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绑定系统后,我有四个女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5章(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蛤蜊。蛤蜊干还得等半个月。到时候应该能有几十万斤。”

    段五爷瞳孔缩了缩,张了张嘴,难以置信重复,“几十万斤?”

    看到陆时秋点头,他突然一愣,“你们养殖蛤蜊,亩产能有多少?”

    “亩产大概在一万斤。”

    段五爷整个人呆若木鸡,他脑子转了转,突然笑了,“段秀才好本事。”

    陆时秋对这声夸赞笑着受了,甚至还喜滋滋道,“前天李县令还说我立功了。”

    段五爷深深一叹,“是啊。”他叹了口气,“这么多蛤蜊,只靠盐俭县肯定吃不下。只能走商队卖向全国。但是你这么多蛤蜊一齐涌上去,七文肯定给不了。我最多只能出到五文。”

    五文?陆时秋皱紧眉头,“这也太低了吧?差了整整两文。”

    段五爷摊了摊手,“兄弟,你这量大啊。物以稀为贵,你这么大的量,我其他东西买不了,只能把其他钱全投到你这蛤蜊上。我的风险也很大。”

    陆时秋掐了下手指。不得不说这人说的是对的。商队之前肯定不会想要贩卖这么多蛤蜊。钱就那么多,买了蛤蜊就代表不能买其他的。

    陆时秋看向段老爷,对方怔了一下,心下对他升了一丝好感,点了下头。

    陆时秋叹了口气,“行,就按五文。”

    段五爷又道,“不过,五文钱一斤,只能是三月底前的价格。等休渔期一过,这蛤蜊的价格就得变一变了。你要想卖高价,最好是多趁现在多捞些。”

    陆时秋点了点头,“多谢告知。”

    两人签下契约,约定半个月后开始交货。

    陆时秋回到红树村,把价格告诉家里人,陆老头紧紧抽着烟袋锅子。

    陆时春眼睛都红了,“三弟,就没有别的法子吗?只能卖给段家?”

    陆时秋敛眉,“可以让二哥多卖些新鲜蛤蜊,一文钱三斤往外卖。”

    但是盐俭县毕竟只是个小县城,陆时秋想了想,还是决定找别的法子,附手在陆老头耳边嘀咕几句。

    陆老头点了下头,“我看行。”

    说完,他磕了下烟袋锅子,往外走。

    陆时春好奇,“三弟,你跟爹说啥了?”

    “我让咱爹跟那些村民说,让他们兜售到别的县。价格就按一文钱三斤卖给他们。”

    休渔期,这三个月别的县城是没有蛤蜊卖的。

    村民们到别的县城兜售,肯定能卖得出去。

    不少村民望而却步。赶牛车的三叔得知蛤蜊一文钱三斤,决定带着大儿子要了一千斤去隔壁县试试水。

    两人拉了一千斤,到县城开了路引,赶了一天马车到了隔壁县。

    正如陆老头所言,那边没有新鲜蛤蜊,所以他们以两文钱三斤的价格卖出去。

    卖蛤蜊花了一天半时间。加上来回,一共花了三天半时间。

    共挣了三百三十三文。相当于一天得了九十五文。

    比在家里帮忙捞蛤蜊要强。

    两人决定运蛤蜊卖。于是接下来,他们一次运两千斤。

    虽然两人回来后,说自己没挣到钱,但村民们也不是傻子。如果真没挣到钱,他们何必再运去卖?

    于是不少人也开始运蛤蜊到别县卖。

    甚至还有人运到原来属于金国领土,现在却是月国地界的无为县。

    这里属于金人和月人交汇,商人云集,许多人对蛤蜊都很好奇。再加上价格也不贵,不少人都会买下几斤回去尝尝。

    到最后,每天卖出去的新鲜蛤蜊就有三千斤。

    随着太阳越来越多,蛤蜊也慢慢晒干。

    半个月后,他们家交给段氏商队的蛤蜊干足有十万斤。

    段氏商队检查无误后,付了钱。

    一车车蛤蜊干从红树村拉走,不少村民站在路两旁观看。

    为了趁休渔期多卖些,陆时秋不仅招了红树村的村民,还对其他村招募短工。待遇跟红树村一样。

    不过晒蛤蜊的还是本村人。

    三个月眨眼即过。

    这三个月,他们一共捞了八百二十七亩蛤蜊,新鲜蛤蜊卖掉十九万五千千,蛤蜊干一百万斤。

    捞蛤蜊的人工七百八十两,晒蛤蜊用掉五百两。最终得钱三千七百八十四两。

    当然还剩下四千一百七十三亩。

    三月一过,渔民出海,蛤蜊价格大幅下跌。

    哪怕陆时秋早有准备,也被吓住了。

    蛤蜊干一斤只给三文五。

    陆时秋下不定决心,段五爷见他嫌低,也不在意,“你可以多问几家。这个价已经是我能出到最高的了。”

    陆时秋也没有说死,跟他客客气气聊了一会儿。

    段五爷还要打理商队,先走了。

    这次段清鸿陪着来的,见陆时秋面色不好,立刻给他倒茶。

    只是两人聊了半天,茶水早就凉,段清鸿不得不喊小二重新上茶。

    没一会儿,二掌柜亲自端着茶上来了。

    这会也不忙,二掌柜给两人倒茶。见陆时秋脸色不怎么好,“生意没谈成?”

    陆时秋点点头,把蛤蜊的价格说了。

    二掌柜到底是生意人,消息比陆时秋灵通,突然想起一事,“我昨儿听严家食材铺的掌柜说,严老爷回乡祭祖。不如去找找他吧?”

    陆时秋心中一动。严家商行不比段家商行差多少。甚至由于严老爷做事大胆,在新六府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