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GL)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9章 静女其姝(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天他们要去的地方, 叫做黄家堡。

    这个名字充满了江湖气息。唐含小时候,家里还有马,每次到这里来,她和姐姐会一左一右站在马背上的箩筐里, 每当那是, 在她的幻想世界中, 都会油然生出一种“骑马仗剑走天涯”的豪情。

    好像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剑客。

    于是所有的辛苦, 都变得可以忍耐起来。

    这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幻想,曾经陪伴过唐含漫长的成长岁月。不过现在成年了, 当初无法宣之于口的秘密, 反而很轻易就说出来了。

    令人高兴的是,江黛也能理解她, “黄家堡这个名字, 不光是充满了江湖气, 而且还一定要是那种塞外绝地,伫立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隘,成为守卫身后土地的屏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对, 就是这种感觉!”唐含点头不迭,旋即又不好意思起来,“是不是很幼稚?”

    “为什么要这么说?”江黛说,“谁小时候,没有做过成为英雄人物拯救世界的梦?”

    “你也想过这些吗?”唐含惊讶。

    江黛好笑, “我也只是个普通人,你到底给我加了什么滤镜?”

    作为一个人类个体,思想始终是以“我”为中心的。所以, 在三观尚未成形的少年时代,觉得自己是整个世界上最独特的那一个,是很正常的。

    唐含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脸,“只是感觉你像是那种从小到大都很懂事稳重的小孩。”

    “那要让你失望了。”江黛摊手,“我啊,从小就不让人省心。”

    这话其实有失偏颇,因为在大多数人——老师和家长们的眼里,江黛或许真的像唐含想的那样,是个稳重懂事,从来不会给人添麻烦的的孩子,而且成绩名列前茅,实在很让人省心。

    可是江黛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却不是那样。

    光是听她的语气,唐含就能猜到其中应该有故事。但是很可惜,她们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到能够毫无顾忌追问对方秘密的程度。

    所以她只是在心里感慨了一下,旋即转开了话题,“不过现实之中,这个地方平平无奇,有点让人失望。”

    “我倒觉得居高临下,也算是一种险要。”江黛中肯地道。

    所谓“堡”,在本地方言里,指的是突出的高地,也就是一个小山包。唐家的地,就在这个山包的最顶端,从这里往四面看,周围的环境一览无余,直到视线被另一座山阻隔。

    所以,她们可以远远地看见山下的田地里,有不少人在劳作。这是春耕的季节,唐家在抓紧时间,村子里的其他人家也一样。

    冬天的时候,唐爸和唐妈将大部分的土地都腾了出来,拔掉去年的庄稼收割之后留下的根,堆在一起焚烧成草木灰,将长时间凝结的土地翻开拍散,再把地里翻出来的石头捡出去……

    不过,黄家堡这块地是没有翻过的,因为本来的计划之中,并不打算再种这块地。若是村子里有人想种,就租给他们,没有就索性抛荒。

    谁知道疫情来得这么突然,以后的情况谁都说不好,唐妈觉得多种点地总没错,于是又将之捡起来了。

    所以他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在犁过地之后,翻找出里面的根茎和石块。这块地,之后会用来种植玉米,估计还会间种一些饭豆什么的。

    到了地里,唐爸去套牛,其他人则需要等待一下。

    唐含招呼江黛跟着自己,沿着道路往前走了一段,找到了一片刚刚冒出绿意的青草。

    她伸手将一根尖尖的草拔了出来,剥开淡绿微黄的草叶,就露出了藏在其中的白色绒条。柔软的一条,看起来像是毛毛虫似的。唐含托在手心里给江黛看,“给你,可以吃的。”

    “真的假的?”江黛眼中满是怀疑。

    唐含就收回手,将绒条放进了自己嘴里,用力咀嚼,“甜的。”

    江黛将信将疑,跟着剥了一根,塞进嘴里。那种味道很难形容,其实只有一点淡淡的甜,更多的是一种怪异的感觉,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吃草,但是口感却并不坏,带着微微的韧性,有点像在嚼口香糖。

    “你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唐含又拔了一根放在手里,问江黛。

    江黛摇头。

    她就不无得意地道,“《诗经》里写:‘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老师讲解的时候说,归荑就是白茅草的意思,我觉得,大概就是这个东西吧?”因为是甜的,可以入口的东西,所以才值得珍而重之地拿去送给情人。

    江黛盯着这一片不太起眼的草,陷入了沉思。

    “我一直以为,它说的是秋天,茅草长出来之后的穗子。”她说着,又剥开了一根草叶,若有所思,“不过,那个穗子,该不会就是这东西长成的吧?”

    如果是这样,那么她们两人的理解似乎都没有错。

    “也可能是茅草根。”唐含说着,再次动手,直接抓住一把草根,用力拔起来。这番动静太大,原本被根部抓住的泥土扑簌簌落了一片,露出藏在其中的白色草根。

    唐含揪下其中一截草根,三两下扒掉外面的表皮,露出一节一节的白嫩内里,“这个也可以吃,也是甜的。”

    说着还嚼了一下,以示明证。

    江黛明白了,她判断的标准,似乎先是可以吃,然后是好吃(甜的)。

    倒是十分朴素。而且《静女》这首诗,是《邶风》中的一篇,“风”是民间歌谣,在先秦时代,制糖工艺还相当粗糙,普通百姓几乎接触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