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东宫当咸鱼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2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年假过后, 朝中各个衙署开始正常点卯,事情自然较往日更多。

    以往李承策在前殿同臣子们议事,不过半上午便会回来, 但今日却是过了午膳的时候方才回来。

    且回来的路上忽然想到昨夜的事, 便吩咐徐怀,让他遣个人去制造办, 叫个会扎灯笼的匠人过来见他。一应扎灯笼需要的器具也都让人搬过来。

    徐怀听了,心中难免纳闷。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去制造办叫个会扎灯笼的匠人过来?难道是跟朝事有关?但是刚刚在前朝,他一直站在李承策身边伺候的, 也没听见有一件事跟扎灯笼有关的。

    但纵然他再狐疑,也依然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是, 遣了个内监去制造办走一趟。

    殿下有命,制造办的人谁敢不听啊?立刻就将手艺最好的那个匠人叫来, 吩咐他带了一应扎灯笼所需的器具跟着内监去见李承策。

    匠人进院的时候, 孟瑶正好坐在临窗的木榻上。扭头见着那些好几个内监搬了竹篾,蔑刀之类的在手中,还在想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但也只是想了一想,并不关心。继续低下头绣那幅双鹤梅竹图了。

    李承策此时正在殿中用午膳。匠人过来时,徐怀要将他在外等候, 却被李承策吩咐:“叫他进来。”

    徐怀只得应是, 对着旁侧伺候的内监摆了摆手。

    李承策便放下手中碗筷,走到侧殿的临窗木榻上坐了。见匠人进来,等他跪下行过礼,便让他平身。

    随后便让那匠人当着他的面做一只兔子灯给他瞧瞧。

    匠人哪敢不听啊?忙应是。拿了蔑刀竹篾在手, 开始用心的做起兔子灯来。

    李承策用心看着,一一的将步骤记在心里。等匠人将灯做好,便命徐怀赏赐匠人,让他回去。

    徐怀心里就更纳闷了。

    殿下这是做什么?巴巴儿的命人去制造办叫个扎灯笼的匠人过来,难道就是为了看这匠人是如何扎灯笼的啊?

    更何况今日李承策十分的忙碌。要商议的朝事十分的多,这些日子积压下来的奏疏这会儿更是满满当当的摆满了书案,竟然还有闲工夫看匠人扎灯笼?

    而且更让他惊讶的是,等李承策批阅好奏疏之后,竟然叫他拿了竹篾和蔑刀过来,要自己扎灯笼。

    徐怀吓了一跳。忙劝说着:“殿下,这等粗活岂能让您来做?您若是想要灯笼了,不拘什么样式的,或是要多少,只管叫制造办的那干人去做便是,实在不劳您亲自动手。”

    但李承策却并没有理会他的话。脑中想着先前那匠人扎兔子灯的步骤,一双金尊玉贵,从未做过半点粗活的手拿了竹篾和蔑刀,倒也像模像样。

    只是到底是第一次做,自然没有先前那名匠人的娴熟。等一盏兔子灯做好,竟已到了亥时。

    且刚刚右手食指还不慎被篾片刮到,有血迹沁出。

    他却不以为意的很。伸手接过徐怀递过来的干净细棉布巾,随意的擦了擦伤处,提了刚做好的兔子灯,起身往外就走。

    徐怀看着他去的是东配殿的新方向,福至心灵,好像忽然有些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嗐!古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佳人一笑,他家殿下这是要亲手做灯笼,也只为博佳人一乐么?

    尚在正月,天气尚冷,所以孟瑶近来晚上睡的都很早。

    最主要的是,早点儿上床睡了,将屋中的灯烛熄灭,盼着那一位看到她屋里都熄灯了就不会过来了。

    但是显然那一位在这件事情上面一点都不晓得察言观色,不论她屋里的灯烛有没有熄灭,想来的时候自然就来了。

    然后还甚是熟练的摸到她的被窝里面来......

    不过今晚看看都已经亥时了,李承策还没有过来,那想必应该不会过来了吧?

    孟瑶竟然觉得挺轻松的。

    实在是这位殿下精力旺盛的很,近来不说夜夜笙歌,但反正没少折腾她。搞的孟瑶有时候都忍不住想劝他要节制,注意身体。

    她反正是不用每天同臣子们议事,也不用每天批阅奏疏,真累了的时候白天还可以想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时间,但是李承策显然不行啊。

    就在小茶的搀扶下走到床沿上坐下。正打算脱衣裳上床的时候,就听到门被推开的声音。

    孟瑶:......

    看着抬脚走进门来的李承策,孟瑶心里默默的想着,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还到我这里来做什么?

    而且,你手上怎么又提了一盏兔子灯?

    小茶看到李承策进来,忙跪下对他行了个礼。然后也不用他吩咐,已经很自觉的退了下去。还从外将两扇门关上了。

    孟瑶现在倒也没有什么紧张的。

    因为李承策经常会过来,她都已经习惯了。

    停下了要脱衣裳的动作,她在床沿上起身站起,问李承策:“殿下,这么晚了,您还没有安歇?”

    虽说她确实存了逐客之意,但自然不敢表现出来,便只如此委婉的问了一句。

    李承策不答,而是走过来,将手中提着的兔子灯递过来,言语神态间略有几分骄矜。

    “赏你的。”

    孟瑶:......

    她伸手接过兔子灯,目光打量了一打量。

    若说同昨夜赏她的那盏兔子灯有什么区别,大约是兔身上没有写那两个福字。

    至于其他的地方,恕她没有看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