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红楼之重生之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30章 薛宝钗(二十四)(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荣国府, 怕是要变天了。咱们先前的打算,也是彻底不成了。”

    吴氏不解:“太太何出此言?”

    申氏拍了拍儿媳的手,叹道:“你还年轻,进门儿时日又浅, 许多咱们那些老亲家里的事, 你都不知道。”

    吴氏连忙接话:“莫不是这荣国府, 有什么不妥当的?”

    “唔。”申氏点了点头, 反问道,“你平日里在娘家,觉得荣国府赦大老爷的名声如何?”

    吴氏不爱背后说人, 犹豫了片刻, 才在婆母的注视下小声道:“坊间都说, 赦大老爷……是个贪花好色的纨绔。”

    “是呀, 坊间都这么传。”申氏意味不明地轻笑了一声, 又问道, “你进门这两年来, 可曾听闻赦大老爷出入流连了哪家青楼楚馆?”

    吴氏仔细回忆了一番, 摇了摇头:“这倒是不曾。”

    说完之后,她不禁疑惑起来:“这位赦大老爷, 平日里深居简出的, 除了大朝会和逛琉璃厂, 那是连门都不怎么出。这贪花好色, 又是从何说起?”

    因着婆母管的严, 她的丈夫算是比较洁身自好的了。可平日里和朋友们喝酒, 也少不了出入烟花之地。相比起来,那赦大老爷简直不要太省心!

    毕竟,家里的丫鬟, 太太奶奶们可以随意处置,楼子里的那些姐儿们,却不归她们这些后宅妇人管。比起那些爱往外头跑的爷们儿,赦大老爷这种只爱祸祸家里丫头的,不知道有多少太太奶奶羡慕邢夫人呢。

    ——不过,邢夫人却是有苦自知。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赦大老爷在自己家里荒唐,怎么就在外边传的人尽皆知了呢?

    吴氏蹙着眉,疑惑万分地看向自己的婆婆。

    申氏点了点头:“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吴氏不禁鄙夷道:“这王氏官家的手段不怎么样,坑害自家人却是厉害得很呢。””

    啧,还是太年轻啊!

    申氏不禁摇了摇头,出言再点了儿媳一句:“若是没有贾家老太太默许,那王氏哪里有那么大的胆子?”

    “这……这……”吴氏震惊了,难以置信地看向婆母,“毕竟是亲生母子,又何至于此?”

    “是啊,何至于此?”申氏表示,她也很是不解。

    其实,不单是申氏,京城里许多的贵妇都很是不能理解。

    孩子多了,难免有偏心的。可是再怎么偏心,也都是自己的儿子,最对也就是分私房钱的时候少分一点儿,哪有这样下重手坑自己亲儿子的?

    申氏忧愁地叹了一声:“如今,你明白为何我会说咱们先前的打算都不成了吧?”

    她们原本想着,既然已经填了那么多礼物了,下回干脆再找个机会登门,以贾史氏好面子的程度,肯定不好意思收礼不办事。

    但如今么……

    吴氏也泄了气:“如今,荣国府中赦大老爷得势,肯定是不愿意听从贾史氏摆布的先前咱们虽然送了礼,但半句要紧的话都没来得及说,那些东西,怕是真要打水漂了。”

    正在婆媳二人愁得不行,盘算着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时,贾家接连又发生了两件事,让她们彻底打消了给贾赦施压的想法。

    第一件,就是宫中突然传旨,册封宁国府的小蓉大奶奶为安平郡主,享公主待遇。

    并且,一向节俭的圣人,竟然主动提出,让内务府给安平郡主建郡主府。

    本朝只有公主才有资格单独建府,这是真的享公主待遇了。

    一时间,京城的风向骤然转变,原本门可罗雀的宁国府,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

    这也就罢了,就算秦可卿莫名其妙封了郡主,还很神奇的没有朝臣反对,那也只是个郡主罢了。本朝连公主都没有参政的资格,更别说是郡主了。

    那些迫不及待就贴上去巴结宁国府的,都是些已经没落的人家。但凡还有些资本的,都在观望。而且,对申氏的计划,没有丝毫影响。

    但是,谁也不曾料到,已经在道观里烧丹炼汞尽二十年的贾敬,会突然回了家。而且,回家之后便向圣人上了折子,而圣人隔日便召见了他。

    这可是宠臣才有的待遇了。一般人求见皇帝,那都得先递牌子,排队等着。有时候,打点的不到位,被宫中宦官动点儿手脚,还得再往后拖。

    一时间,几乎所有京官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乾清宫里。

    但谁也没得到什么具体的消息。

    只知道圣人禀退了左右之后,和贾敬单独密谈了尽三个时辰。然后贾敬就从一介白身,摇身一变,成了上书房行走。

    上书房行走这个官儿很有意思。他没有具体的品级,甚至连俸禄都没有。

    可是,这却是一个每天都能接触到圣人,负责陪圣人谈心,随时替圣人答疑解惑的职位。

    这个官儿没有具体的职权,却是人人削尖了脑袋,也想爬到的位置。

    贾敬顶着一路妒忌的目光回到了宁国府,这个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散播了开来。

    而贾敬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让人请了贾赦过府。

    听到盯着荣国府的小厮的汇报,申氏立时就打消了朝贾赦使手段的心思。而她也舍不得再花重金去求另外一家,只得遗憾又如释重负地,丢下了治国公的尊严脸面。

    也是因此,萧大夫人只等到了伯夫人的一封书信,一封软中带硬,却并不咄咄逼人的书信。而马氏等到的,却只有一顿毫不留情的训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