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公主不想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1章 本职工作(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顾铮是相信贺卿的。

    她如果早有打算,这件事根本不需要瞒着他,毕竟他心里虽然有疑虑,却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下,贺卿这种处理方式更合适。

    而且归化的异族仗着地利之便,往往桀骜不驯,被朝廷打压了就主动归附,等朝廷放松了,或是日子好过了,又反叛作乱。如此时常反复,才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判语。

    说实话,顾铮虽然是个儒生,却也对这种事情十分腻味。

    只是朝廷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又要体现天-朝上国的风度,也只能容忍了。

    但是现在,贺卿无疑提出了另一种解决办法——不是划出一块地盘让这些部落聚居,而是直接将之打散,混入普通大楚百姓之中。如此,他们没有了族人支持,也就不怎么敢闹事,只能适应和融入,久而久之,心思自然就转移了。

    既然如此,尝试一下也未为不可,若真能解决这些问题,将来其他地方的异族也可比照此办理。比如西北的归化州,就聚居着好几个归附的草原部落,时常闹腾出些事情来,令当地官府十分头痛。将之迁入中原,移风易俗,想来就会好管理得多。

    这些事情,贺卿必须要靠他和下面的人去安排,完全没有对他保密的必要。

    所以她说自己是刚刚想到,顾铮是相信的。有时候他觉得,贺卿其实并不算是个精明的政客,却总是能够另辟蹊径,出人意料地把事情解决。这是她的天赋,或许也是她的奇遇,所以顾铮也没有追问的意思。

    他点点头,道,“既然殿下已经做了决定,臣回头就去安排。争取年内将他们迁移完毕,今冬和明年春天便可垦荒种地,赶上春耕。”这种迁移的人口,如果不能自给自足,就只能靠官府供养。若能尽早开垦出土地养活自己,自然是好事。

    接下来,就是等西南的局势酝酿发展了。

    又跟顾铮商量了两件事,贺卿忽然问,“今日是初几?”

    “六月初三。”顾铮回答了这个问题,话一出口,立刻意识到贺卿想说什么,道,“殿下没有记错,今日便是江南船队出海的日子。”

    紧赶慢赶,终于赶在了六月出海。

    这效率,顾铮自己想起来都仍旧有些不可思议。固然是因为这只是初次航行,许多商队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并没有携带太多货物,但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到江南,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也仍然堪称奇迹。

    可见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不逼一逼,很难看到极限在哪里。

    说来也巧,两人这里才提到江南,那边就有人来报,说是江南市舶司那边送了东西过来,是进上了。

    贺卿十分惊讶,“是什么东西?拿进来。”

    立刻有杂役将东西抬了进来,却是两样东西。一个装在大箱子里,到底是什么还不知道,另一个一看就是一幅卷轴。

    贺卿先取了卷轴来,让跟进来的秘书们将桌子清理出来,将卷轴筒中取出,解开丝带,将之放在桌上,缓缓展开。桌子很大,足够众人都聚拢过来看。贺卿将卷轴一头交给顾铮牵着,自己则顺着另一边将之展开。

    画卷才露出一角时,就有女官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呼声。而等整幅画卷展开,众人都被镇住,呆呆地盯着它,半晌都无法回神。

    片刻后,还是“见多识广”的贺卿先回过神来,“这就是本次出海的船队么?虽然早知道所有船队聚集在一起,规模必然十分庞大,但这么看起来,还是十分震撼人心。”

    “这说明我大楚强盛富饶,乃是盛世气象,殿下该高兴才是。”顾铮含笑道。

    却原来画中画的是出海港的情形。这应该是一幅远景俯瞰图,本来应该很大的海航船只在画面上缩小得只有指头那么大。但即便如此,密密麻麻的船只仍旧遮天蔽日,一望无际,令人观之心惊。

    就连烟波浩渺的海面,都因为这连绵的船影而显得不那么可怕了。

    这样一支庞然大物的船队,想来不管是海盗还是异邦船只,都不会不开眼想来找麻烦吧?就算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海上风暴,也很难对它造成太大的影响。

    它就像是一片小小的陆地。

    横轴的画卷有一米多长,贺卿看了一眼落款,发现它竟然是由好几位江南著名的画家共同完成的。

    除此之外,画卷末尾还记录了作画背景,乃是市舶司官员及众多商会成员登高远眺时看到的海港全景图。因为当时还有不少文士在场,唐礼臣突发奇想,准备画这么一幅画,就让这些才子们共同作画,才在短短几日内画完,装裱之后送到京城。

    “唐卿有心了。”贺卿不由微微颔首。唐礼臣在江南,始终将各方势力弹压得死死的,为朝廷谋取了不少利益。船队才刚刚出海,但是出关税和租船费、护航费等,却都已经收上来了,为国库再添一份收入。

    等船队回来,入关时还会收一次税。另外,针对贵重物品,市舶司还会额外收税。这还不算官府自己的商船能够带来的盈利。

    可见唐礼臣实在没有辜负他“钱袋子”的美称。

    这幅画如此令人惊喜,贺卿对箱子里装着的东西就更期待了,命人打开之后,果然没有失望,箱子里装着的,竟然是一个巨大的沙盘模型。这个模型不但有大楚沿海一带的情况,还将航线附近的国家和势力都标明了出来。

    有了这东西,就算是在咨平殿里,他们也可以根据时间推算船队行走到了什么地方,十分清晰。

    要弄到海图和地形图,想必唐礼臣也费了不少功夫,实在是有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