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建高手在红楼 [参赛作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0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贾放在车内也忙不迭地向四皇子施礼, 道:“四殿下,您是真的想折煞我吗?”

    贾放也实在是头疼,都怪他, 当时皇帝提出给他这个给他那个的时候,他拒绝了, 但是拒绝得还不够坚决, 结果人刚回去, 一道旨意就下来, 自己摇身一变, 成了“平南节度使”不说, 现在怕是全天下都知道了, 皇帝在民间还有个宝贝疙瘩似的私生子,养到十六岁才想起来,一时怜爱, 便恨不得把天底下的好东西都给他揣兜里。

    现在连皇家的人都意识到了。

    其实算来上次圣驾巡园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古怪, 只不过那时贾放尚未察觉。太子与三皇子对他的态度都有古怪, 只是都碍着皇帝陛下,不敢擅自有所表示。

    四皇子凝视他半晌,方才道:“其实我……第一次见你,便觉得熟识……仿佛早已见过。”

    可能是血缘关系,兄弟之间多少有些感应吧。

    贾放见四皇子如此态度,也觉得舒心, 冲对方抱了抱拳,道:“殿下以后照旧待子放便是。”他便在四皇子对面坐下来, 身边便是水宪。

    “这是要去哪里?”贾放方才察觉这马车已经缓缓而动,连忙问。

    “送我们平南节度使去上任啊?”水宪在他身边笑道。四皇子坐在他俩对面,也忍不住微笑。

    “拜托, 我已经够愁的了。”贾放没辙了。虽说伯父和父亲为他已经想得够周全,但他还是心里没底。

    皇帝爹的意思非常明确,桃源寨是一块试验田,这块试验田他试种得不错,所以皇帝爹给了他一块更大的地方,看看他能不能管得过来。

    桃源寨本身有其特殊的地方:就是所有制形式。所有的地都是归属于贾放的,桃源村的村民对他忠心不二,而来自余江的新移民则感念贾放救过他们的命。

    那里的一切都归他所有,无人不肯听他的话。这个寨子与外头的世界相比,简直是乌有之乡。

    但是在桃源寨之外,却是更加“真实”。首先他得和那一大堆邻县县尊那样的官员打交道,忍受他们手下那些无礼专横又自以为是的师爷。

    而各处的百姓,也未必会有桃源寨的乡民那样自觉,未必会事事遵命,他如果试图推行新政与改革,试图改变当地的风俗,怕是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先去晚晴楼,坐下来说。”水宪见到贾放真的愁起来了,一拍他的肩膀,又朝四皇子努嘴,“四殿下在南边有些人脉,许是能帮助你一些。”

    少时到了晚晴楼,水宪将他们两人请到雅间。坐下之后,水宪提了一嘴林如海。他告诉贾放:“近日如海在备考春闱,我实在是不好意思找他,待他金榜题名之时,咱们再去扰他。”

    “林如海?”四皇子对这个名字没有印象。

    水宪笑道:“就是当初那个带‘金银稻’进京的活菩萨。”

    四皇子当即“哦”的一声,表示曾听过。

    去年春夏之交时,林如海曾经受水宪与贾放之托,将新米与陈米混制而成的“金银稻”当做是上等昂贵稻米带进京城,并因此造成了京中几大粮行被抄,抄没的粮食直接平价出售,或是供应城外流民营。

    京城的百姓一度对卖得昂贵的金银稻十分愤怒,但事后却渐渐悟过来,要是没有这个江南来的小郎君带粮进京,那几大粮行能倒吗?

    这传言传来传去,竟然传成了林如海是活菩萨。

    贾放:……好厉害!

    林如海是他的好友,贾放衷心盼望这位能够金榜高中,不是原著中还提过一句他乃是探花郎的么,也不晓得是不是这一科。

    闲事不谈,四皇子先问:“子放,这个节度使……你打算只挂个虚衔,还是打算,那个……认认真真做、做一番事出来?”

    贾放老实地回答:“当然是后者。”

    他也想选前者啊,但是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可以尝试一下改变世界,为啥要让这机会从手边溜走呢?

    “很好,你……你打算亲自去吗?”

    四皇子问到这儿,贾放真的卡壳了:“这个……”

    他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需要亲自出面,在南边州县坐镇吗?

    他的主场在京中,大观园本身就还需要他花费大量的心力在上头——那是他立志在五年之内必须完成的。

    但是现在头上猛然有了个“节度使”的头衔,意味着他能在南面做一番事业出来。但是南方一去三千里,一来一回便是小半年,如果他真的要“动身”去南方,两边很难兼顾。

    其实他是可以兼顾的,但问题是该怎么“兼顾”。

    京城的人觉得他一直在京城,南方的官员又觉得他接连不断地在南方出现——若是到时众人都和当初那赖大一样,以为自己见了鬼,那就糟糕了。

    水宪看看贾放欲言又止的样子:“四殿下与我是相交多年的好友,若是子放愿意,可以放心他的秉性:守信、守口如瓶。”

    贾放见到水宪为四皇子打了包票,又自觉四皇子是自己那些“哥哥”们之中,最为可信的人,便道:“那好,我说了请各位莫要太过惊讶。”

    “我有一条‘捷径’,可以迅速地往返京城与南方之间。”

    “多快?”四皇子问。

    贾放:“……大约一盏茶的功夫。”

    四皇子惊愕地睁圆了眼,水宪却敛了眼帘,淡淡地说:“当日子放那十万石粮,都是从南方运来的。”

    十万石粮,即便是陈粮,也解了京城的燃眉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