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后一心混吃等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3章 碰到(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终薛昭仪一个人喝了五杯酒。

    她酒量是真的好, 喝完这么多眼神也清明依旧,脸不红气不喘,浑然喝的不是酒而是水。

    不仅如此, 同她说话, 她对答如流;让她背篇冗长拗口的骈文, 她也完全信手拈来,中间没有丝毫停顿。

    佳丽们对着薛昭仪这酒量感叹了好一番,言语间全是此次下山游玩, 能有她作陪, 真是什么后顾之忧都没了。姜洛也觉得她简直是出门在外打家劫舍的必备杀手锏。

    随后动筷用饭, 和姜洛一样,佳丽们也说吃惯了佳肴美馔,突然吃这种平常小菜, 还怪新奇的。

    其中有道较为清淡的白灼鱼片,吃惯辣味的大家没怎么动, 几乎全让赵婕妤给包圆了。对此, 赵婕妤说这道菜有她家乡的味道, 和她母亲做的很像。

    李美人听了道:“赵姐姐想家了啊?”

    赵婕妤道:“如何能不想呢。”

    若非家乡离京城实在远,她都想觍着脸求陛下恩典, 让她回家省亲了。

    “你不想家吗?”她问李美人, “我记得你家离京城也很远。”

    李美人答:“妾还好啦。妾离家前, 母亲说妾只要能像在家里一样吃饱睡好就够了, 其他什么都不需要想。”顿了顿,神色略有些羞赧,“妾自从进京以来,天天都在想着怎么吃怎么睡,妾没空想家。”

    起先她在含芳殿睡不好, 斗胆跟夫人提了,夫人准许她搬去宜春殿,她从此再没半夜被吵醒;

    后来和夫人关系亲近了些,她天天蹭夫人的小厨房,夫人嘴上说着她太贪吃,很嫌弃她的样子,实则每每她过去请安,宫女呈给她的都是之前没吃过的新花样。

    如此,她的睡和吃都被满足,甚至被夫人娇惯得还想要更好些的,她做什么要想家啊?

    母亲说过,进了宫就是天家的人,若能侍奉皇帝陛下,那再好不过;若不能,那就无所谓受不受宠,临不临幸,自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别折腾得被打入冷宫,把命给丢了就行。

    赵婕妤听罢,道:“你母亲看得很通透。”

    李美人道:“妾也这么觉得。所以妾很听母亲的话,该吃吃该喝喝,从不想家,反正想了也不见得能回去。”没心没肺地说完,她夹起盘子里最后一块鱼片,往赵婕妤碗里一放,“赵姐姐吃!吃得饱饱的,就不会想那么多了。”

    岂料赵婕妤犹豫了一瞬,才吃下这块鱼片。

    随即她放下筷子,倒了杯茶喝,说道:“今日吃太多了,不能再吃了。”

    李美人道:“啊?赵姐姐不是只吃了半碗白饭吗?这能叫多?”

    赵婕妤不答反问:“半碗不多吗?”

    李美人正要回答不多,却突然想起什么,转头看看姜洛的碗,再看看穆贵妃和薛昭仪。

    确定她的姐姐们最多也就是吃大半碗,谁没能吃个满满一整碗的,李美人收回目光,盯着自己面前盛得冒出尖的第二碗白饭陷入沉思。

    吃吧,显得她是个饭桶;不吃吧,她实在饿得难受。

    莫非她真的很能吃吗?

    正纠结着,就感到有谁抚摸她头顶,嗓音也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吃吧,反正你吃不胖。”那手滑下来,指腹戳在她酒窝上,“也就脸上有点肉,身板还是瘦得不行。真不知道你吃那么多都去哪儿了。”

    李美人抬头看姜洛。

    赵婕妤也笑:“是呢,我若如李妹妹这般狂吃不胖,我也日日吃个不停。”

    李美人道:“那,那妾就把这碗饭吃完啦?”

    姜洛说:“嗯,吃吧。”

    李美人这便抓紧时间埋头苦吃,免得早早停筷的姐姐们等她太久。

    好在姐姐们也不急,边慢悠悠喝着清茶,边问姜洛这座城里有什么好玩的。

    姜洛摇头:“我只沿着河岸走了两遭,别的哪都没去。”

    穆贵妃闻言笑道:“夫人就等着妾几人下山来,大家好一起玩呢?”

    姜洛说:“是啊,一个人哪有五个人在一起热闹。”

    姜洛这话说得无心,穆贵妃却敏锐地听出点不太寻常的东西。

    好像哪怕公子成天地陪着夫人,这又专门带夫人下山来过只有两个人的七夕,夫人竟也仍如以前那般,并不如何在意公子。

    ——都说郎心似铁,怎么放在公子和夫人身上,就完全颠倒了?

    穆贵妃想着,状似无意地问:“公子昨日就没带夫人到处逛逛吗?”

    姜洛答:“光在书肆看书了。等看完出来,天都黑了,就也懒得到处逛。”

    穆贵妃道:“书肆?”

    这时薛昭仪开口:“夫人房里那些书就是在那家书肆买的吧。”

    她们发问,姜洛便很顺手地给阆苑打广告:“对,那家书肆叫阆苑,卖的书种类很多,很全面,最主要的是还没别家书肆卖得贵,我买那么多,都没花多少银子。若是不想买,也能直接在书肆里看,看完放回去就好,不要钱。”

    古代纸张珍贵,由许多纸张合并而成的书册就更是昂贵。

    连些家境不错的都不见得府里能有多少藏书,更别提那些破落寒门,乃至是寻常百姓。往往哪家想要买书的话,须得节省许多日的花销,甚至连点肉汤都没法喝,方能攒够钱买上那么一本。而这也正是古代爱书惜书那么普遍的一大缘由。

    同时也造成古代除了家中殷实的,能买得起书进得起学堂的实在少得可怜。更多的人别说看书了,根本是大字不识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