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22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乾元帝看了几首菊花诗, 觉得不错,恰逢心情好,赏赐学子们一对状元锞子。

    皆是内造办出品。

    宝玉比别人多了一块玉佩, 一把手掌长的象牙扇子。

    扇儿是乌冬贡品。

    如今正在孝期, 陛下身上不能佩戴色彩斑斓的饰物,挂了这么一把小扇子。

    这扇子是乾元帝在他爹嘉和帝床头柜里翻出来。

    嘉和帝宝物很多, 都该乾元帝继承。

    这把扇子很适合眼下佩戴, 不显眼,又雅致,挂着好看,拿着斯文, 热了还可以扇扇风。

    九月的秋老虎也很厉害。

    小花精没有阻拦,却道:“这扇儿上皇赐予陛下, 陛下得了一直没离手, 他小孩子不懂欣赏,白糟蹋了。”

    宝玉原本在谢恩, 闻言忙着递回来。

    乾元帝却一拍宝玉道:“正是因为喜欢,送人才有诚意呢。我有更好的扇儿。”

    乾元帝笑吟吟看着小花精, 心里美得很:大热天只要挨着瑗儿, 身上就舒爽惬意。

    回程中, 顾芾陈光中一行十五人虽然没上绑绳,却已经被锦衣卫控制起来。

    乾元帝把这些人直接丢个三司会审:“一律法办。”

    人却关在锦衣卫, 免得他们在刑部串供。

    又命十七皇子监审。

    乾元帝这边与小花精上了龙撵回宫, 惬意的四叉八仰,枕着小花精的膝盖乘凉:“嗯, 梓童立下大功, 想要什么赏赐?”

    小花精道:“原本是臣妾办事不密, 如今能够拨乱反正,陛下不怪罪,臣妾就心满意足。”

    乾元帝拍拍小花精:“别谦辞,梓童这回帮了朕大忙了。这些阳奉阴违,倚老卖老的酸腐。

    尤其是户部,至今还只在辽东山西甘肃三地推广新作物,别的省份根本没动。

    他却报喜不报忧,说什么都在推广。

    万顷良田种一亩新作物,这也是推广?”

    陈光中虽然出工不出力,却不是他一人罪过。

    想要把推广新作物落到实处,户部要重视,下面还需要知府与知县得力。

    当然,若是户部与吏部练手,把推广新作物作为京察大计的标准,应该可行。

    看着乾元帝兴致勃勃,以为户部尚书一换就能立竿见影。

    小花精也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改革需要过程,乾元帝不需要师傅,他只是需要一个人听他慷慨程词,抒发情怀。

    小花精一旁予以鼓励:“臣妾相信,陛下让百姓丰衣足食,强兵强国,四海城府的鸿志,一定能够如愿。”

    乾元帝兴奋的大笑:“梓童既是朕的贤妻,又是朕的知己良相。”

    小花精忙着欠身:“陛下谬赞,臣妾愧不敢当。

    今日之事,陛下不怪就好。”

    乾元帝忽然翻身而起,凑近小花精:“梓童觉得,六部之中谁可为相?”

    这是推举内阁?

    小花精笑道:“这个臣妾可是说不好,臣妾不认得朝中大臣,也不了解,不敢瞎说,扰乱陛下。

    不过,从前不是六部尚书入内阁吗?

    您就在六部看呗。

    您是圣君君主,忠心耿耿又能干的人臣子,肯定不少。

    再不会挑不出几个辅佐之人。”

    其实,内阁大臣现成的。

    之前的御前大臣就可以直接顶上。

    其中有林姑父,还有贾珠的大丈人。

    小花精说这话就有徇私之嫌。

    杜晴的伯父就是很好的户部尚书人选。

    他熟悉湖广,正好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先从湖广干起。

    湖广许多的知府知县,不是他的同窗就是同僚下属,办起事情十分方便。

    贾琮也在湖广,也可以给他一个府,让他干上三年,肯定有成效。

    他干的好了直接升任巡抚布政使,或者回六部,大有可为。

    湖广有武当这个修炼圣地,植物界与妖界,对修炼圣地都有了解。

    这就跟人间的邸报一样,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妖修花精都知道天下几大修炼圣地:湖广的武当,西南的终南山,极西昆仑仙山,或者说神山,隐藏在南方十万大山中凤凰仙山,不是凡人与一般修仙者能够企及。

    山里住着神仙!

    湖广武当出过有名的地仙张三丰。

    张三丰因为出世了,故而,他的传说流传了很久。

    大部分仙人不入世,不愿意跟凡俗有牵绊,因此,人间的传说也很少。

    是故,小花精对于湖广的地形有所了解。

    湖广山大人稀,即便良田不能推广新作物,可以倡导佃户开荒啊。

    可效法东省地,种植三年不收税。

    三年后开垦的土地归佃户所有。

    保证那些佃户嗷嗷叫着去开荒。

    小花精没有当场向乾元帝说起湖广之事,后宫不干政。

    她已经掌管了皇宫的侍卫,不能再干政。

    乾元帝不警觉,御史也要犯颜直谏。

    尚书到位。

    小花精把她的意思告诉了祖父贾代善,让他告知在洛阳做知县的贾琮,让贾琮以自己做知县的经验,通过丈量土地的杜尚书纳谏。

    贾代善一看这消息,便知道,杜宗山的内阁兼户部算稳妥了。

    杜宗山原本在湖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