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还以为只是古穿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9章(第3/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由暗转明,显然不是众臣愿意看到的。可要是掰扯这群人的正当性,怕不是又得让皇帝嚎啕大哭起来。

    户部尚书站起来说话了:“陛下,这锦衣卫……怕是有些不妥,近些年来水患连发,国库有些空虚,您这新任一卫,怕是有些……”

    “没事,朕自己从内库出银子养着,不花国库的钱。”

    “陛下,增设一卫兹事体大,京中防务也会有相应牵扯变化,并非三言两语,随便加几个人名就罢了的。”兵部尚书也站出来反对。

    萧起挑了挑眉毛,心知这一个个的都是在忽悠他:“既然如此……那就把人加在銮仪卫里吧。”

    銮仪卫,就是萧起个人的皇家仪仗兵,实际工作,就是萧起出行的时候,给他打旗子的。

    可他爷爷的时候,还有出宫巡游。到萧起父皇的时候就住在京城不挪窝了,原本皇帝每年还有个秋猎,可从先皇生病开始到现在,秋猎都没办了。萧起在内宫中行走的时候,持仪仗的都是太监,所以銮仪卫这些年来基本上就没怎么增设人手,且干的都是跟禁卫一样的差事。

    “……”众臣知道了,他们要是继续反驳,皇帝也总能想出应对的法子来。

    “陛下说的是,那便这么办吧。”刘阁老站出来把这件事定了。

    等退朝,自然有刘阁老的亲信过来询问。

    “刘相,这事情就这么应了陛下?”

    “与其继续让陛下把人手隐在暗处,不如让陛下把人亮出来。咱们管不了陛下,难道还管不了銮仪卫的一群军汉吗?”刘阁老微微一笑,仿佛并不没在之前奉天殿上丢了脸面。

    “刘相说得是。”

    “刘相,那陛下这事……”

    刘阁老摇摇头:“陛下……自然就是陛下啊,你们还要如何?”

    “哪里能将陛下如何?要跟陛下讲道理,陛下就说咱们欺负孩子,咱们把陛下当孩子,陛下却拿出帝王的法理朝咱们脸上扣帽子,咱们再绕过来**理……唉!陛下身边的人真的是那个太监温友功吗?”有个官员叹息着,其余人也都跟着无奈的摇头。

    “陛下这是行诡道,剑走偏锋,非王者之道啊。”

    “话是这么说,但咱们有什么法子?”

    其实还是有法子的,就是用强力压制!问题是刘阁老还没到那个地步啊。

    待自家的党羽散了,刘阁老要干头一件事就是将自家的子弟全都召集起来,不管过去多宠爱的,只要是有名声不好的就是一通大棒下去。

    有刘阁老打头,京中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管孩子运动。便是那些最溺爱孩子,下不去手的,也要将自家的纨绔锁在家里。京城的治安为之一变,即便当初朝堂的事情没有谁特意去传播,可老百姓还是知晓了这番变化的原因,萧起的名声自然是更好了。

    老百姓才是这世界上最直白的实用主义者,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但只要有人能一直让他们端着碗,他们当然就会愉快的闭嘴。

    “陛下这时机,找得是正好啊。”一样随大流教训了自家子弟的王阁老,这回却是不想继续瞌睡下去了,面对找上门来问计的同僚,发出了一声感慨,“若是再迟个三两月,那一位……就要彻底站稳了,到时候权臣主政已成定局。陛下若想要亲政,那只能看谁能活得过谁了,但如今,那一位怕是要老老实实的缩上三五年了。”

    这个“那一位”指的当然是刘阁老无疑了。

    其实王阁老当初也是想告老的,可吴阁老比他年纪大得多,这自然得有个先来后到。可等到吴阁老一走,他就彻底走不了了。毕竟众臣不可能允许只有一个阁老,刘阁老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能让他走。王阁老无奈,只能当个瞌睡官。

    可他瞌睡不表示就真的彻底忽略了朝堂变化了,他知道今年初刘阁老已经准备推御史大夫陈亭羽进内阁了。一旦陈亭羽进来,那就大局已定了。王阁老就想着那个时候走人,但谁想到老实了那么久的皇帝,突然就蹦出来干了件大事。

    这件大事很明白的告诉大家——你爸爸还是你爸爸!就算未成年,未亲政,那也是爸爸!

    “温友功那太监……也真是个聪明人。”

    “你们到现在还以为陛下身后有个人,那人正是温友功吗?”王阁老叹息一声。

    “这……难不成是孙后?”

    王阁老摆摆手:“上天要兴我大夏,天降真龙啊。”

    王阁老今年七十,这个时代,这个年岁的老人家,大多是两种分歧,一种特别的迷信,一种则是什么都不信。王阁老是后者,他从来不提什么鬼神之说,今天却说什么上天、天降,在场的众人都愣了。

    “王相的意思,莫不是……并无人指点陛下,陛下乃是自己那么做的?这、这是否有些太过匪夷所思?”

    神童不是没见过,但那些神童多是在诗歌、算数等等技能方面很“神”,天赋比人强。但皇帝干的是什么?是政治斗争,是待人接物,这个东西,可能有人比其他人更擅长,但真正玩得转的,还是有一定年岁的人,因为要点亮政治技能点,需要的是长期的阅历积累。

    萧起多次在正确的时间出手,或大事或小事,但无不是影响政局,壮大自身之事。很难想象,一个孩子竟然生而知之!

    “早就该想到了。”王阁老摆摆手,“若是有人教,那陛下不知道要背多少应对之词,可你们看这一次次的,陛下与朝臣应对自如,要稳就安坐如山,要动就动若脱兔,要哭就泪如雨下,要笑就喜笑颜开,他这些变化你们可看出了生硬吗?陛下可想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