行伺候。

    在她们成婚前,这些会给她们讲解皇宫的情况,教导宫廷礼仪。

    尚仪局会派遣女官,讲解宫廷的规矩禁忌。

    教养嬷嬷女官,可是肥差,当差一次,一辈子的养老钱就有了,不是太后皇后信赖之人,不能得此差事。

    除了四位皇子妃确认下来,宗室拢共有十二位适龄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待指婚。

    这还是上回发配一大批,不然,乾元帝又要哭穷了。

    大月朝的皇子宗亲成婚,陛下不仅负责发老婆,还要承担迎娶老婆的宅邸与费用。

    所以,皇帝上台之后就想着要砍砍砍,罚罚罚。

    要说宗亲的队伍越来越大,都是光拿俸禄补办差事的主儿,已经成为朝廷的负担了。

    继任者还不能不承担,这是先祖定下的规矩。

    得亏没有私心分封制,否则,几百年后,整个江山都要被宗亲瓜分了。

    惜春如愿以偿,被指婚给太医院院正白家的嫡次孙。

    白家的嫡长孙守家立业,执掌白家家业。

    嫡次孙却在太医院做七品太医。

    惜春出嫁就是个七品诰命。

    惜春的身份,嫁王公宗室也足够。

    只是杨氏说惜春单纯,不想进入宗室人家,主要是看不上宗室人家混吃等死的生活方式。家里有一个贾珍她已经备受摧残。

    荣府如日中天,宁府却人才凋零。

    惜春嫁给太医院正家,做个不用掌家的官夫人,既体面又清闲,还不会被公婆嫌弃。

    因为,惜春酷爱研究医药。

    白太医愿意接受这门亲事,除看贾府权势,也看中惜春的秉性。

    可别说白太医势利眼,在皇宫当差,没得人罩着,很容易丢命。

    嘉和朝,白太医战战兢兢,不是这位妃子血崩,就是那个妃子小产,罪过最后落在太医院的头上,也就是最近十几年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