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囔:“我总觉得他们是在嫌弃我们。”
陈媛跟着点头:“是有那么点儿意思。”
从头到尾连镰刀都没有发给他们摸一下。好像他们脸上写着“骄娇”二字一样。
田雨重重地叹了口气:“难怪他们嫌弃,就宝珍啊,我们小宝珍一个人,抵得上我跟余秋俩。她二嫂直接抵上我们仨。”
旁边黄橙橙的农田已经开始收割,年纪跟他们差不多大的姑娘蹲在地里头,手跟蒲扇似的那么一挥,镰刀直接刮过去。咔嚓嚓,清脆的割裂声响起,一丛直接倒在了地上。
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滞涩。
看的一群女知青集体吸气叹气。
郝红梅跃跃欲试:“我就不信了,熟能生巧,我多锻炼,还锻炼不出来。”
余秋赶紧伸手拉住人,生怕这姑娘激动过头,又跑下稻田。
“算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先去烧凉茶再说。”
就算煮凉茶不是好差事,也绝对比在田里头干活来的强。
这么蹲着弯腰,别说割一天的稻子了,就是一个小时什么事都不干,也足够让她直接崩溃。
他们赶到祠堂里头的时候,只有禾真婶婶跟另外几个年纪大的奶奶在。
一群三四岁的小孩被集体拘在了大屋子当中,不许他们出去瞎跑。
听说前两年发生过双抢时候,小小孩没大人看着,自己跑出去玩,结果跌进河里头淹死的事情。
从那以后,每年农忙时节,大队书记就会让各家各户把自家的小家伙送到祠堂来。
别的地方多半不许小孩进祠堂,生怕孩子眼睛亮,看到了脏东西。
杨树湾人却无所畏惧,他们的老祖宗,还能吓唬自家的孩子不成?
祠堂前头的空地上一排铁锅摆着,下面挖了洞,烈火熊熊往上烧。
禾真婶婶正忙着给地炉添火,额头上全是汗。
见到4个姑娘,她立刻伸手抹了把汗珠子,招呼人动起来:“去,你们几个看好了娃娃。一个比一个鬼,眼睛一错开就跑出去下河了。”
陈媛伸手推田雨:“你去吧,管小孩你最在行。”
田雨哪里肯,立刻撸起袖子:“我来烧锅吧。”
禾真婶婶笑了起来:“这个锅还真不是你能烧的了的。平常没大事,我们自己都不起地炉。你还是看好娃娃才是真的。”
田雨干脆利落的很,目光在屋子里头梭巡一圈,立刻点了几个小学生的名字:“你们几个,看好了弟弟妹妹们。这边七个归你管,这边七个是你的。”
几句话的功夫,她就给自己安排好了手下的任务。
那帮小学生居然谁都没有疑义,集体保证自己一定好好完成任务。
田雨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想戴红领巾就要时刻以红领巾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要做得更好才行。”
余秋在边上听着忍不住想笑,小田老师可真是搞教育工作的一把好手。
她打了井水,跟陈媛、郝红梅一道拿密口篮子淘洗晒干了的蒲公英跟野菊花。
这两种东西在杨树湾地界常见,又都是清热解毒的好药材,平常人家也会采了泡当成茶水喝。
洗好的蒲公英被切成段,这样容易泡开些。
陈媛叹了口气:“要是有枸杞加一起,效果恐怕更好。”
田雨安排完小豆丁们的去处,转过头来笑陈媛:“你想得倒挺美。啥都没有。”
禾真婶婶已经烧开了一大锅水,让女知青们将清洗好的菊花跟蒲公英都放进去,然后再烧一滚就算好了。接着将茶水打进木桶当中,就可以推着板车往田里头送了。
余秋没有找到酸枣片。
杨树湾的酸枣实在太酸了,除了小孩子馋的不行,刚熟的时候吃几颗之外,其他的都是自己落了拉倒。
田雨听的直跺脚:“哎呀呀,摘下来当酸菜也不错呀。”
祠堂里头的婆婆奶奶们都被她逗笑了,还有头发雪白的老太太竖起大拇指夸奖:“不错,小田老师一听就是会过日子的人。”
田雨赶紧将余秋推出去:“我才不行呢,刚才何队长还说我们余秋会过日子。”
众人哈哈大笑,立刻拿余秋打去:“哎哟,这可不容易,能得到我们东胜的肯定。”
余秋心道这她可真没发现。
那小生产队长天生就是当干部的料子,极其擅长给人戴高帽子,好听的话跟不要钱一样,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头倒。
他们这帮知青,哪个不是被他捧得乐淘淘,心甘情愿地被驱使来驱使去呀。
田雨还想说什么,被余秋一把捂住嘴巴,赶紧打发这姑娘给自己拿盐过来。
再让她说下去的话,还不晓得要说什么呢。
一桶茶,两勺盐,余秋就按照这标准给凉茶加了调料。
看得旁边的婆婆奶奶们,个个啧啧赞叹,到底是从里头下来的大夫,这煮个凉茶都跟旁人不一样。
居然还在里头放盐!
“要喝盐开水的。”余秋笑眯眯的,“身上出了大汗之后,是不是嘴里头没味道?这时候就得补充盐分。不然到时候水喝的越多越觉得渴,反而还会脱水。”
田雨有些茫然:“为什么?”
“渗透压。”陈媛想细细地跟她解释,又觉得地方不对,“等晚上回去我再跟你说吧。”
大铁锅里头的凉茶被打进了木桶当中,禾真婶婶又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