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已过, 天上烈日杲杲, 火伞高张。地面上的树木绿叶一个个蔫垂着, 不复往日生机勃勃的模样。
位于京城英国公府内的东院里,丫鬟们天还没亮就服侍屋内的人起身洗漱。卯时刚到, 一行两人,一个青年怀抱着一个约莫七岁的小少年从远处的回廊处走来。
青年走到门口,门口的大丫鬟知春笑着说道:“老太太刚起,公爷和世子今天来的比昨天要早。”
扶他笑着回道:“旭儿昨夜睡得早, 今天早早就醒了。”
扶他怀里的孩子没有出声,一双黑溜溜的眼珠看着知春。知春笑了笑没再说话,掀开珠帘,扶他抱着孩子走了进去。
现在天色还没大亮, 屋内点着几盏烛灯,昏黄的光晕撒在屋内坐在正中央软榻上面的老太太身上。
宋老太君坐在榻上看到自己的孙儿和重孙进来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烛光的光晕打在她沧桑褶皱的脸庞上,脸上慈祥的笑容越发的和蔼。
扶他进门放下怀中的孩子,小少年立即跪在地上的软垫上给老太君行礼。
“重孙罗旭给祖奶奶请安。”
“好好好!”老太君脸上笑意更深,连忙说道:“快过来坐着吧。”
罗旭听到这话,立即高兴地拖鞋上了榻,窝在老太太的怀里。
“孙儿罗溟给奶奶请安。”
说着扶他就要跪下, 榻上的老太太佯怒:“家里就我们祖孙三人, 你还弄这些虚礼干什么!快过来!”
听见祖奶奶这么说, 罗旭不乐意了, 撅着嘴问道:“爹爹不用跪下行礼, 祖奶奶为什么要让小旭儿弄这些虚礼。”
听见儿子这样说,扶他笑着解释:“罗家家规,只罗家男儿郎上了战场回来后就不用再弄这些繁文缛节,这是你祖奶奶年轻的时候定的。”
“是的,我们罗家都是上阵杀敌,为国征战的血性儿郎,那些繁文缛节不能杀敌又不能让边疆士兵果腹,我们要这些虚礼做甚!”
“那旭儿以后好好练武,长大上战场场捍卫疆土!”
看了一眼怀中激情昂扬的曾孙,宋老太君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没有说话。
她这一生,丈夫、儿子、孙子都死在了战场,她们罗家够对得起太/祖了。
在东院陪老太君用完餐,扶他带着孩子离开了这里。
罗旭今年已经满七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老太太如今年岁已高,经不起孩子的折腾。
将孩子带回北院,扶他拿一把木剑塞到罗旭的手里。小家伙刚才听曾祖母和爹爹说的那些战场故事,现在正热血沸腾,拿起剑就在院子里舞了起来,扶他难得清闲,在树荫里的软榻上歇息着。
扶他来这个世界已经三天了,这几天他很快适应了现在的身份,已经有一个孩子的事实。
这个国家叫大康朝,建国至今才六十三年。
扶他这个世界的祖父是开国大将军,为康太/祖戎马一生,在六十岁高龄的时候为太/祖出战,最终战死沙场。不足一年,康太/祖薨了,临终留下遗诏,追封罗溟祖父为英国公,爵位世袭,世代受皇室福荫庇佑。
此后,扶他的父亲袭爵,四十岁也在战场殒命,之后扶他的三位哥哥长大,在与夷军对抗的时候受了重伤,回京途中不小心伤情加重逝世。
像是继承了家族的使命与责任,扶他这个身体的原主十六岁也随祖辈的脚步去了战场,不过两年就立下赫赫战功,二十岁被封为镇北大将军。
后来,西部地区官匪勾结自立为王,朝中派罗溟去平定反贼,在那期间罗溟中了圈套,失踪了半个月,就在全军认为他已经殒命后,他突然回去了,但军里派人送给朝中报丧的信件已经发了出去。
当时罗家的老太君听到自己罗家唯一一个男丁也死了的消息时,面色没有波动,身形镇定。可一回英国公府,老太君就倒了下去,原本精神矍铄的老人一下子像抽走了半个魂魄,再也没有往日雷厉风行的模样。
罗氏将门为了大康朝一个个命丧战场,皇帝不可能不感动。隔几天皇帝接到罗溟没有死的消息时连忙派人给老太君带话。
听到自己的孙子没死,老太君身子颤了颤,挥避了所有人,一个人在房里哭了笑笑了哭。
整理好情绪后,硬气了一辈子的宋老太君直接进宫,声泪俱下,向当今皇上请求让罗溟回京。
宋老太君苦苦哀求,想到她发夫、儿子、孙子一个个为国捐躯,再想到罗家只剩下这唯一一个男丁,皇上立即答应了这个请求,罗溟很快回了京城,卸了军衔,袭了爵位,成了英国公府的小公爷。
如今一过七年,罗家除了罗溟外又多了一个男丁。
能让市井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不只邻居家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有朱门高户的秘辛。
英国公府的小公爷是大家常议论起的对象,众所周知这位小公爷二十有八,至今未婚,可身边已经有了一个七岁的儿子。大家掐指一算,这个孩子的母亲应该是小公爷在西部平定反贼时候跟了小公爷,至于这个女人为什么没有出现众人不知道,但大家知道这位小公爷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儿子,许多大户人家也都歇了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心思。
虽然罗小公爷还没有娶妻,但门户相当的人容忍不了罗溟已经有了儿子,让自己的女儿生的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是二儿子。当然,也有愿意嫁女儿的。
不少被人家拜托的夫人们去英国公府询问过这事,可宋老太君满面笑容就是不吭声,到最后没人愿意上门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