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政事堂安静极了, 各院舍人老老实实窝在院子里,不再和往常一样,时不时隔空对诗几句,这几日他们甚至连脑袋都不探出去张望一下。
至于入政事堂的丹阳门则是跪满了人。
为景王平/反一事, 从一开始便像是引爆了炸/药, 朝中反应激烈出人意料, 奈何太子也是态度坚定,政事堂明白了不掺和其中, 一时间这件事情竟然僵持在这里。
谁都看得出里面有人在推波助澜,原本盛宣知以为只有崇王一人, 现在想来也许一直忽视了一个人。
“查清了。”欧阳泛流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盛宣知放下手中大胜的邸报, 揉了揉眉间,端起手边的冷茶抿了一口,皱着眉咽下这才说道:“如何?”
“小药童出了宫就不见踪影了, 已经让人继续去找了。那个小黄门名叫张德胜, 因为小时在太医局待过, 耳融目染, 略通点医理,十岁后被重新安排给舒王,舒王又把他安置在冷宫照顾李氏。”
“确定是舒王的人?”太子殿下目光清明, 冷淡问着。
“确定。舒王妃是杨家嫡女,自幼学医,医术高明, 一直帮着李氏看病,如今李氏身体已经大有好转,张德胜也就重新回了舒王府。李太医之前之所以能碰到张德胜,是因为舒王妃想要一个懂医理的人, 舒王这才把人送到她身边伺候。”
盛宣知眉角不由一挑。
“最近舒王在做什么?”盛宣知手指点了点乌木桌子,光滑透亮的桌面映出他修长的手指。
“殿下放了他五天假,这日一直在府中歇息,门房那边收了些文人和官员的帖子,舒王都没有见,这几日府中只来了几个据说是收拾屋顶的人。”
“收拾屋子?”
“舒王大婚办的急,大宗正司那边只修缮了主屋和重要的地方,一些偏远的屋子都没有修缮。秋日多雨,舒王大概是怕漏雨眼中,便自己找了几个泥水匠和修补匠的人,自己收拾了。”欧阳泛流觑了一眼太子殿下,心中发憷。
舒王的婚事是太子一手操办的,大宗正司之前对殿下信誓旦旦地保证着万无一失,现在却被发现窗户只糊弄了纸,完全是做了表面功夫应付。
“此事属实?”盛宣知眉心冰冷,琥珀色眼珠好似清透的琥珀,冷静又无情。
“是,奴才已经核实过了。”欧阳泛流低下头,“崇王和舒王的婚事一起操办的,崇王那边花了太多钱,就胆大包天地把舒王的份额填补了窟窿,所以舒王只能糊个面子盖过去。”
盛宣知冷笑。
“舒王同意?”
“说是不为难大宗正司了,便也同意此事,甚至说到时自己修缮便好,也不需他们再出钱。”
盛宣知眉心一跳,眉峰顺着鬓角斜飞,凌厉锐气,几乎要露出寒气。
“愚不可及,给人递了刀子还两边落不得好。”他冷笑,眉眼低垂,冰冷不屑,“让遂司正自己摘帽子滚蛋。”
太子这话压着三分怒气,可以说是咬牙切齿。欧阳泛流虽然不明白太子为何因为此事生气,但还是一言不发地出门传旨了。
“那些泥水匠修补工都去查一遍。”出门前,背后传来太子殿下冷淡的声音。
欧阳泛流心中一冽,突然明白殿下的意思。
舒王之前一直没领实职,又不受宠,而大宗正司又是出了名的踩低捧高势利眼,所以之前那份闲散王爷的俸禄经常被克扣已经不是秘密,日子过得拮据也是有目共睹,就算之后领了职,可那刑部在冉阁老的看管下可以说是六部中的清水衙门,一点油水也没有。
再说舒王初来乍到,岂会这么快就掌握了生钱的门路。
所以舒王现在自信满满说可以自己出钱修补其余破屋的行为就非常可疑,眼中想来这分明是暗度陈仓,声东击西。
“范阁老。”欧阳出门前看着颤巍巍走来的人,恭敬行礼请安。
“欧阳太监多礼了,殿下可在?”范知春被人扶着,眼睛看向半阖着门的屋子。
“在,正在看太原送来的邸报。”欧阳泛流又折身回去禀了太子殿下,恭送范阁老入内,这才匆匆出去了。
“太原情况如何?”范阁老一坐下,水也不喝,门道也不绕,直接问着。
“夏及晨带着景王玉佩很快就集结了晋安军和平定军,最后和余下驻扎在太原的宝兴军三军会和,齐齐奔赴雁门,李波走之前带走了汴京城库存的一半多火/药,及时解围火/药危急,暂时打退了大辽,如今双方在鏖山僵持着。”
范知春沉吟片刻,又问道:“此次可有把握彻底打退他们,我想要他们至少十年不再犯,给大梁一个喘息的机会。”
太原连经战火,若不修生养息十年根本恢复不了元气,甚至百姓会因为恐慌战/乱而被迫背井离乡成为流民,让太原成以北的地方都沦为一座座空城。
盛宣知显然也明白范阁老的意思,视线落在邸报上。
“海将军已经率领燕云十六州精锐奔赴前线,打算与邹明恩前后夹击,以解雁门之危。”盛宣知把邸报递了过去,最后只能这样回道。
“不过邹明恩说有一支敌军不知哪里去了,最坏的打算是朝着汴京来了。”太子殿下补充着,“我打算汴京戒严,以防不测。”
战事千变万化,远不止战斗力这一个要求,战局部署,后方粮草,主事人是否坚定,各方布局,甚至还包含百姓的意愿,处处都是不可控因素。
看似不经意的消息也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