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00年当学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9章 进击的周家姊妹(第1/5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老人家, 您不也说了么?我这是在欺负小孩子呢。”林锦麒也觉得好笑, 老人家非要刨根问底的精神还真是执着。“你觉得小学生能有多少计算能力?我好歹也是个高中生吧?只要我数学成绩不是在混日子, 在计算方面欺负下小孩子也是应该的吧?”

    老人家听到这个理由之后, 先是一愣, 随后哈哈地笑了起来。“是了,是了,我倒是忘记你俩是高中生组队欺负人家小学生。不过你算分的能力也太好了吧?”老人家眨了眨狡黠的眼睛, “你分明在打牌的时候就已经算好了最后得分,压根不需要到最后统分。嘿嘿,这可不是一般高中生能做到的吧?说说看吧,你是哪家学校的学生?要不要来我们桥牌班?”

    “你是桥牌班的老师?为啥我没有看到过你?”龙媛的小表弟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废话!你学的那是入门班, 我可是专业班的老师!”老头子对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小弟子也是有些不满的。打桥牌的基础之一就是算分能力,如果算风能力差的话, 很容易被对方带着跑。只要算风能力不差,基本上打牌是不着急的。

    “这是我的铭牌!”老头掏了一张青年宫的工作证给林锦麒看, 表示他所言不虚。“你是个人才,学几年没准能转国家队选手。”

    “不了,谢谢老师这么欣赏我, 可我并不喜欢打桥牌。”林锦麒连忙拒绝。

    自己未来可是要成为互联网大亨和游戏巨头的人,怎么可能去打桥牌?而且桥牌在太宗过世之后, 声势就下降了许多。虽然后世也有桥牌联赛, 但是受关注度还不如围棋呢,林锦麒可不想浪费自己的青春在这方面。

    “我就是数学成绩稍微好点,所以桥牌上欺负小孩子还可以, 其他不行。”

    “那是你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桥牌训练,你只要在我这里学上一年,保管你能进入国家队。”老头大包大揽地说道,“我可告诉你,老头子我曾经就是桥牌国家队的教练之一。虽然现在退休了,但是推荐个把人才的资格还是有的。小伙子,不觉得当一个国家队队员很光荣么?”

    “谢谢老师的欣赏,可是我已经是一个国家队队员了。”林锦麒觉得还是早点说开比较好,万一这个老头真的爱才心切,来个三顾茅庐啥的,自己还要不要来学桥牌呢?“我本来就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国家队队员啊,而且这届国际数奥我还拿了金牌。所以桥牌啥的,我就不参加了。”林锦麒觉得自己这话非常装模作样,走在外面估计会被雷劈。

    老头有点不相信,他看了看龙媛,结果龙媛也点点头。最后老头只好叹口气,“原来是国际数奥的金牌选手,难怪算分能力这么强。也是,你应该去给国家的科研工作添砖加瓦,我们桥牌到底只是体育,比不上国家发展大业重要。”说着,老头转身离开了。

    “你看,非要招惹这段是非,将人家老师的心给伤了。”龙媛颇有些不舍地说道。

    “这不是我招惹的吧?”林锦麒拿手指着龙表弟说道,“罪魁祸首在这里呢!”

    “我可是桥牌班的。”龙表弟丝毫没有身为首犯的觉悟,“是你欺负我们的老师才对!”

    因为发生这件小小的尴尬事情,自然林锦麒再待在少年宫就有些不妥了,可是现在的双星市市区居然连个适合年轻人碰面的场所都没有。好在林锦麒想了半天,最终说道:“要不然我们去地下城逛逛吧?”地下城是双星市将原本的交通要道的地下人行通道进行了再开发,目前基本已经成了专门贩卖小商品、服饰和各色小吃的聚集地。在林锦麒印象里,这里算是双星市为数不多的几个青少年还会扎堆的地方,虽然不够完美,但还凑合。

    “嗯,我刚好打算去旧书店找点书看看。”龙媛点头同意了林锦麒的提议。

    地下城除了服装店、小吃摊和小商品店之外,还有两家连在一起的夫妻店。丈夫开的是一家书城,和新华书店不同,他这里卖的是各种通俗、心灵鸡汤、厚黑学、职场培训及漫画书。基本上市面上流行啥书籍,这里都有卖。甚至和老板熟的话,还能买到一些超标的书籍。

    由此也就能知道,老板这里的书籍基本都是盗版为主,因此价格也是便宜得很,绝大部分都是标价的三折起,最高也就是五折。有一些印刷质量不怎么的书籍,甚至是论斤卖的。

    而老婆开的则是过期杂志店,听说老板娘是邮局的,而且好像家里还有点背景,因此能弄到这种过期杂志贩卖。

    一般情况下,杂志社印刷的杂志量是略微超过实际需求的。如果当期杂志没有爆款的话,通常每期杂志都有剩余。由于现在杂志社的唯一发行渠道就是邮局,所以剩余杂志如果要回收的话,邮局还会索要费用,所以杂志社就干脆不要了,随便邮局去处理。

    因此邮局内部是有所谓的过期杂志贩卖服务的,只是这些杂志数量不多,基本在各大城市就消费完了。毕竟杂志一过期,价格至少是对折起,因此一些时尚类杂志或女性杂志还是很有市场的。

    老板娘能在双星市这个小城市开起一个过期杂志店,林锦麒估计她家的关系至少要通到省级邮政系统才行。不过也没人在乎老板娘的过期杂志到底是哪来的,反正这里很受年轻人欢迎。想想吧,一元钱一本的《读者》、《青年文摘》,学生市场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从楼梯下了地下人行道,从门口到“三味书屋”的这条通道一半的宽度就被“求知报刊行”给占据了。“三味书屋”和“求知报刊行”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一对夫妻店。由于现在是暑假,求知报刊行外面已经有不少青少年或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