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双燕欲归白家结亲 小径红稀迎春管家(第1/2页)
黛玉心里也忖度到几分, 因而在林如海开口前先问:“白家二老可对爹爹说了什么?”
林如海却没回话,只从书案上拿起一枚青玉印章递给黛玉。
黛玉诧异接过来,这是爹的心头爱物,寻常都不让打扫书房的仆人擦拭, 常见他在案头把玩, 怎的今儿个忽给了自己?
青玉印章小而精巧, 印面凹凸不平硌到黛玉手指,她拿起来仔细辨认, 是时下已经不兴的三字印,细细辨认才看出三个字:不羡仙。
轰的一声, 黛玉脑海里思绪翻腾, 她嘴唇微微阖动,却什么都没说。
林如海斟酌一下才开口:“这是太太刚进林家时刻的。”他盯着窗外,眼睛失焦于无尽的虚空, 似乎又看到往昔的日子, 忍不住一笑,
“好好儿一个大家闺秀, 诗画皆工秀倒也罢了,竟然善篆刻,嫁过来便净日举着刻刀在书房捣鼓。”
黛玉也跟着笑了, 原来母亲还有这样的爱好。想也好笑,爹爹这般循规蹈矩的君子,娶了天性活泼又古灵精怪的娘亲, 只怕成婚后必有举案齐眉的时光。
林如海似乎也沉浸在过去,半响才收回思绪:“你娘临终前苦苦劝我续弦,我当时没有应承,可如今你一天天长大, 一来寻根问底还是内宅妇人方便;二来丧母之女总会被人诟病无人教养。”
“再则白老夫人病危,总想让白先生有个依傍,是以,在白府,我跟白先生说好了,允她一个林家当家夫人的位置,两人虽无夫妻之实,却有夫妻之名,如此既能全白老夫人心愿,又能顺顺当当不耽误你的大事。”
黛玉眼睛瞪得老大:“那白先生……她可愿意?”
林如海眼中有敬佩之色:“白先生说她自打跟夫家闹和离之时就对婚嫁并无冀望,如今只想老母去的安稳些,若是嫁过来便做好当家主母的位子,操持好林家上下。”
这也确实像白先生能说得出来的话。
黛玉再算算,母亲已经去了四年,这期间父亲拒绝各家媒婆,堂堂巡盐御史居然连个夫人都没有,不仅跟外官交际时少一道桥梁,便是皇上那里也总归会有些疑惑。
因而她并没有大吵大闹,反而问:“
如此一来,若爹爹或白先生日后心悦他人当如何?”
林如海闻言一笑:“我心如枯槁,想必白先生也是同感,我们在白家约好若是一方有他意,另一方和离即可。”
黛玉思来想去,又说“只怕委屈了爹爹。”
林如海叹息:“是我没有一直等你娘。你也太懂事了些,寻常子女总归会有些怨忿,你却只为为父着想。”
黛玉仰起头:“爹自己觉得好便好。白先生本来端方正直,便是真做我后母也慢待不了我,何况只是做戏乎?”
林如海又道:“你同白先生素来亲厚,想必心里不会有怨言。只不过莫要愤恨白家二老。历朝历代都注重身后祭祀,白家二老是实在无法,才出此下策,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我看重老师教导之恩,但此举却并非为老师所逼。你切不可对二老心带怨言。”
黛玉正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爹爹疼我,白家二老疼白先生,想必天下做慈父的为了儿女的心必也一样,若我同处此地,只怕爹爹也要夜不能寐昼夜为我思索出路。”
林如海忙说:“百无禁忌百无禁忌!童言无忌,怎的胡说?我的玉儿,今后必定婚事顺遂!”
黛玉娇俏一笑。从林如海房中出来,她便开始张罗这求娶之事。
白老夫人接到了林家遣来的媒人送去的庚帖,身子都大有起色。
黛玉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白先生虽然事先说明自带嫁妆吃穿皆不用林家的,可总要给白先生几份尊重。
是以遣媒、换庚帖都办得郑重其事。
黛玉这边厢忙得脚不沾地,那边厢京郊王熙凤的田庄,早有庄头将还带着秋露的石榴献上来:“这石榴开得好,过几日便是兔爷节,正好主子们摆盘图个吉利。 ”
近些日子迎春在庄子上学了不少,自然也知道京中农户都将中秋团圆节叫做兔爷节,农家这时节还要祭祀兔爷呢。
因而迎春笑笑:“承你吉言。”又吩咐司棋:“司棋,赏。”
司棋自抓了一把铜钱,那农人拿了铜钱喜得笑不见牙,没口的说吉利话。
迎春理完事便让绣橘几个捧着石榴去见嫂子。
王熙凤如今肚子也大了,昼夜脚疼,正倚在临窗的大炕下由着平儿给她揉脚,大姐儿在地上玩竹蜻蜓。
见迎春进来,平儿忙将王熙凤裤腿放下,起身相迎:“见过二姑娘。”
王熙凤嗔怪道:“多礼,自己妹子,瞧见脚又怎么了?”
迎春也笑着迎上去:“嫂嫂如今身子可大好些?”又招呼大姐儿过来。
大姐儿正四岁,跟她混的熟了,高高兴兴就来她膝下凑着玩。
王熙凤缓缓点头:“好些了,昨儿夜里吃了你哥哥打发人送来的枣糕,便有些肚疼,折腾了半夜请大夫,闹得人仰马翻可算无事。”
平儿在旁边插嘴:“可亏林姑娘帮忙,将她家那个女医师送往庄子上候着,不然昨夜里黑灯瞎火,我们又去哪里寻郎中?”
凤姐儿点点头,眼中满是感激之情:“姑父和林妹妹待我家之恩,便是给他们立个生祠便也使得。”
迎春在旁边笑:“嫂嫂这是哪里学来的招数?只有前朝权倾一时的奸臣才让人给他立生祠呢。”
王熙凤拿手往她脸上一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