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闺怨诗都是骗人的[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2章 无题-3(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背影,抓起玉佩就朝对方头砸去。

    李衢侧身躲过,伸手抓住,将玉佩翻看了下,道:“本王送出去的东西,从来没有收回。”说完将玉佩朝唐小诗旁边的暖炉中一丢,穗子立即燃了起来。

    他声音旋即冷了几分,语气带着些许威胁:“本王要的东西,也同样没有得不到的。”邪佞一笑,“即便是公主,也一样。”

    她心中暗骂几句,在李衢离开后,她缓了缓压下怒气,再望向一旁暖炉,一块掌心大小的圆形白玉正置于炭火之上烤灼,背面上有两行字。

    她惊了下,立即叫人将玉佩取出。

    当白玉佩冷却擦洗干净递到她手上,她立即翻看背面,两句诗:桃夭夭而不知夏,莺啾啾而不及冬。

    她忙翻过正面,是精雕细琢的花鸟纹路。

    “公主,这玉有什么蹊跷?”韩女史见她神情紧张,小心探问。

    “这……”

    萧黛记忆中,这玉佩最初是梁帝赐给其母妃,因为这两句诗寓意不好,齐母妃不喜。萧黛幼时不懂,见花鸟雕刻栩栩如生,很是好看,便要了去。

    玉佩在很多年前已经遗失了,具体是哪一年怎么遗失,已经久远有些记不清了。

    它怎么会在李衢的手中?

    “韩女史,你暗中让人打听一下,德王李衢是否去过我大梁国都。”

    韩女史不明其意,见她神情不对,也不敢深问,领命退下。

    数日后,韩女史回禀,李衢从未去过大梁,更别说是国都。

    “从未?”

    “是打听到的消息如此,但是,若是他秘密前往,也只有亲近的人知晓,是打听不到的。”

    “是啊!”她望着手中的玉佩。如今重新编了蓝色的穗子系上。看来此事只能当面问李衢了。

    李衢自那日过来便再没有来过,倒是王府宁长史隔三差五过来,还有北雍其他的一些王公贵族,都是刘大人和其他的南梁官员在应付,她一概未见,即便是德王同胞弟康王前来,她也未露面。

    她也很少出别馆,不是不想去看看北雍帝都是怎样的繁华,而是萧黛的身子畏寒,她实在不敢受冷。否则又要病躺十天半个月,受罪。

    直到除夕,北雍宫宴,午后德王再次出现在别馆。

    他身披玄色斗篷,站在前院的一株梅树下,梅花打了花苞还未绽放。他手压一根梅枝,似乎在细看花苞。

    “公主喜欢梅花吗?”李衢头也不回问,似乎认定身后来的人便是她。

    “不喜!”她冷淡回道。

    李衢回首笑了下:“本王忘了,公主喜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公主也似一朵娇美桃花。”

    她斜了他一眼:“现在可以走了吗?”

    李衢抿唇冷淡一笑,大跨几步走到她身前去。

    各自上了马车,车内燃着暖炉,韩女史将一个手炉递给她。她让其将窗户打开一些看看洛城的模样。

    因除夕的缘故,街道相对冷清,经过街市,两边的茶聊酒肆大部分都关着,也没瞧见洛城的繁荣昌盛。

    马车在宫门口停下,她下马车换了步撵。

    此时距离宫宴还有一段时间,她也不想见那些北雍的官员和命妇贵女,寻了借口到附近走走。

    李衢看出她心思一般,道:“西侧不远有个小阁,应该没人,公主可到那边休息。”说着便走在前头一步引路。

    她顿了下,跟了过去。

    李衢让内侍搬来两个暖炉,不消片刻,小阁内便暖和起来,甚至有些许闷热,韩女史为她取下裘衣。

    李衢在一旁拿着钳子拨弄炭火。她起身走过去,从身上取出那块玉佩,递到他面前问:“德王从何处得来此物?”

    李衢手僵了下,神色也凝了一瞬,冷嘲道:“公主还将它给取出来了,本王以为公主对本王所赠之物会弃之如敝屣。”

    “你将此物送我,不就是想我来问你吗?既然我今日开口问,殿下又何须拐弯抹角?”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