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5章 明志气孙氏悔悟(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睡过午觉后, 小两口起来,又一起把剩下的嫁妆理了理。

    那些杯碗盘碟, 除了茶具, 其余的暂时都用不上, 李姝让文崖仔细收到了家里的库房里。像扫帚簸箕之类的,放在西厢房,留小两口用。

    李家陪嫁的盆子, 李姝留下个一个木盆和一个铜盆,其余的都收起来了。

    收拾完这些, 时间到了下晌午。

    李姝闲着无事,拿出尺子,给赵世简量尺寸。

    赵世简乖乖站好, 举起双手,让她痛快量。

    李姝一边量一边说, “天快要热起来了,我看你夏天的衣裳都是去年的。你这一年又长高了好些子,我先给你做两身新的, 留着出门或见客穿。去年的衣服我做的时候留了半拃宽,回头放一放, 留着家常穿。”

    赵世简笑眯眯的,“都听娘子的。”他一觉醒来,从善如流地改了口。

    李姝给他量过尺寸,对赵世简说道,“我要去找妹妹了, 你自己看会书吧。”

    赵世简拉住她不放,“找妹妹什么时候不能,今儿你只能陪我。”

    李姝笑道,“那咱们做什么呢?”

    赵世简只管腻在她身上,“我都听娘子的。”

    李姝想了想,“要不,咱们一起写大字去。近来整日忙碌,我好些天没写字了。”

    赵世简笑道,“好,咱们一起去写字,我看看娘子的字有没有长进。”

    夫妇二人一起去了书房,各自在书桌边坐好,小两口商议后决定,赵世简磨墨,李姝裁纸。

    墨是赵世简自己的,当日备嫁妆时,肖氏要给她买两块好墨,李姝拒绝了。

    夫郎是举人,用的墨自然比她的要好,有现成的干嘛不蹭。故而她的陪嫁里文房四宝缺了墨和笔两样,只有她常用的一方小砚台和一箱子各色纸张。

    论磨墨,赵世简自然比李姝更在行。但李姝拿剪刀拿的比他多,裁纸裁的比他更均匀,边沿无一丝毛糙。

    小夫妻二人一边忙活手里的事情,一边时常抬头看一眼对方,相视而笑,复又低头忙活。

    裁好了纸,李姝看向赵世简,“官人,我没有笔呢,头先在家里用的,笔头子都快秃了。我想着官人整日读书,最不缺的怕就是笔了,就没带笔过来。”

    赵世简此时真是要把自己的新娘子捧到手里疼爱,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她,要什么不给,别说一根笔了。他忙从自己的笔筒里仔细挑了一根细小的笔,“娘子写的都是小楷,用这根最好。”

    做完准备工作,夫妇二人并排而坐,李姝写她的小楷,赵世简练他的隶书。

    写字的过程中,二人都默不作声。

    赵世简写的字大一些,很快默写完了一篇时文。李姝写的小楷,故而慢一些。他写完后,把自己的字摆放在一边,过来看李姝写字。

    李姝定力很好,并不因为身边站了个比她学问深的举人就胆怯。依旧挺直了腰背,按照自己的速度往下写。

    等默写完了一篇经书,她停下了笔。

    赵世简低头看看,“娘子的字越发好了。”

    李姝笑,“赵举人过誉了,我还差的远呢。”

    赵世简趁机在她脸上捏了一把,“娘子要不要写一写别的字体,小楷好看,秀气齐整,但娘子写了这么多年,以后怕是进益不大。娘子不若再练一练别的字体,说不得两边都能有所突破。”

    李姝想了想,“我也不知道要写什么。”

    赵世简笑道,“我有一本王羲之的《圣教序》,娘子先练一练。”

    李姝点点头,把头靠在他的肩上,“我都听官人的,只是我今儿写累啦,明儿再说吧。”

    赵世简笑的见牙不见眼,忙搂着她,“好,明儿再写。”

    李姝抬起头,“我有些口渴了,咱们去喝茶吧。”

    二人携手一起出了书房,到了厅堂,发现玉娘和文崖一左一右,各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西厢房门口,像两个门神似的。

    见李姝二人出来了,两个人忙起身,齐声道,“二爷,二奶奶。”

    李姝问赵世简,“官人还是喝毛尖吗?”

    赵世简点头,“毛尖清淡些,我喝不惯那些味重的。”

    李姝笑道,“我倒不挑嘴,既官人喜欢喝毛尖,我陪嫁里特意给你准备了两包,咱们先喝那个。”

    李姝转身吩咐玉娘,“去沏壶毛尖来,就用咱们带来的茶叶。”

    玉娘忙去了。

    这边小夫妻二人优哉游哉地一起喝茶,那边肖氏正在怅然若失。

    小女儿出嫁了,她感觉心里像忽然少了一块似的。

    “也不知姝娘在赵家过的习惯不习惯。”肖氏与严氏说道。

    严氏挺着快要生的大肚子,忙安慰婆母,“三妹妹和三妹夫两个自由相识,她们好的跟一个人似的,阿娘再不用担心。再者,赵家大爷也喜欢妹妹,三妹妹一进门,就得公爹和夫君的喜爱,阿娘就更不用愁了。”

    肖氏笑道,“也是我白操心,简哥儿最是疼姝娘,还能对她不好?昭娘也别笑话我,等这孩子出生了,你就能体会我的心了。”

    严氏摸摸肚子,轻笑道,“我虽然还不能体会阿娘的心,但也知道天下父母,没有一个不是为孩子着想的。”

    肖氏眼神暗了暗,“你哪里见过那些狠心的父母呢,为了自己,恨不得把孩子称斤论两卖了。不过,好在咱们家没有那样的人。”

    婆媳二人正说着话,李承业进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