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耕读人家(科举)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5章(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不能出面支持皇上,但其他阳明先生门下的弟子,比如在吏部供职的方书贤,甚至还有刚刚在我们广州那里平寇立了大功的汪大人……”

    听到杨一清等人的名字的时候,林蓁能感觉张璁和桂萼有些犹豫,但这种情绪只是在他们脸上一闪而过,并没有停留太久。几人都兴奋起来,开始商议上书的具体细节,林蓁这边三人也认认真真听了一遍,一直谈到将近半夜才离开茶楼,各自回去休息。

    四月中旬,桂萼已经将奏疏写好,并将阳明先生弟子席书和方献夫的未上呈的两份奏疏和自己收在一处,准备送进京城。正在这时,林蓁也得到了京中来信,他打开一看,就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让仍在刑部实习的翁万达转告桂萼,桂萼和张璁闻询大喜,马上将三份奏疏一起送了上去。

    眼看就要到月底了,知道朝廷不可能这么快就做出反应,林蓁决定先前往宁波。这回他们认识了在兵部担任右侍郎的席书,为了以备不时之需,林蓁问席书,能不能派遣些身手好的兵士和他们一同前往。

    席书好像有些为难,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你需要多少人手?”

    林蓁回忆着自己看到的画面,那些倭人绝对有数百人,但是他肯定不能带这么多人去宁波,这有些太兴师动众了。于是他提出:“就二十人吧……最好是擅长弓箭,能骑马的。”

    他没想到,这二十人还足足让席书忙活了三天时间,才带到他的面前,不过质量确实不错,林蓁对这二十个强壮的兵士还算比较满意。就这样,林蓁他们三人又向国子监告了假,然后和那二十名士兵装扮成去宁波做生意的商队,走水路往宁波去了。

    一路上,林蓁问陈一松和翁万达道:“你们对‘议礼派’的那几位大人感觉如何?”

    陈一松叹了口气,道:“席老大人毕竟是阳明先生的弟子,他在官场沉浮多年,我看他还是颇有些果敢的君子之风,且为人也算稳健。那两位大人嘛,对礼仪确实是精通的,要不然张大人那一封奏章也不会引起那么大的风波,但是……我总觉得他们言辞有些过于激愤了……”

    翁万达则道:“宗岩说的是,不过你们想,席老大人毕竟曾总督湖广,建下了不少功业。而那两位大人之前一直不得志,此举若是能成,则很有可能平步青云,否则只怕一辈子就待在南京等着养老了。对于他们来言,这就相当于是要赌上一把,肯冒着这么大风险做这样事情的,谁能说他没有一丁点的私心呢?”

    林蓁点点头,道:“你们说的没错,只是我觉得他们也都出身贫寒,看起来像是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不管怎样,希望他们将来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啊。”

    三人又谈了几句上书的事情,然后话题自然转换到了此次宁波之行上来。翁万达问林蓁道:“咱们这次到底做些什么,阿蓁你能不能对我们再多透露几句?”

    林蓁点点头,道:“这次我们随行的有一名席书大人从兵部派遣来的官员,行事就方便多了。我只知道此次咱们要找的人姓宋,他应该是个汉人,不知怎么去了日本,为日本人效力,这就是咱们到了宁波之后要查的第一件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