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走走停停, 花了快一个月路程才回到太原。
期间队伍后面又多了一辆马车,全是殿下回程路上经过沿途州县的时候给苏锦瑟买的小玩意,或是美酒,或是玉石, 甚至还有几抬布匹, 几盒糕点, 一把梅花种子,种类繁多, 虽不甚名贵却都是丝丝情意。
“殿下,好像还挺好。”某日翠华趴在姑娘耳边小心翼翼地说着。
苏锦瑟摸着怀中的小白兔, 只是笑着不说话。
都说兔子胆小, 这只倒是胆大,这一个月来老老实实地蹲在苏锦瑟怀中,嘴巴还贪吃得很, 一个月时间足足胖了一圈, 如今蹲在一旁好像一团蓬松的毛球。
话本里都说是礼轻情意重, 可什么是轻, 什么是重却是最讲究的,殿下送的东西却是偏偏送到姑娘心坎上了。
姑娘喜欢喝酒,喜欢甜食, 喜欢大红色的布匹,甚至还喜欢没事种种花花草草。翠华知道这些是因为与姑娘朝夕相处,可没曾想, 殿下竟然也知道。
翠华懵懵懂懂地想着。她曾从姑娘的话本上看到这样一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那殿下会是姑娘的良人吗。
她不敢想,也想不明白。
“这些事情小孩不要管。”苏锦瑟捏了捏她的小脸,笑眯眯地转移话题, “等会回苏府知道怎么讲吗?”
翠华掰着手指一件件说道:“姑娘一直在寿阳,外面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不知道,侯爷在花楼失踪我们不知情,如何被太子捡到也不知道,太子是顺道护送我们回太原的,反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姑娘一直在院中休息,外面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
“啊,姑娘还没跟嬷嬷交代呢,万一嬷嬷说漏嘴了怎么办?”翠华想起和侯爷一起先行回了苏家的嬷嬷,忧心忡忡地说着。
苏锦瑟嘲笑道:“嬷嬷可不是你,我看谁也别想从她嘴里套出一句话。”王嬷嬷想来守规矩有分寸,不该讲的自然是一句都不会透露,打太极的功夫可是了得。
原来苏映照早已被秘密送回苏家,王嬷嬷也自请提早回去收拾小院子,欧阳特意送了两个黄门给嬷嬷带回苏家撑场面。
至于苏锦瑟则随着大部队慢悠悠地入了太原城,殿下入了城门就和她分道扬镳,回了太子别院,欧阳泛流则亲自把苏锦瑟送到苏家大门。
说话间,马车停了下来,张黄门在马车前恭敬说道:“七娘子,苏家到了。”
翠华掀开帘子灵活地跳下马车,苏家大门清晰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不过是两个月没见,这扇朱红大门突然变得有些陌生。
一名身着绿衣的内侍黄门早已叩响大门,大门许久才打开,探出守门人的脑袋。
“你家七娘子回来了,还不速开大门,让七娘子的马车进去歇息。”小黄门气势十足,吊着眼,颐指气使,态度嚣张。
苏家仆役看了一眼门口的三辆马车,脸上笑容都虚假了几分,苦恼说着:“大夫人没说可以开大门啊,要不我先去问问管家。”
马车要进苏府可是要拆大门,一府的大门哪能随便开,平日里也就老太太的马车能直接到鹤柏堂,不然即使是侯爷也是下了马车自己入府的,而且有些人便是正门都不能进,都是从偏门进的,以前七娘子便都是偏门出入的。
那内侍黄门闻言两条眉毛竖起,一张脸顿时拉了下来,厉声呵斥道:“混账东西,我看你不是眼睛不想要了,连脑袋也不想要了,你知道马车里坐的是谁吗?”
这个绿衣内侍黄门是被欧阳特意分给苏锦瑟的,都是宫里出来的人精,那眼神简直像是淬毒的尖针,落在他人身上,能把人的皮都活剥下来。
那仆役吓得脸颊上的肉都在抖,可还是不敢放下门板,强撑着一口气地说着:“黄门虽然是宫里的人,可也不能为难我们这些下人,开大门就是要大夫人同意的,我已经让人去问了,七娘子不妨稍等片刻。”
身后与他一同看门的小孩一见情况不对,立马跑向内院请示。
内侍黄门素来都是伶牙俐齿,见状冷笑道:“苏家大娘子好大的派头,连管家的圣旨都能被排到后面,今日这门若是不开,我东宫的脸可往哪里搁。”
仆役被他阴森森的口气吓得两股战战,勉强扶着门才站了起来,他的视线落在那辆马车上,只见七娘子身边的丫鬟面无表情地站着,车帘连动都没有动一下。
“马上,马上就来了,诸位先等等。”他又看了一眼面前黄门不耐烦的神情,谄媚地说着。
苏锦瑟坐在马车内,捏着兔耳朵,心平气和地捏着一根萝卜漫不经心地喂着小兔子,小兔子吃的两腮鼓鼓的。
这是太子给她撑腰的,她自然是欣然接受。
“原来是七娘子回府,如此不懂事,还不请七娘子下马车,帮着收拾行礼,当真是不是规矩,黄门内侍监出身,最是规矩,刚才教训的是,新来的就是不懂事,还请黄门多多管教才是。”
苏锦瑟听着来人说话,眼睛微微眯起。
大门口,终于赶过来的苏府管家笑容热烈地迎了上去,谴责了看门的人,又奉承了一句内侍监,连带夸了下内侍黄门。
黄门素来都是逢人便是三分笑,见管家也是满脸带笑,也不再板着脸,不过眼角却是微微下垂,眼神冰冷:“苏管家说的是,这人不规矩自然是要管教的,这人如此不是礼数,三十大板还是要的。”
他说的信誓旦旦,风轻云淡。
一说完,身后两个小黄门一人一边站在看门人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