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怀孕了,谁干的?? [参赛作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九十章 风起云涌(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师荼和元霄接到冯彧飞鸽传书是两天后。

    “真、真的回来了啊?”她只是随便说说, 怎么就一语成谶了?

    元霄惶惶然, 小脸儿白兮兮的,好可怜。

    师荼收起信, 斜眼一瞟:“你若敢再跑, 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元霄顿时有点怂:“咳咳,那个, 我没说要跑。”

    师荼将她拖入怀里,揉揉小呆毛, 忽然很认真地说, “信我!”

    被那样一双眼睛锁定,仿佛就算是天塌下来,她也不用担心,元霄忐忑的心忽然变得安稳了。

    “好!”我信。

    这样无条件去信任一个人, 竟然可以让身心如此愉悦。

    “摄政王要赶回去主持大局吗?”见师荼从马车上下来, 秦放问。

    “不用,按我们的正常进度就行。”小皇帝的身体现在经不起折腾, 他也不放心将她交给别人, 那个小混蛋一个想不好就可能跑路的, 难不成他还能指望秦放抓她回去?

    秦放这个人只会对小皇帝的话言听计从, 根本不会逆着她的意思来。

    “那万一那位知道你不在上都趁机夺权……”他们在路上耽搁的时间越久, 暴露的机会就越大,若真按这个行程,宫里那个昏君迟早会知道师荼不在上都。

    这种天赐良机,他怎么可能会放过?

    然而师荼淡定得很, “他若夺权,反而是好事。”

    “哈?”这回轮到秦放看不懂了。

    “很快,你就会明白了。”

    秦放:……

    他啊,其实一直认为自己挺聪明的……

    这边师荼带着小皇帝在路上优哉游哉地走,还能沿途吃个美味,赏个美景啥的,那悠闲模样,秦放看得简直怀疑人生。

    元宝回宫三天,每天都心惊胆战,即便立政殿的人全被他更换,他依然不敢让人靠近,还让千牛卫将前门后窗都守了个严实,深怕师荼突然杀过来,取他小命,他连觉都不敢睡。

    即便偶尔睡着,也都会突然惊醒,这样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

    这日,他正睡得迷迷糊糊,忽然听得外间一个宫女说,“听说摄政王出宫十余日了,也不知道上哪里去了。”

    “摄政王不在宫中?”

    “可不是吗?我前日里路过昭阳殿,听里面的侍卫说,摄政王出去找皇上了,现在皇上回来了,他应该会接到传信,很快就能回上都……”

    元宝猛地从榻上坐起来:师荼不在上都?

    简直是天助我也!

    师荼不在,那整个太极宫甚至整个朝堂就是他说了算,皇权在上,谁敢忤逆?!

    王文启你这个老不死的,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瞒着朕,看朕重掌大权,不先拿你祭天!

    还有谢瑜,这些个保皇派一个两个的竟然都被师荼收买了,呵呵……

    “摆驾,朕要去天牢!”

    昏君去天牢还能干什么?肯定是去捞张琼华啊。

    张琼华也没料到竟然会在这种情况下见到元宝,只是打了个照面,她便知道眼前的人是谁。

    “皇儿,你终于回来了!”

    张琼华喜极而泣啊。

    元宝也像终于找到了同盟:“打开牢门,恭迎太后回宫!”

    此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三省六部以及整个太极宫。

    谢瑜急匆匆跑去门下省,看到冯彧竟然还有心情煮茶。

    “这种时候你难道不该在天牢守着吗?”

    “去天牢做什么?”

    冯彧抬眸,一脸淡定无波。

    “你该不会不知道昏君去天牢做什么吧?”

    “知道啊,那又如何?”

    卧槽!知道你还在这里坐尸?

    你不是师荼的左膀右臂吗?现在都火烧眉毛了,却无动于衷?

    “别人急我能理解,你急什么?”冯彧看谢瑜,“最近那个昏君每日都召见你,说不定哪天他便会给你封一个门下侍中当当。立身朝堂,这不是你一直以来的梦想吗?”

    谢瑜脸黑,“少拿这种话激我,难道你就不担心?他敢这样做,定是已经知道摄政王不在上都,此刻若让他将张琼华放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谢瑜觉得,很有必要说明一下事情的严重性,他虽然算是保皇派,但是,此事涉及朝堂,关系重大,决不能让昏君把整个朝堂给搞得礼乐崩坏,乌烟瘴气。

    他越是急切,冯彧越是淡定,煮好茶还好心情给他倒了一盏。

    这幅姿态,泰山崩余顶而面不改色,令人说不出的气郁难耐,谢瑜都觉得自己被衬托得跟只跳梁小丑似得。

    “谢学士莫急,就算要急,也不该是你着急不是?”

    谢瑜眉梢一跳,“什么意思?”

    “来,先喝口茶压惊。”

    直到谢瑜抿了一口茶,冯彧才淡定启口:“谢学士觉得,之前张家倒台,好处都谁拿了?”

    怎么突然问这个?

    “张家的势力遍布朝廷上下,张家倒台,几乎每个家族都瓜分了一瓢羹。”

    冯彧又问: “那谢学士觉得,摄政王从攻入上都人人自危到朝廷上下人心所向,不过数月时间便笼络如此多的人心是何缘故?”

    对这个问题,谢瑜非常不想提,但还是老实作答。

    “自然是因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有治国□□之能,还有胸怀天下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