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吩咐自己的小内侍一样自然。
宋圆听了又瞪了臭哥哥一眼,但还是一扭头将注意力放在一双送上来的鞋上。
至于宋行舟嘛,则一副大爷模样的坐在那儿,开始慢悠悠的喝茶吃糕点。顶多时不时提供一下脚,任由宋圆指挥着柜台小姐,替自己各种换鞋。
除了时不时和宋圆斗两句嘴,却看都不看那些面色含春的“售货员”一眼。
大概……刚刚他的好妹妹,就是不小心挡了人家这样的“财路”吧。
宋行舟一面喝茶一面暗地里吐槽,甚至不忘抬眼看宋圆一眼。
但比起这个,他更在意的是刚才那个小赤佬嚷嚷的那些话。
他知道小桂圆儿的秘密?
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宋行舟微垂了眼帘,睫毛遮挡了眼中神色。心里暗思。
另一边,宋公馆。
杜妈进门前确定周遭没人后,这才进去直奔大太太秦年雅面前。
“太太,那个小姑娘我打听到了。”
这话出口立刻让原本坐在圆凳上,单手持书的秦年雅抬了头。
上海滩众人都说宋老爷好福气,二姨太是当年艳绝上海滩的名伶李采春,心尖儿宠的三姨太月琴也是楚楚动人的江南美女。
而正室秦年雅也是当年上海滩有名的大美人。
她的美美得大气、婉约。没有李采春的夺目,也无月琴的惹人怜爱。
甚至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当这三人坐在一起时,也许刚开始你的注意力会被李采春吸引,再留意到月琴。
但最后当你离开时,你的心里,大概只会记得秦年雅。
要不是宋、秦两家早就定亲,不然秦家的大门门槛,都得被登门求亲的人磨平。
即便现在秦年雅已成为宋太太二十年有余,也依旧让当年不少对她心生爱慕的人,颇为感慨和不值。
毕竟那时的秦年雅,可是不少人心中的女神。偏偏这宋穆楠,居然身在福中不知福,放着他们心心念念的秦年雅不喜欢,居然闹着要娶个什么采药女。
简直就是眼瞎!
……当然最后那采药女和白家药厂的少爷私奔,宋、秦两家虽有波折,但最终还是顺利结为亲家,也算圆满。
但圆满的是宋、秦两家,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所以不少老人回忆起二十年前,宋秦两家的婚礼时,直到现在还能清楚的记起,那时的各家少爷公子,酸得就跟在黄浦江里倒了无数陈年老醋一样。
以此可窥得当年秦年雅的几分风采。
都说岁月从不败美人,秦年雅便是如此。她犹如一颗被时光擦拭得越发具有光晕的珍珠,除了增添了一点点眼角纹外,却依旧美得大气,美得让人见了再浮躁的心都会静下来。
不过向来让具有安抚人心的秦年雅,却难得的脸上带了点儿着急。她放下手上的书忙看向杜妈,急切的问,“那孩子……过得好吗?”
杜妈听了微微摇头,“似乎不是很好。我让人别靠太近,说姑娘瘦瘦小小的,也不知是吃得不好,还是当初没足月便出生,这么多年一直没调好。”
都说十月怀胎,但实际上从怀孕到最后生产一共也就九个多月。
当初月琴距离临产期还差约莫半月的时候,被年仅五岁的宋行舟推了一把导致早产。
即便只差十几天,但和足月出生的孩子,还是有所区别的。
尤其是这么多年又没有被好好娇养,自然长得不好。
“这……”秦年雅听杜妈这样说,眉头微皱满脸自责。微抿了唇后又重新回神,示意杜妈将她查到的事先说明白。
杜妈见状便也将原本想说的话先吞了回去,细细说起那姑娘的事。
小姑娘叫李婉宜。
当初出门化斋的尼姑快到庵门才发现她的存在,一时间也没了章法。思量后想起山下村庄有户人家没有儿女,便打算试试运气。
要是那户人家不要,便只能送到育婴堂去了。
好在那户人家见了婴孩后很是喜欢,也不嫌弃他是个丫头便欢喜的收养了。甚至名字都是请村里的先生取的。
那户人家只是普通的人家,虽然不缺李婉宜一口吃的,但却供不起他读书。
再说了,对于大字不识一颗的乡下人来说,女娃子嘛,会针线活等家务事就好,反正以后十四五岁的时候也是要嫁人的。
倒是尼姑庵的尼姑,觉得李婉宜会被她们捡到也算有缘,便带着她读书认字。这才让李婉宜不至于一个字不认识。
要是日子就这样倒也挺好,但两年前李婉宜的养父养母相续去世。
两位老人才下葬,李婉宜还没从悲伤里走出来,同宗的堂伯父便以“她不是堂哥的亲生孩子”为由,不仅霸占了李婉宜养父母留给她的瓦房和田地,还将她赶出了村子。
才十二岁的孩子哪里有什么生存技能,只得哭着去了尼姑庵。
庵里的师太见李婉宜着实可怜,便收留了她。甚至还挤出些钱来让她到附近小镇上学,这样以后也能有个营生。
只是没爹没娘,穿得也不太好的孩子,在学校也不会过得太好就是了。
总之这些年,李婉宜确实吃了不少苦。
“大概……就是这些了。”杜妈一面说,一面小心的看向秦年雅,似想从她脸上看出些端倪似的。
秦年雅怔忡了一会儿,半响后才轻叹了口气。就连向来平和的眉宇此时也染上几分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