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小宫女以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99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夜深人静, 万籁俱寂,云栖又将昭怀太子妃留给她的那封秘信悄悄找出来,反反复复读了几遍。

    之前读这封秘信,她就只顾着惊讶和难过, 并未细细琢磨过信中的那些疑点。

    就比如,昭怀太子妃与先皇后究竟有何深仇大恨,竟能令昭怀太子妃狠下心肠, 对先皇后见死不救,眼睁睁的看着先皇后被秦后毒害,身体日益衰弱,最终毒发暴毙。

    再有, 昭怀太子妃为何会对毒|药“百日红”那般了解。

    要知道“百日红”并非常见的毒|药, 莫说见,就连听说过此毒的人都很少。

    此毒之罕见刁钻,令见多识广的张老院判苦苦追查多年, 也是在最近才弄清楚这毒的名字及来处。

    而从这封秘信中不难看出, 昭怀太子妃应该在很早之前,至少应该在先皇后被秦后以此毒,毒杀之前, 就知道甚至很了解“百日红”的毒性了。

    昭怀太子妃出身名门望族,是正经的世家千金, 在嫁给昭怀太子之前, 应当与寻常的闺秀一般, 幽居于深宅内院。

    而在嫁入皇宫以后, 昭怀太子妃的日子只会比出嫁前更加拘束。

    既如此,昭怀太子妃究竟是何时,又从何处知晓并了解“百日红”这种奇毒的呢?

    云栖思来想去,只想到一种可能——昭怀太子。

    从张老院判讲述的那些陈年旧事中,云栖几经分析,几乎已经能够断定,当年昭怀太子并非病故,而是被人给毒害了。

    并且昭怀太子所中之毒,与先皇后所中之毒相同,都是奇毒“百日红”。

    云栖原本以为昭怀太子妃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并不知晓亡夫之死的真相。

    如今看来,昭怀太子妃或许早就洞悉内情。

    昭怀太子妃到底是何时,又是如何得知昭怀太子并非天命不佑,而是死于非命?

    如今昭怀太子妃人已经不在,一切便不得而知了。

    但先皇后是中“百日红”而死,倒是与七年前秦后母家秦府,坑骗了赵氏兄弟去府上,并秘密拿这兄弟二人来试毒,后将横死的兄弟俩抛尸城外静波湖附近山上的事,对得上了。

    为了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用这慢性毒|药顺利的毒杀先皇后,每日下毒的剂量都必须极其精准,少了毒不死人,多了又容易被每隔几日,就要来请平安脉的太医发觉。

    为了确定最合适的剂量,必定要经过反复试验。

    也就是说,被秦府抓去府上试毒的人,必定不止赵氏兄弟两个。

    云栖原以为秦后多年来顶着一张好人面孔,只在宫中兴风作浪,没成想这毒妇在宫外还欠着许多血债。

    秦后此人真是在不断刷新着她对人性丑恶的认识。

    这般恶毒残暴,畜生不如的东西,纵使千刀万剐也不足以抵消其犯下的罪孽。

    云栖越想越是愤慨,睡是睡不着了,索性来到书案前,铺纸研墨,将迄今为止,她所知晓的秦后犯下的罪孽,一条一条罗列下来。

    待困意袭来,笔有些拿不稳了,云栖才放下笔,吹干纸上的墨迹,而后将纸折好,小心藏起来。

    且等着,云栖心道,要不了太久,秦后必定会为她所犯下的罪孽付出代价。

    ……

    称病近一个月闭门不出的太子,终于重返朝堂。

    皇帝虽然没说什么,但再迟钝的人也看得出,皇帝为此很高兴。

    这几日无论是上早朝,还是早朝后在勤政殿议事,皇帝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连关于岭南水灾的奏报都听得漫不经心,目光总是盯着太子。

    是谁说陛下与太子父子离心,陛下厌弃太子,已生了易储之心?

    大伙儿可都看出来了,任陛下与太子再多争执,陛下心里最疼惜的人终究还是太子。

    在最初的几日里,太子对皇帝总是不假辞色,任皇帝如何主动示好,太子都不予回应。

    最近这几日,太子对皇帝的态度渐渐缓和了不少。

    昨日,在勤政殿议完事后,太子还与皇帝一同用了些茶点。

    皇帝为此欣喜不已,顺势邀太子今日与他共进午膳。

    原以为太子会毫不留情的拒绝,没成想太子竟然点头答应了。

    皇帝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今日早朝,皇帝几乎全程都面带笑容。

    朝臣们都为此感到十分困惑不解。

    要知道,他们今日所奏就没有一桩好事,尤其是关于岭南水灾的事。

    岭南一带受灾最严重的渝州,彭州,及兹州三州,又连降数日大雨。

    原本已经得到控制的灾情,又徒生变数,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关于岭南水灾又生变数的事,云栖也听说了。

    陪太子妃用午膳时,太子妃也说起了这事,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为防患于未然,朝廷已经派出太医院几位精干的太医赶赴岭南,一旦有疫病爆发,也好及时拟定出对症的方子。

    却怕京都城距离岭南路途迢迢,太医们赶不及在疫病爆发之前赶到。

    就算太医们能及时赶到,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想出能够治愈疫病的药方也未可知。

    最重要的是,水灾之后的疫病,通常蔓延极快,即便有能治愈疫病的法子,病患众多,人力物力皆有限,许多患病的灾民恐怕等不到救命的药,就会被疫病夺去性命。

    不必亲眼去看,光用想的,也知眼下岭南的灾民们,身在怎样水深火热的绝望境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