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古代的日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6章 双更合一(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等上了马车, 苏玉清都还一脸恍惚, 坐在软垫上目光空洞的看着一侧车厢, 愣愣出神。

    一炷香后, 转动的车轱辘缓缓停了下来,帘子外传来车夫恭敬的声音, “少爷, 到了。”

    紧接着凳子放落在地时的轻响,才把他游移的思绪给拉回来。

    眸子梭然睁大,眼中划过一丝震惊, 苏玉清连忙撩起帘子弯身而出,看也没看底下放好的凳子, 从马车上径直跳了下去,大步朝苏府走去。

    因为走的太快太急, 须臾便把身后跟着的下人全部甩开。

    走着走着, 他似是还嫌自个儿速度不够快, 干脆跑了起来,此刻完全摈弃了世家子的仪态。

    也不知道是急的还是吓的,苏玉青额头渐渐渗出细汗。

    他说哪里不对, 原是在这里。

    以前不管是在书院还是私下里, 他们几个分别总是要道一声回见。想这习惯还是云容教的, 说什么离别说回见,日后好碰面。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歪理,延续至今已有七载光阴。他不应该忘记的。

    如果他当时没看错的话,在涣之说出“我们改日再来寻你”时, 容哥儿有一瞬的诧异,是不情愿?

    不会的,那只能是……不得已。

    连日的好天气让天幕挂满了星子。弦月高悬于空,朝大地洒下独属于它的光辉。溶溶月色下,树影婆娑。

    东厢房的院子早早的就燃了灯,橘黄色的烛火透过窗户纸,多余的光亮与庭院中的冷色融合到一块儿。

    云容沐浴洗漱后,按照以往,斜躺在窗前摆放的软塌上。

    他这时倒没看什么书,而是百无聊赖的拨弄着自己玉白的指尖。

    手指修长,根根如玉箸,在烛光的映照下竟然白的微微透明,指尖如同花苞,泛着健康的却也诱人的嫩粉色。

    瞧着自己如此娇贵的皮肉,云容玩笑似的开口,“你们说,我现在像不像被人精心呵护养在深闺的大家小姐?”

    正在后头低下身子给云容擦头发的夏竹闻言,惊的差点捏不住手上的帕子,“少爷您这说的什么话?”

    准备去为云容倒水的冬梅也愣在原地,片刻后惊呼道:“主子怎地了?怎可把自己比作女子?”

    这这这,在大宋朝,哪有男儿家自比女子的。更何况以云容的身份,这话岂能随便出口?

    瞧着两个小丫头脸色煞白,显然是被自己吓的不轻。云容抿了抿嘴角,歉意道:“我只不过随口说说,你们不必紧张。”

    “少爷,您以后可万万不可如此了。”夏竹脸色还是不好,心有余悸的朝云容恳求道。

    但凡是这种话,哪怕是传出去一丝半点,她们这些个伺候的都讨不了好。

    若是毁了云容声誉,那她们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

    知道是自己不好,云容连连点头保证道:“不会再有下回了。”

    窗外忽有一阵清风吹过,云容下意识的看了看,就望见庭院回廊上挂着的精致灯笼,肚里带着火光微微摇曳。

    收回视线,云容刚想吩咐夏竹去书架取书,一方浅黄便映入眼帘。

    垂眸瞧着不知何时出现在自个儿袖边的信封,云容眯了眯眼睛。

    不动声色的用宽大的衣袖把物什遮住,他朝站着的二人温声道:“今日便不看书了,我想在这儿待上片刻,你们退下吧。”

    夏竹和冬梅对视一眼,齐齐俯身行了一礼,“是。”

    夏竹:“少爷若想休息,唤一声奴婢便可。”

    “嗯。”

    待下人都退下后,云容这才慢慢挪开袖子,对着鼓鼓的,浅黄色并未署名的信件静静的看了一会儿,方才探出手来。

    撕开封口,抽出里头的信纸,纸张倒是不少。但纸页取完,手里掂着的壳子还余不少重量,云容挑了挑眉,手腕翻转,直接一倒。

    “叮咚”一声,带着玉石相击的脆响落在云容榻上。

    莹润的通透的,好似能在这夜色中绽放的璀璨。

    那是最最纯正的祖母绿,绿中带点黄,又似乎带了点蓝,就连光谱都好像缺失了点波长。

    它是大自然最纯澈的颜色,带来鲜活的,不可抵抗的魅力。由切割成六棱形的宝石串成的一串手链,在烛火下散发着柔和而浓烈的光芒,令人无法忽视。

    千金已不足以形容它的价值,在这个时代,即便是皇宫也难以出现这样工艺叠加品种的好东西。

    轻轻碰了碰珠链,冰凉的触感从指间传来,云容纤长浓密的眼睫颤了颤。

    祖母绿,它代表的是生命和——爱

    抖开信纸,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

    “阿容亲见,距离我们上次见面已有三日余四时五刻,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在我这儿却是全错。度日如年都不足以形容我的煎熬。思之如狂?不对,我对你是抓心挠肺,恨不得时时刻刻抱在一起的想念,渴望。”

    写到这里笔墨明显有停顿的痕迹,透过薄薄一张白纸,云容都能想像到玉珩提笔挽袖时蹙眉的神情。

    中间说了些他自己的日常,又猜测他的近况。

    最后一句:“阿容,别怕我。”

    末尾:玉珩

    看完信后,手上还有好几张的纸,一一展开竟然全是他的画像。

    画中的他或站或坐,或笑或怒,都画的栩栩如生,端的是丹青妙笔,技艺高绝。

    足以可见画画之人的水平与对画中之人的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