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荣国府老太太新丧, 林家虽然不必为她守孝,但这个新年也过得无甚滋味。
刚过完端午,贾政命人送信给林如海, 信中请求林如海帮他寻一位名师,他意欲明年回乡应试。
得知这个消息,林如海便知贾政已经从祖母离世的打击中缓过神来,二话不说替贾政寻了一位靠谱的老师。
晚上林如海从翰林院回来, 正好遇上贾敏。
他逗弄了一会儿贾敏怀里的儿子, 便听到贾敏问他,“我听说二哥找你帮忙寻老师?”
“存周想参加明年的乡试。”林如海道。
贾敏闻言,点了点头,“看来二哥是重新振作了起来。”
比起大哥贾赦她二哥明显心事更重,但心里存多了事情,却不是什么好事, 她如今已出嫁, 再帮不到二哥什么了, 一切只能靠他自己。
“我寻的这位先生是我原来那位尊师的师弟, 学问也是极好的,教存周兄不会有什么问题,只希望存周兄想开一些,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否则只怕要影响他应试。”林如海叹道。
人的精神状态能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处事, 以及做事的结果。
上回贾政一意孤行,非要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参加乡试,结果如何?名落孙山还给了自己更大的打击,只希望这次贾政重振旗鼓,能稳住自己的心绪, 千万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满脑子杂念。
贾敏默然不语。
见她这样,林如海也知道她在担心什么。
她统共两个兄长,大哥不济事,二哥倒是能抗些事儿,可偏偏对自己不太自信,还总是要强撑。
长此以往,荣国府怕真要败落了。
“我已经去信一封给存周,他其实并不笨,若是能早日解开心结,不会有问题的,你别担心。”
林如海的宽慰让贾敏微微一笑,“让你费心了。”
“你我夫妻,你兄长便是我的兄长,这都是应该的,莫要多想。”林如海拍拍她的手,道。
贾敏笑着点头。
过了几日,王家大老爷王子胜添了嫡长子,林如海有公务没去,是贾敏带着人去祝贺的。
因着二嫂这层关系,林家也算跟王家沾了亲。
晚间林如海回来就听贾敏说,王家那位二姑娘要出嫁了。
这事儿林如海也知道,还记得几年前,他和贾敏在元宵佳节赏灯,遇上了王家两位姑娘,当时王家二姑娘还是个十岁出头的小丫头,没想到这一转眼,他娶了贾敏还有了儿子,王家的小丫头也要出嫁了。
“听说薛家那位大爷要学我和存周走科举入仕,他如今学业可有成?”林如海转而想起王家二姑娘要嫁的人,薛家大爷薛信,想当初就是在元宵佳节遇上了一回,薛信便对他十分崇拜,隔三差五就来信请教他,近些日子倒是没怎么收到薛信的消息,没成想是要成亲了。
贾敏笑着道,“我今天去王家祝贺,倒是真听说了些消息,听王家大太太说,薛大爷去岁就考中了秀才,连过县试、府试和院试,虽排名只在前十内,但也算是年轻俊才了。”
林如海笑道,“说起来这薛家大爷还算我半个徒弟呢,他能考出如此好成绩,倒也不辜负我这两年时不时的提点。”
“王家大太太今儿还让我给你带话,说谢谢你呢。”贾敏笑道。她是林如海的妻子,婚后自然也发现林如海指点薛信的事儿了。
林如海摇摇头,“举手之劳罢了,哪里当得起这般谢,他要真是谢我,就再努力努力,考中进士才是好事。”
他同薛信的交情,也是那年元宵节碰见才生出来的,他也是跟薛信见过几次之后,才知道薛信居然想要经商,也不知谁给他灌输了有钱万事足的想法,差点入了歧途。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若是没有读书的天分,只能经商倒也罢了,明明有读书入仕的潜力却偏偏选择经商,怎么看都是捡芝麻丢西瓜,蠢到家了。
鼓励薛信科举入仕的,正是他。
其实真要说起来,他鼓励薛信读书科举,并非完全没有私心,虽然存有私心,但也没有恶意。
总而言之,现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次月,王家嫁女,林如海正好要当值,只能把准备的礼物交给了贾敏,让贾敏带去王家府上,让王家太太转交给薛信。
天气渐渐转凉,林如海感觉今年的气候比往年要冷了许多,很不寻常。
到了冬月,夜里忽然下起了大雪,往年这个时候虽然冷,却还不至于下雪,今年的雪来的有些过早了。
雪连下了数日,南城已经有百姓的房屋被压塌,索性暂时还没有闹出人命来。
朝廷的反应还是很快的,立刻组织人手除雪,但雪还在不停的下,天气又特别的冷,这样下去只怕后果会很严重。
皇上下令,命人调查大雪的覆盖面积,又派了专人负责,一旦事态恶化,便通知皇上。
大雪下了半个月才停,虽然有些人被大雪压塌了房子,受了些伤,但暂时还没有人死亡,然而被压塌房屋的人太多,若是不能解决这些人的吃住问题,早晚有人要冻死的。
林如海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命家里的大管家每日在城南施粥,除此之外,还叫人在城南搭了一个棚子,日夜煮热水,给那些没地方住的百姓喝,这法子倒也管些用,起码可以暖身。再加上朝廷发放下来的赈灾物资,这些百姓倒是平安过完了这个冬天。
压塌的房子地基还保存完好,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