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种田文女主说要称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83章 番外(十九)(第1/6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二)

    标题:如果云清流真身穿越到历史上的秦朝

    :

    前提提要,诸子百家之中, 家发展的又快又好。

    其发展趋势超过所有, 短短几年间就将其他学家压在了脚下。

    实际上,不仅是其他学家不明白, 家自己也不太明白。

    当家特制的一本又一本的集发出去之后,一个个家就寄了故事过来, 说要为家的发展尽一分心力。

    自己人写故事过来, 说是要传播出去。

    家负责刊印的那部分人觉得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便答应了。

    由于东西卖出去后赚了一点钱,他们还取了一部分钱寄给了那些写故事的人。

    之后越来越多的自己人写故事过来了, 也有越来越多的书籍出版。

    在这样的过程中,家就慢慢的做大了。

    整个过程,堪称魔幻史诗。

    家的人回想起来, 都有些觉得不可思议。

    什么时候家的人那么多了呢?简直源源不断, 数也数不清。

    虽然有的人写的故事并不好,文笔差的一逼。

    不过那也不要紧,有专门的人把故事提炼出来,再进行加工、出版。

    本质上, 家看重的是故事,并不是文笔。

    反过来,如果有人的故事不怎么样, 文笔却是十分美丽。

    那么无论怎么样,这样的故事也不会拿出去出版的。

    当然那些文字优美的人也不是没有出路,就是把别人的故事重新加工, 得到一份润笔费。

    不管是为什么,家是发展的很好的。

    由于在秦始皇的高压下,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些许字。

    因此家出版的书籍上面的文字,老百姓们是看得懂的。

    再加上现在的书籍是真的便宜,他们又有固定的金钱来源,从不担心吃饭的问题,因此也有余钱购买。

    反倒是其他学家出版的书籍,虽然受到众人的追捧,可是买的人却不多。

    问一问原因,不过是最简单的几个字,看不懂而已。

    是的,看不懂。

    毕竟那是文言文,极难理解。

    家就不同了,虽然直白通透了一点,可是恰好让老百姓们看得懂,读得通。

    一个是不容易读懂的文学知识,一个是直白通透的民俗故事。

    两个放在一起对比,很容易就能明白为什么家的故事卖的那么好了。

    别的先不说,先说说家对于自己人的理解。

    所谓的自己人,其实就是认同家的理念,并以此做事而已。

    至于和其他学家一样要通过考核才能加入某某家之类的事情,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因为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原本就发展不好的家,就更发展不好了。

    由于这样的规矩,家就在这新时代占了便宜。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认同了家,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家的一员。

    比如那些投稿的人,无论以前是不是家。

    其实按照这个时代的人的标准,他们已经是家的人了。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学家的人投稿,他们又是哪一家的人?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

    宽敞明亮的房间内,无数人拿著书籍摇头晃脑的学习。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字,明白基础的道理。

    至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用理会。

    说白了,其实就是扫盲班。

    义务教育都不知道实行多少年了。

    老一辈的除了先天不良的那些之外,全都认识字。

    这要是换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前,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好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去学习。

    反正一个钱都不用花,再加上孩子不去学习的话罚的都是家长,所以他们也就没想着搞什么小动作。

    再说了,现在不读书都不行啊,所有的孩子都读书了,偏偏有一家的孩子没读书,那不得丢人丢到姥姥家。

    读书并不是那么好读的,特别是在启蒙这一时段。

    如果大部分的孩子都无法理解,那么教学就失败了。

    话又说回来,在这一个阶段也是最容易搞私货的。

    比如儒家教导的论语,道家教导的道德经,墨家教导的墨子,法家教导的韩非子……

    至于老百姓们懂不懂,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懂得人自然懂,可以吸纳进学派之中,不懂的人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再多的要求就不好了。

    那些学习能力或者某方面特别突出的人有了进阶渠道,以后会跟随老师们继续学习。

    那些被淘汰的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的时候会回到家中,继续祖辈的生活。

    所谓的义务教育,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比如给了那些一心向学的人一个机会,不再受限于往日的阶级。

    当然,[]这些都是大范围的问题,暂且先停下。

    先说说这一个课堂中,满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有男子,也有女子,有贵族出生的,也有土里刨食的。

    不过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的多,普通人穿着的不再是那种能够磨破皮肤的麻衣,而是虽然比不上绫罗绸缎,可是仍然具有一定优势的棉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