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9章 哀凄凄梦回前生(第1/6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李三郎回到家后, 肖氏喜极而泣, 拉着他左看右看, 要不是三郎长的比她高了一大截, 她都想把三郎抱进怀里搓揉一番。

    小儿子回家了, 肖氏顿时觉得自己浑身都充满了活力, 亲自给三郎铺床叠被, 到厨房给他做好吃的, 又给他裁衣做鞋。

    三郎在外浪荡了两年, 如今不大在意吃穿, 但阿娘一片慈母心, 他也不拒绝。这样在家里任由肖氏疼爱了一番后, 三郎又想跑了。

    肖氏让下人锁进了大门, 坚决不许他出门。三郎很无奈,整日在家恹恹的没精神,开始不好好吃饭,肖氏又心疼又生气, 这个小冤家, 就是来克她的。

    肖氏只得拿好话劝他,“就快要过年了, 你这会子走了, 我和你阿爹两个又要孤零零地过这个年,你陪着我们过个年,过了年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三郎只得作罢,反正都快年底了, 既然不走了,索性再待一阵子。

    他与肖氏商量,“阿娘,我在家过年,但您不能整日把我锁在家里啊,我总得出去见见同窗啊。”

    肖氏让他一再保证,不偷跑出京城,才半信半疑地放他出去,且让家里几个小厮跟着。

    平康坊那头,庄小郎去了国子监读书,庆哥儿也不在家,他索性也住到国子监去了,只带走了白鹿。庄姨娘怕他受委屈,背着洪姨娘给他塞银子,他也不拒绝。

    玉娘和墨染回到平康坊后,立刻抓起了家里的大权,玉娘主内,墨染主外,庄姨娘识趣,立刻做起了甩手掌柜。让玉娘管家,玉娘公正,总不会克扣她们娘儿两个,连弟弟每个月的月钱都和庆哥儿的一样,各色衣裳鞋袜,有庆哥儿的,就有弟弟的,庄姨娘再没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自己管家,洪姨娘在一边虎视眈眈,又捞不到好处。

    赵书良见老二媳妇派了心腹人回来,再不管家里的事情,除非是有需要主子出面,墨染两口子就会请他出头,其余小事,他一概不理。

    李姝送回来的年礼,玉娘往各家都送了一些,家里留了一部分。送回来的银子,给了庆哥儿一些零花,其余的都给赵书良保管。

    赵书良原来预备不管这事儿,墨染忙跪下说道,“老爷,二爷不在家,您不管,还有谁管呢。哥儿虽说是二爷的嫡长子,可他还小呢。二奶奶心疼哥儿,送回来这许多银子,若一下子全给了哥儿,他一个小孩子,倒不怕他花钱,就怕外头有那黑心肠的勾着他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赵书良这才接下了银子,每回庆哥儿回来,给他一些。宫里人最是势利眼,哪里不需要打点。银子,是这世上最好的敲门砖。

    京城这边暂时风平浪静。

    李姝在泉州,带着平哥儿和闽娘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庆哥儿和三郎走了之后,宅子里忽然空荡了起来。李姝刚开始为了缓解思子之痛,带着一儿一女到处逛。

    庆哥儿走的时候,闽娘已经一岁多了,刚刚走稳,娘儿三个先是在清源山一带逛,带着一干随从和护卫,后头跟着马车,一路玩一路走。平哥儿在前头跑的飞快,闽娘在后头颠簸着两条小胖腿拼命地追。

    在京城的时候,规矩重,李姝极少出门去逛。上一次去京郊,还是她没嫁人之前。自到了赵家,她就整日宅在家里,除了去银楼或绸缎庄逛逛,再无他处可去。

    现在在这泉州的夫人圈子里,她最大,谁也管不了她。她想玩就玩,想吃就吃。今儿去庙会,明儿去寺庙上香,越玩越有劲头。好几回赵世简夜里回来了,娘儿三个还在外头疯。

    赵世简看到她带着孩子们玩,心里总算放下了心。又给她们增添了几个护卫,时常往家里拿钱,让她随便花,其余并不管她,爱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

    也有人对此颇有微词,你一个元帅夫人,整日跟个疯婆子似的到处乱跑,还有没有一点妇人规矩了。

    赵世简嗤之以鼻,老子拼命往上爬,难道是为了让家里婆娘和孩子更受委屈?你看不惯,那你就滚吧。李姝就更不理了,好不容易离了京城那个规矩窝,现在在这里我是老大了,我还要听你的,我男人都不管我,你啰嗦个屁,赶紧给老娘滚。

    玩了一阵子后,李姝忽然想起平哥儿都五岁了,该上学了。一些开蒙早的孩子,三四岁就开始拿笔描红。李姝怕他人小,手没长好,整日拿笔,伤着小手就不好了。

    平哥儿虽然不会写字,但李姝整日带着他读书,小孩子记性又好,他能把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蒙学背出好大一部分,还能背很多诗词。就等过了年,就把他送到谭秀才那里去。

    赵世简如今做了东南军元帅,有英国公之前一年多的辅助,他顺利地接过了大权,现在在军中威望颇重,他说话,一般无人敢置喙。

    京城那边一大家子要养,特别是宫里贤妃母子几个,宫里花销倒不是太大,但四皇子渐渐大了,他要有自己的圈子。宫外的许多人情关系都需要银子来维护,门下的官员和将士们,人家既然跟着你走,你总不能一点好处都没有给人家的。

    庆哥儿回京城的时候,赵世简把自己搜□□净了,又想办法拆借了一些,才凑齐了那五万两银子。等庆哥儿一走,他身上精穷精穷的。

    赵世简以前身上只有几十两银子的时候,为了给未婚妻买金镯子而问哥哥借银子。如今他手里时常过万的银子了,还是要为了银子发愁。光指望俸禄,养家都不够。军饷虽然多,他也不想伸太多手。东南军是自己的根本,他不能亏待自己人。

    最后,他打上了走私的主意。

    朝廷虽然并未完全禁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