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妇产圣手

报错
关灯
护眼
作品相关 (2)(第1/11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己的身体再说吧。

    余秋推开房门,拖着两条腿摇摇晃晃地挪到院子里头。

    雨已经停下,胡奶奶带着秀秀站在房门口。

    夜风下,祖孙俩身形瘦小,胡奶奶佝偻的身形看着比重孙女儿还瑟缩。

    一路上,田雨都在教育接生婆胡奶奶:“你简直就是瞎胡闹,哪里能砍孩子的脚。”

    老人缩着脑袋,讪讪的,跟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压根不敢接腔。

    农民是传统观念最忠实的继承者,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千百年的观念让他们天然敬畏有学问的人,即使是个半大的孩子都不例外。

    乖乖,初中毕业生呢,全公社都找不出几个这样的女秀才。

    秀秀也低着头,小心翼翼地用眼角的余光瞥城里头来的女大夫。用这些知青哥哥姐姐的话说,她代表科学打败了封建迷信。

    秀秀委屈,她想告诉哥哥姐姐们,她太太不是封建迷信。她想告诉那个姐姐,老太想帮桂枝婶婶的。

    可是这个打了胜仗的姐姐看上去却一点儿都不神气,反而出奇沉默。无论周围同伴如何鼓动,她都不吭声。

    余秋只觉得累。

    她回到知青点之后,只匆匆擦了个澡,便钻进了被窝。

    作为刚刚切实拯救了贫下中农的大功臣,全体女知青一致决定,将唯一的一张床留给她跟另一个年纪最小的知青睡。

    余秋没有推辞,她实在累到了极点。

    穿越大神是故意的,特地让她穿越到这个时代这种环境,让她没有办法给孕妇开刀,只能硬着头皮接生。

    最终桂枝生下了孩子,母女平安。

    这就像一记耳光,重重地打在她的脸上,嘲笑她自以为是,害了2019年的那对母子。

    可是余秋不后悔,如果现在条件允许,她照旧会给桂枝做剖腹产。个体案例不能指导普遍情况。

    她只是难过,很难过很难过。

    因为她没能帮到那对母子。

    田雨洗漱完毕,觉得肚子咕咕叫,随手从箩筐中拿起个红薯干掉。吃完了,她才想起来问:“哪儿来的红薯?”

    同伴们发出笑声:“胡奶奶给的啊。”

    田雨一拍脑袋:“哎哟,刚才我还说她封建迷信来着呢。”

    虽然这老太太的确封建迷信,可好歹人家心不坏。

    就连她们洗澡的热水,也是老太太的重孙女儿帮忙点的灶膛。

    田雨下意识地喊余秋:“你说,我要不要跟人道个歉啊。”

    不知道为什么,她本能觉得自己这位新同伴是个做事周到的人。

    没听到回应声,田雨跑到床边看,才发现床上的人已经沉沉睡去。

    她的眼角,满是泪痕。

    小姑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都噤了声。

    年纪最大的陈媛盖棺定论:“她应该是想家了。”

    十几岁的姑娘们集体点头,很赞同大姐的观点。

    余秋的接生手艺还能跟谁学?肯定是她爸爸呗。她爸爸已经被医院开除了公职,到现在还关牛棚呢。

    好多跟她爸爸一批的人都已经转去农场劳动,继续拿着单位发的工资。

    这一对比,愈发凄凉。

    她妈妈也自杀了啊。

    她好可怜,孤零零的一个人。

    田雨带头提议:“我们以后要多照顾余秋,多帮助她进步。让她感受到组织大家庭的温暖。”

    伟大的领袖教导过,出身不能决定人生。广大知识青年的人生在农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由我们自己去创造。

    夜深了,少女们纷纷钻进被窝睡下。

    窗外风雨声渐歇,一轮弯月挂上树梢,发出幽幽的清辉,像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每一个渴睡人的脸,带给他们一夜好眠。

    吃猪肉噎了

    余秋一觉睡到大天亮。

    醒来的时候,地上的铺盖已经收拾好,床上也只剩下她一个人。

    田雨跟年纪最小的郝红梅拎着水桶进门,手上还拿着抹布。

    因为桥被冲垮了,今天的公社的知青欢迎仪式也得往后挪。

    十几个年轻的姑娘小伙子都是勤快人,深觉自己不能干坐着等饭吃,积极给自己找活干。

    男知青门主动请缨去生产队挑淤泥,女孩子们则去找大队要杨树洼孤寡老人的名单,把自己带来的瓜子、糖果以及点心分了,每家每户都送点儿。

    田雨跟郝红梅去胡奶奶家时,老太太死活不肯收,最后还是她俩坚持帮忙收拾屋子,帮忙将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

    田雨愁眉苦脸:“其实她家挺干净的。”

    胡老太儿子儿媳妇没熬过饥荒年,孙子孙媳妇出去逃荒就没回来了,身边就一个小重孙女秀秀。

    大队照顾这老的老小的小,每年都给救济粮。但祖孙俩都勤快的很,重活干不了,杂活从不推,家里跟自留地打理的一点儿都不差。

    田雨叹气:“我本来想帮忙浇菜的,可这才刚下过雨。水还没退呢。”

    余秋被她惋惜的语气逗笑了:“下过雨不好吗?挑水浇菜累死人了。你又不能天天帮她浇。”

    田雨不服气:“为什么不能?我想好了,我就留在杨树湾插队,我要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为贫下中农做好事。”

    郝红梅招呼余秋:“快吃饭吧,大队给我们送了米,我们煮了山芋稀饭,可甜了。”

    田雨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