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22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长孙皇后她病了好几年,早就做好准备了, 死之前比较平静。等到去世之后, 魂魄离体一身轻松, 看到丈夫和儿女们哀痛哭泣,哭的满脸泪痕像一群大花猫, 心里很不好受。

    在殿内飘来飘去,劝他们别哭了,只可惜被阴阳两隔所限制, 他们互相安慰, 难过哭诉自己看得见, 自己这边劝慰家人,家人却听不见。明明坐在丈夫身边, 想给他擦擦眼泪, 却触碰不到。

    李世民哭着对大臣说:“我感觉皇后在为我拭泪, 呜呜呜嗷”哭的更伤心了。以前哭的时候有人给自己擦擦眼泪, 也有人哄自己开心,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胜利了跟谁分享快乐, 伤心生气时和谁倾述?她才三十五岁, 我才三十八岁, 才成婚二十三年啊, 以后的日子我可怎么过啊……以前还嘲笑隋文帝死了皇后每两年就伤心而亡, 好吧,我感觉自己也快死了。当年刚登基生了一场重病,有皇后照顾才好过来, 现在如果再生重病,谁还对我用心呢?

    大臣们在第一天第二天都没敢劝皇帝,长孙皇后去世了,他们也很伤心,如此贤德宽容的皇后实在是罕见。而且皇帝哭的……用一个特别不合适的形容词说,如丧考妣。

    李世民穿了顶格的丧服,给亲爹服丧也不过如此,哭的比李渊去世那年更难过,那时候他也哭的很大声,但现在真是哀痛入骨,整个宫中都弥漫着悲恸绝望的气息。

    才第二天,嗓子就哑了,整个人都憔悴不堪,失魂落魄之余鬓边还多了几丝白发。

    李世民一边哭一边想怎么按照皇后的要求,少花钱,也能让她过得更好呢?不花钱解心疼怎么对她好?生前同吃同住,什么都给她,现在我还能给她什么?她要求薄葬,希望不起坟茔,依山为陵。那就挖!挖一座京城里就能看到的高山做陵,从此以后所有子孙都得这么做,谁也不许葬的比皇后更奢侈。

    又想起,皇后虽然虚弱,前两年身体倒还好,这两年先是柴绍告急时她带病跟我一起出门,第二年又是先帝的葬礼,她劳累了两个月,今年又有亲蚕礼,她总是不肯偷懒。以致于疲惫衰弱,药石罔效。想到皇后对自己认真负责,又哭了起来。

    太子承乾只是个病弱的年轻人,和他的胖弟弟并肩跪坐在母亲灵前,身为太子觉得自己应该冷静一点,主持大局,安慰父亲。看了看李泰,这小白胖子哭的差点背过气去。

    晋王李治年仅九岁,上面有两个哥哥顶着,他可以软弱无礼的哭倒在地上,涕泪横流。

    长孙皇后只是放心不下丈夫,对儿女倒是很放心,大儿子是太子,二儿子设文学馆,小儿子封做晋王,那是李唐龙兴之地。去看看女儿们,更加年幼的女儿也是在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在宫里随意走走,到处都是哭声。妃妾和宫人也都很难过。

    鬼差:“她们都很敬爱你。”

    可以说是宫里宫外,人人都敬爱长孙皇后,现在街上的人虽然被皇帝命令服丧,也是真心难过。

    长孙皇后勉强笑了笑,叹了口气:“能不能让我给陛下托梦?我死后很好,再不为气疾苦恼。”

    “这不行,得在三年之内对地府有所贡献,才能托梦。”

    “那好吧,你们自有法度。带我去九成宫看看,可否。”

    都尉伸手:“皇后拉着我的手,别担心,我生前是女人。阎君比较欣赏皇后。格外注意迎接皇后之人的性别。”节俭+法治+少杀人,达到这三条就爱了。阎君的爱心仅限于在十个殿前都尉之中,扒拉出两个女都尉,选了其中一个。

    长孙皇后敏锐的发现一点小问题,和这几个不哭泣哀戚的人说话舒服一些,她站起身柔声问:“阎君认为我的所作所为有瑕疵,错在何处?”

    都尉顿了顿,想起自己听到阎君们探讨:“长孙安业谋反,皇后不想让人匪夷你报复他,求了一个赦免。阎君们对此不甚满意。”长孙安业其人平生最大的成就是把年幼的长孙无忌和更加年幼的观音婢逐出家门,逼得俩人去投奔舅舅求生。

    阎君中有人不在意名誉,也有人不在意伦理关系——好几位阎君都认为伦理道德远不如天理良心。

    长孙皇后抿着嘴微微笑了笑,心说阎君要么是不用心,要么是对此事根本不在意。难道我能帮忙杀丈夫的哥哥,就舍不得杀自己那不亲的哥哥?

    只是不想明正典刑,叫人说自己小心眼——‘虽然他把你们逐出家门、虽然他谋反想抢你丈夫的江山,但他毕竟是你亲哥哥呀’——这种话是符合伦理的。难道阎君们不知道长孙安业被流放之后,从此再无音讯么?

    事情只听说一半,就觉得不好。实在是片面。

    在风中飞了刹那,到了九成宫,这里本是隋炀帝的仁寿宫,荒废了数年,稍微修缮的一下就能住。长孙皇后在其中散步了一会,想起以往避暑时的欢快。“陛下曾在这里发现了泉水。”

    “有这样的事?”

    走到西城背阴处,指着前面的石碑:“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刻《九成宫醴泉铭》。”魏征文采斐然,欧阳询的楷书冠绝古今,刻字的匠人也颇得其神。

    “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长孙皇后面色微红,颇有些骄傲:“待千年之后,哪怕是改朝换代了,这样的好碑,好字,后人也会抄写临摹。”

    不论是谁都会记得,当年唐朝皇帝和他的皇后散步时,发现了湿润的泥地,他自己拿手杖戳了一会泥地,捅出来一股泉水。

    我的陛下有点喜欢玩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