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啥是末日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2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锅炉房前支起了一张方形折叠桌。

    门前的土地嵌着草叶杂石,凹凸不平的,刘馆长拖着桌面走了两步换个位置,伸手按了按,还是直晃悠。

    张晓歪头看了一眼桌腿:“要不垫一下吧。”

    刘馆长低头在地面找寻,捡起两块石子,形状不合适,又给扔了。他站起来抓抓胳膊,说:“我记得刚刚好像看到屋里有旧书和报纸。”

    张晓一摆手:“我去拿。”

    他和尧曳一起走进屋里,同时闻到了浓浓的饭香。

    尧曳视线一扫,看到屋角的两只小煤炉烧得火热,各架着一口锅。其中一只锅盖打开,里面浓郁的米粥咕嘟咕嘟煮开了花。

    老李头弓着厚背,拿着勺子搅动粥底,然后把一摞瓷碗拿了过来。

    尧曳走过去,说:“我来帮你盛粥吧。”

    老李头闻声转过脸来。他一张脸黑红发亮,不知是被火燎的,还是肤色如此,总之他的颧骨和额头都亮堂堂的,他的嗓门也粗犷,张口道:“不用,我来盛,你帮着把碗端到那边台子上去。”

    尧曳点点头,待老李头盛起一碗粥,她就接过来端走。

    窗前用瓷砖砌了个台子,和平常书桌一般高,台面上除了几碗粥,还摆着几碟小菜,用绿色塑料网罩了起来。

    尧曳把最后一只碗端到台子上。

    粥碗里细细的白气往外面飘,尧曳顺着看向窗外,天空仿佛在头顶流动。蓝天底下,张晓和刘馆长已经把桌子垫稳当了。

    他们走进屋里一起端菜。

    方桌中央摆着一只最大的深盘,里面盛着热乎乎的炖咸鱼。周围摆了四样小菜,都是冷盘,一道腊肉拼腊肠,一盘腌萝卜,一盘酸黄瓜,还有一盘切瓣的咸鸭蛋。

    都是些好保存的腌制食品,但在如今,已经算是丰盛了。而且配粥很香。

    小罗搬来一摞椅子,围着桌子放好六把,大家都坐下后,还有一个空椅。小罗抬头问老李头:“你儿子呢?”

    老李头说:“准是睡过头了,我们先吃,不管他了。”

    刚拿起筷子,有车轮声在院墙外滚过。下一秒,一个半长卷发的小伙子骑车蹬进院门,在桌子旁边“嘎—”停下了。

    他的两个车把和后座上都挂满了行李,背上还背了一把吉他,一跳下车,挂在两个车把上的行李没了平衡,一左一右掉在地上。

    老李头瞅了他一眼,然后夹了块黄瓜吃。

    小罗一笑:“这不,刚说完就来了。”他拍拍身边的空椅,“来,饭刚好。”

    小伙子也不管行李了,支好车,就赶紧走了过来。他冲大家一点头,下巴朝老李头一扭:“这是我爸。”然后指指自己,“我,李乐。”

    说完他拉过椅子就坐下吃饭。

    这一行南下的六个人,齐了。

    这张折叠桌不大,抬头夹菜,低头喝粥,脑袋都凑在一起。

    尧曳喝粥的时候,听到两边都是筷子的夹动声,细细的咀嚼声,以及小声的评价声。

    小罗美滋滋地边品尝边评价:“这个咸蛋好,都流油了。”

    刘馆长抬起头:“是吗?”赶忙伸胳膊夹了一个过来尝尝。

    尧曳印象中与家人都没这样吃过饭。

    这很奇妙,他们都没有太多的相互介绍,但却仿佛已经足够熟识了。

    像是聚在同一辆旅游团大巴上的旅客,每个人都只知道对方即将与自己去往同样的目的地,除此以外,其他的信息都不重要。

    然而每个人却都足够友善,都带着轻松的心情。

    这是环境造就的默契。

    菜下了一半,李老头拎出一袋玉米饼:“这些菜都有点咸啊,就着吃。”

    张晓抬身拿了两张饼,坐下后,递给尧曳一张。

    尧曳已经快把碗里的粥喝完了,她微微摇头:“我吃饱了。”

    张晓说:“那吃一小块。”他把一张饼掰成两半,又把其中一半掰下一角,看向她,“就这么大一块,尝尝。”

    尧曳唇角一弯,把那饼接过来,咬了一口。

    饼是凉的,咬在嘴里结构松散,有种粗粮特有的干香。

    她又吃了两口菜,然后把碗底最后一口粥喝掉了,之后她慢慢咬着饼,像在吃某种零食。

    身旁的张晓在认真吃饭,一口饼,一口菜,几轮之后再就一口粥,有种势必要吃到最后一刻的架势。

    尧曳目光滑过他,随意往下一瞥,视线突然停驻了。

    她这边的桌角底下垫着一叠报纸,那报纸随意折成了巴掌大小,冲上的那一面正是头条新闻,加粗字体印着标题

    ——最后一个“无电村”通电换新颜

    新闻详细描述了工作人员翻身跃岭,肩扛手拉,将电送到各家各户的艰辛过程。通电后,有的村民买来豆腐磨浆机,在村里开起了豆腐作坊;有的人买来电动木材加工机械,办起了木材加工厂。总之通电后,提供就业岗位也多了,各行业的产值也急速增长了。

    之后文字被桌腿压住了,只能看到最后一行写着,当电灯绽放出温暖光芒那一刻,村民邓新民激动得老泪纵横。

    尧曳视线找了一圈,从侧面看到报纸的日期是18年年底的,与现在不过一年之隔。

    埋着头脖子发酸,尧曳揉揉脖子抬起头来。她叹了口气想,不知道那些豆腐机木材机现在落灰了没,也不知道村民邓新民现在心情如何。

    停电不到一个月,尧曳却觉得以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