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红楼之重生之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8章 王熙凤(九)(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到最后, 那些胆敢拿捏主子的奴才们,史氏自然是一个也没有留。

    等王子腾下衙回来,她还气哼哼的将这事给他说了,直言这些奴才们可恶至极, 忘了几辈子的体面都是谁给的了。

    她只是抱怨一下, 发泄发泄心中的郁气, 王子腾听了, 却是悚然一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你道为何?

    却是王子腾虽有意将凤姐儿送入六皇子府,心里却是不怎么看得上六皇子, 觉得日后六皇子说不得还得倚仗他, 再怎么着也不敢对凤姐儿不好。

    因此, 想到六皇子的时候, 他不自觉便有些骄矜。

    如今, 他却是只庆幸自己这段时日忙得很, 不曾遇见过六皇子。

    若不然, 被有心人看出来, 捅到了圣人那里,他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无论如何, 在圣人眼里, 六皇子都是他儿子。

    而王子腾, 不过是个奴才而已。

    这奴大欺主的下场, 自家夫人可是真真切切给自己上了一课呀!

    想到这里, 他连忙起身, 朝史氏拱手施礼:“多谢夫人教我。”

    史氏可不知道他心里霎时间已千回百转了,见他这样作怪,不由“噗嗤”一笑, 拍了他一下,“一把年纪了,也没个正形!”

    而今日里王子腾说是和同僚喝酒,实际上却是因提前打听到了六皇子今日会去太白楼,他特意赶过去偶遇的。

    他已经想好了,与其让凤姐儿去参加那前程难定的选秀,还不如从六皇子这里入手,由六皇子妃出面到王家提亲。

    为着这个,他已经和六王妃的娘家接触过了,并探得了六王妃也有意找个好生养有家世的侧妃的意思。

    这也不是六王妃贺氏贤惠过头,实在是六皇子生母、养母都去了,宫里没个帮衬的人,圣人有了好事,等闲也想不到他。

    如今六皇子已经二十七岁了,府里除了贺氏的出身还可以,其余的简直不能看!

    这年头,都讲究夫荣妻贵。

    这六皇子一直不好,贺氏在妯娌们面前,又能有什么体面?

    也是因此,贺氏才想着再找一个家世好些的侧妃,以期望侧妃的娘家共同扶植六皇子。

    说来也是巧,贺氏要找侧妃,肯定不能找家世压过她的。

    正好朝中传出消息,她父亲贺御史要升任礼部侍郎了。

    侍郎是正三品大元,正好压了正四品的王子腾两级。

    且凤姐儿只是王子腾的侄女,不是亲女儿。

    思来想去的,竟是再也没有更合适的了。

    因此,王家的意思透到贺家去,贺家夫人和女儿一说,贺氏本不是个善妒的,听说了王家请了嬷嬷教导,觉得至少这王氏不会不知礼,便也同意了。

    贺夫人走后,贺王妃便将此事和六皇子说了。

    而王子腾之所以会得到六皇子的行踪,其中的道道,不过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而六皇子要见王子腾,自然是心中奇怪,为何王子腾会选他这个最不受宠的皇子?

    王子腾虽是个武官,表面上性子直,心里却颇有成算。

    他与六皇子当面聊了几句,便知晓六皇子不是个好糊弄的。

    他心里可更高兴了,这心里有数的,不比那浑浑噩噩或自视甚高强吗?

    如今,王子腾是把自己的位置摆得极清楚了,他就是希望日后能给自家找个靠山。

    因此,六皇子一问,他也就照实说了:“不敢欺瞒六爷,臣膝下空空,只有凤儿这一个侄女,自然是希望能给她后半生找个依靠,也给家里找个靠山,以免卷入是非里,脱不了身。”

    至于是什么是非,两人都是聪明人,根本不消说透。

    见他实诚,六皇子就先添了几分好感。

    但他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心头还是十分疑惑:“听说,令堂出身金陵甄家?”

    这意思就是问:既然有这便易,他为何不干脆去投了九皇子?

    听他提起甄氏,王子腾就不禁冷笑:“在六爷面前,下官不敢弄鬼。继夫人膝下自有三弟承欢,我与故去的长兄,向来不得她老人家喜爱。”

    六皇子瞬间了然。

    这六皇子自己就是个睚眦必报的人物,又自小失母,在宫里见惯了人情冷暖。

    他自然不会认为甄氏有了个母亲的名头,王子腾就该无条件的愚孝。

    毕竟,母慈子孝什么的,也是母慈在前,子孝在后呢。

    至于《孝经》里“埋儿奉母”的典故,稍有点儿见识的人都知道,那是前人杜撰的故事。

    这一场会唔,很是成功。

    六皇子对王子腾很满意,王子腾也看出来,六皇子不是个省油的灯。

    因此,等凤姐儿跟着史氏从寺庙里回来,看见的,就是红光满面的王子腾。

    凤姐儿便笑着问:“看叔父的模样,莫非是有什么大喜事?”

    王子腾“哈哈”一笑,道,“的确是大喜事,我调任的事情,总算是有眉目了。”

    他到底顾忌凤姐儿还是个姑娘家,自然不会对她说自己今日见了六皇子的事,只是笑呵呵地说:“原本我是奔着兵部去的,不想却是户部有了缺儿。”

    六部虽名义上并列,但其中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这最重要的,自然是吏部,再往下就要数户部了。王

    子腾此话一出,史氏与凤姐儿皆是喜笑颜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