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宜目送叶夜、玄子苓和一干人等上船,这才松了一口气,扭头,对叶离情笑眯眯的。
“怎么了?”叶离情大概是昨夜没睡好,声音哑哑的,越发显得懒散。
“你昨天很晚回来!”她信誓旦旦地说着,“子时我才听到隔壁声响。”
叶离情倒也不慌,懒懒应下:“嗯,昨夜和叶夜两人在外面喝酒。”
“喝酒?”舒云宜警觉,“就你们两个人?”
叶离情甩了甩半成品的笛子,几日不见,笛子已经有了点轮廓。
“自然不是,刚才和叶夜一同出发的几个汉子。”叶离情解释着。
“南下毕竟不安全,我让他找了几个镖师帮忙,路上有个照料。”
舒云宜捏着帕子,哦了一声。
叶离情隔着面纱认真打量着她的神情。
舒云宜敏锐的察觉到她打量的视线,抬头,笑眯眯地教训道:“你可是女孩子,大晚上还是要注意安全,以后不能这样了。”
眉眼弯弯,目光清明,倒也看不出异样。
叶离情顺势点了点。
“怎么了?”舒云宜上了马车,狐疑地看着她,“不走吗?”
叶离情视线从右边收回来,抬头对着舒云宜说道:“你不是想吃琉璃居冰粉吗?我刚好要去买些笛子的穗子,我顺便帮你带回来。”
舒云宜眨眨眼,看着她。
叶离情今日穿了一身青色劲装,带着白纱帽子,眉宇间添了几分英气。
这样干净利索装束比起温柔柔软的裙摆更适合她,她只需这样随意地站着,便好似雄鹰,平添几丝江湖气。
“怎么了?”叶离情问。
“没什么,去吧。”舒云宜收回视线,放下帷幕,消失在叶离情眼前。
叶离情皱着眉看着马车远去,不安地点着手中的笛子。
“出什么事了?”叶离情拐进一条小巷,面前赫然站着三个大汉。
“京都的据点昨日被黑衣卫抄了。”一名大汉冷汗淋漓,“幸好兄弟们走得快,只剩下一个空壳,但那些收的草药被全部拿走了。”
叶离情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黑衣卫?谁领头?”
“番将军。”
“番海。”叶离情笑,眸底泛着冷光,几乎能渗出冷意,“倒打一耙倒是有些厉害。”
“接下来如何是好?”大汉问道。
“全都撤出京都,既然网都撒下了,没有必要留在这里当靶子。”
叶离情思索片刻后果断说道。
“那世子是否也要随我们一同出京。”
“我留在这里,总得有个人扯网。”
大汉大惊失色,连忙说道:“这太危险了,不如让属下留下。”
叶离情摇了摇头:“你靠近不了太傅,留下来有何用。”
大汉不敢起身,急得满头大汗,紧接着说道:“可是因为舒云宜,不如属下派人把她绑过来。”
他话还未说话,只觉得背后一麻,下意识绷紧身子。
“别打她的注意,下去。”
叶离情口气强硬,神情狠厉,大汉被惊得一身冷汗,连忙带着手下撤出小巷。
舒云宜的马车刚刚到了玄明堂,就看到陈黄站在门口焦急地张望着。
“舒姐姐。”他一见舒云宜的马车就窜了上来,一脸局促紧张地站在马车边上,“太傅来了。”
他捂着嘴,小心翼翼地说着。
“太傅。”舒云宜一惊,“在哪?”
“在后院里,叔叔已经送上茶了。”
舒云宜把手边的东西递给张婶,又摸了下陈黄的小脑袋:“知道了,你们去忙吧。”
“没事吧,太傅带了好多人来。”张婶还是第一次见这等大人物,不由慌了起来,“叶娘子也不在,也要把人叫回来。”
舒云宜苦笑,含糊说道:“只怕她躲得更快。”
“没事的,太傅是个和善的人。”
她深吸一口气,来到后院拱门前,一眼扫去,黑衣卫井然有序地把后院包围起来。
原本闲适的小院顿时肃穆起来。
她拍了拍脸颊,脸上露出笑来。
太傅穿着朝廷特供的蜀绣薄锦制的长袖,简单素净的衣袍,须发皆白,斯斯文文地坐在藤椅上,手中拿着的是她来不及收起来的医书。
“太傅。”舒云宜站在游廊下,盈盈行礼。
江轩抬首,温和地注视着她:“回来了,坐吧。”
舒云宜战战兢兢地坐了下来。
“这本书不错,是你老师给你的吗?”他问,神情近乎怀念。
江轩说话慢条斯理,目光柔和,格外慈祥。
不像权倾朝野的太傅,倒想斯文随和的老师。
这是舒云宜第四次见他。
前两次情况混乱,太傅病重,自己重伤,连说上一句话都困难。
第三次虽然是被请进江府住了几日,但太傅政务繁忙,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直到最后离开也一直不曾见到。
今日还是第一次闲适地各坐一边说话。
“是。”她点点头。
明真先生和太傅是旧识,她是知道的,只是两人因故多年不曾说话,却又维持着若有若无的关系。
“书的边角都磨平了,看来平日学得用心。”
“我四岁那年老师给我的,如今已经陪我十年之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