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0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京城,沉寂已久的林府又重新热闹起来, 盖因一家之主林如海的回归。辅一进京, 连凳子都没坐热,林如海就被召进宫中,让一群准备在后边看好戏的小人失望不已。

    三年时间, 朝堂风起云涌, 权位更替, 新鲜血液注入, 旧疾沉疴拔除,不知多少老牌世家、盘根错节的关系被分裂开来。当今丝毫没有一个年过五十的帝王该有的迟暮之气,反而竟是一副正当年的姿态,行事大刀阔斧,一派进发之姿。

    除了稳坐钓鱼台的太子一脉,其余凡是上蹦下跳不听话的皇子,皇帝竟一点也不顾念父子之情,手段强硬的把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连亲儿子都能下的去手, 别说其他贵族世家, 发现没有力反抗之后一个个连个屁都不敢放。

    京城朝堂的变换,让大家以为丁忧三年的林如海此番回归最多有些尊荣, 再也不负之前大权在握的强盛。毕竟这吏部的代尚书这几年干的不错,眼见着也越来越受皇帝的重用,这挂着尚书名头的林如海少不得要退位让贤。

    结果没让他们失望,林如海确实退出吏部,可是却也不想大家所想的那般失宠。林如海进宫两个时辰, 前脚刚进府,后脚戴荃便亲自赶到林府宣旨。

    一番冗长的赞扬之后,便是加封林如海为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入内阁,总揽内阁事物。同时加封江映蓉为超一品国夫人,共享尊荣。

    这里就要解释一下: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文官最高级别,协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但因大齐为避免权利过于集中,采用六部各司其职、分而治之的办法,实权分别集中在各部尚书手中。

    是以文华殿大学士更多的是议政权,说白了就是帮皇帝出谋划策。名头好听,行政实权反而不大,主要给资望特重者施恩。

    太子太师,并不是单纯字面意思上做太子的老师,更多的是一种隆恩的体现。何况太子已经三十又五,早过了上学的年纪,更不可能让林如海去重新教导他。

    皇帝此举一则是给林如海加恩,二则是要告诉大家一个态度。太子之位稳得很,心腹重臣都被加封太子太师,旁人就别生什么不好的心思。毕竟太子太师这个名头多少跟太子一脉要扯上些关系,这也是明晃晃支持太子的手段。

    至于内阁,在大齐也并没有其他朝代权利那般大。古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就是几个年纪大了的前前前状元榜眼探花之类的科举能人组成的。还是帮皇帝出谋划策,参政议政而不行政。

    反正以上官职都是荣耀加身,但实则实权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大。林如海一次性加了这么多殊荣,皇帝就是想告诉大家,这就是做纯臣的好处。哪怕你年纪大了照样恩宠不减,是朕的信赖倚重之人。

    当然这些本来就是皇帝打算好的,更别提林如海一进京就给他送了这么大一个惊喜。看看这臣子做的,丁忧期间还不忘钻研学问,竟然研究出如此实用有效的启蒙之法。

    还提议要编纂字典,雏形大纲都有了,只剩下派人合力完成。皇帝已经可以预见字典一出,将会如何造福天下读书人。不,不光是读书人,将会有更多的百姓有机会迈入读书识字的行列。不求有科举之才,但求有通达明理之能。

    这是要让大齐军事文化教育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这每一步路都在为将来的盛世繁华奠基。皇帝恨不得每个人都像林如海这般文能治世,才能通儒。既有实政之能,又有教化之功,关键还忠心不已。

    这样的人才可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皇帝自然倍加珍惜倚重。

    得知林家夫人还有之前认下的月公主都参与其中,出了不少力。这不江映蓉就从一品夫人变成了超一品国夫人,皇帝觉得就冲林夫人这高品质的产出就够资格封个国夫人。

    不过总不能以会生儿子为理由就加封这样的超品夫人,虽然事实确实如此,可这理由总觉得有些雷人。这次知道拼音的提出全赖江映蓉的灵光一闪,皇帝大笔一挥这超一品国夫人就赐了下去。

    江映蓉有幸获得大齐第一个拥有此等殊荣、品级最高的命妇称号,比贾母的一品国公夫人还上档次。而且单就品级而言,比林如海还高半级。

    还有黛玉,林如海直接跟皇帝提了黛玉熟练掌握拼音之法和字典编纂大纲,话里话外表明自家闺女的才情不输男儿。

    其中的未尽之言皇帝很快明白过来,反正拼音推广和字典编纂都交给林如海全权负责,要用什么人,如何用就由他这个负责人决定。这有一个现成的人,总比另教其他人效率高些。

    且单从林如海举的几个例子来说,明显不是大家一时半刻就能学会的,正是缺人的时候,还纠结什么女儿身不女儿身的。

    再说,这金口玉言亲封的月公主生来就是个不凡的,做些不凡的事情也正常。将来到了婚嫁年龄,赐上一座公主府,赏了食邑,赐些封地,看还有哪个人敢嫌弃皇家的金枝玉叶。要是驸马不识相,干脆杀了再选一个合心意的。

    皇帝,你这么专政合适吗?未来的驸马身上又多了皇帝这座大山,还是动不动就要杀头的那种,可喜可贺!

    于是,这下不光前朝大臣眼红林如海的隆恩,后宅妇人也是酸话连天。自家老爷连个“夫人”(命妇称作夫人一般是二品及以上)都没给自己挣回来,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还给不给大家留条活路了。京城一连多日药铺的生意暴涨,抓的都是去火理气的药材,可见大家的怨气有多重。

    等林如海开始筹备拼音推广和字典编纂时,之前沸反满天的酸话才逐渐平息。算了,比不上人家,服了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