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四章 年前家会
腊月二十七,是隆庆皇帝在这一年中工作的最后一天, 往年的这一天都是没有什么大事要处理的--马上就要过年了, 谁愿意拿军国大事来让皇帝烦心, 连带着所有人这个年都过不安生呢?
可是这一年却有那么点不同了,乾祐派出年轻有为的小将军唐瑜晓护送已故的敏慧皇后生前使用的衣冠器皿回到故土大宣。大宣本来一早就知道有这件事情的,只是两国之间的路途实在不近,再加上冬日路上有霜冻, 快马加鞭赶路更是不可能,所以唐瑜晓从敏慧皇后辞世便开始赶路,也是到了腊月下旬才进了帝都。
毕竟是睦邻友邦,大宣自然也要好好招待一下唐瑜晓的, 因此皇帝便选在封笔这一天召见这位赫赫有名的唐小将军。加之嫁出去的敏慧皇后本就是大宣的公主, 这件事情往大了说是国事,往小了说不过是家事,隆庆帝担心自己会陷入对于这个早亡的女儿的思念之中,索性把几个儿子女儿都召了进来, 也有在年前小聚一次的意思。
“外臣唐瑜晓见过皇帝陛下,见过各位王爷、公主殿下。”唐瑜晓早在刚入宫的时候得到了消息, 今日会有其他几位王爷与公主携家眷前来赴会,自然不会在请安的时候有所失礼。就算是在乾祐, 他早已经战功赫赫,但是因为年纪轻, 尚且只是居高位, 却还没有封侯, 所以给这些人行礼,也无可厚非。
坐在皇帝右手下手第三个位置的就是大公主陆可意,她此刻浑身上下都觉得不自在,只因为坐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是陈敖。没办法,她虽然厌恶陈敖,可以耍性子不让他踏足公主府半步,但是在这种必要的场合下,她是已经出嫁的公主,只要她还没有与陈敖和离,那还是要与陈敖出双入对出现的。
她见到陈敖,连一句话都不想对他说,偏偏要和他坐到一起,看着他那双不安分的眼睛骨碌碌地转着,一直在打量这位容貌俊秀的乾祐小将军,也不知道他脑海中在想着什么龌龊主意,心里面只觉得恶心。当初她怎么就没有发现,陈敖是这样一个长于钻营的小人呢?
再看看正对面,坐着的正是陆称意。小的时候与她争了个你死我活一般,现在姐妹两个反倒有些冰释前嫌的意味--当初的四姐妹,如今也只剩下她们两个人了。因为之前的那一场乌龙,加上陆称意不愿意提前以一床被子把“丑闻”盖住,所以她现在还是个待嫁公主。因为身孕快有四个月了,所以已经可以看到小腹微微隆起了。
不过今日的场合,因为唐小将军是邻国人,而在隆庆皇帝看来,陆称意的事情,他能容忍只不过因为陆称意是他的女儿罢了,但是这件事情还是“家丑”,所以到底还是把这个让他非常看不顺眼的准四女婿许桓彻给一同叫了进来。陆可意还是第一次仔细打量许桓彻这个人。如果说长相,那么他跟陈敖是没有可比性的,陈敖是一个腰高腿长、眉眼灿烂的人,而许桓彻只能称得上是个干净端正的人,但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陆可意一定不会再去考虑皮相极佳的陈敖,因为他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与陈敖之间的的貌合神离,实在是让陆可意心里别扭,就连面前摆着她素来喜欢吃的糕点,此刻也没有一点心情去吃了。
许桓彻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宫廷聚会,虽然他已经被定为四驸马,坐在他身侧的四公主都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可就是这样,他都还没能“转正”,加上他与其他王爷公主都不熟悉,让他的心里面稍微有了些挫败感。而且他一直认为,当初四公主愿意站出来承担一部分责任,也算是帮了许家一个大忙,在他的心里,四公主已经算是一个对他有恩的人了。
此刻他偷偷抬眼看了一下四公主,许是因为有孕的缘故,她不施脂粉,看上去要比九月那一次见到憔悴了些。可饶是如此,她面上的表情依旧是倔强而倨傲的。但是那一次在禹王府上陆称意愤怒之下突出的真言,已经让他了解了这个明艳的公主内心里不为人知的艰难,他越发地心疼这个即将嫁给自己为妻的女子。他多么想今日聚会结束之后就带着她回到许家,从此之后只保护她和孩子,可是他又偏偏做不到。
也不知是宫婢粗心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怀有身孕的贺长安面前的茶水已经被替换成了加了蜜调和过的温水,可是陆称意面前摆着的还是茶。许桓彻看到陆称意不大在意的伸手就要拿那盏茶,赶紧伸出一只手拦住了,却正好抓住了陆称意的手,猛然间就像被火烧到了一般缩回了手,脸也红到了耳后根。饶是如此,他还是转过头来低声嘱咐侍立在一旁的宫婢给陆称意把面前的茶换掉。陆称意本来还没有明白许桓彻想要做什么,等到那宫婢换了蜜水来,她放到嘴边轻轻啜了一口,看向许桓彻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柔和。
这一切都被正在往这里看的贺长安看在眼里,她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之前她一直觉得,陆称意性格宁折不弯,之前与许桓彻之间又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等到许桓彻尚主之后,难免会吃点苦头。却没有想到陆称意也能有这样和软下来的时候,这感情上的事情,还真是一物降一物啊!或许连许桓彻自己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这样在意陆称意吧?年幼的时候他对于自己的爱慕,其实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既不鲜活,也不真实,等到这个更为真实鲜活的陆称意出现了,他才能意识到能够真正与自己共度一生的女子,绝对不是她贺长安。
这样的结果,虽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是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许家,还是对于贺家,抑或是对于许桓彻、陆称意本人而言,都是最好的结果。
隆庆皇帝给唐瑜晓赐了座:“朕把自己亲生的三女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