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醍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章 怪里怪气(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崔家九郎和谢氏五郎的不睦,真要算起来,可能要从名字算起。

    一个名“湃”,取水波相击之意,另一个名“潺”,喻义水流和缓。

    同样是水,追求的意境则完全相反。

    一个尚武,一个崇文。

    自幼年起始便是长安高门子弟不同阵营的两面旗帜,等两人及冠后出仕,这边崔湃才由圣人钦点成了南衙十六卫里最年轻的金吾卫中郎将,官运一片大好,那边谢潺就进了御史台。

    御史台,监督国家法令,弹劾百官,御吏品轶并不算高,选拔却很严格,一旦身居其位,迁转迅速,易登相位,一般官员远远不能相比,羡煞旁人。

    妹妹?

    陈郡谢氏到了谢潺这一辈,都是男丁,哪有什么妹妹。

    众人的目光落在袁醍醐身上,若是真要论起亲源,是还可以算一位。

    谢梵境的女儿,汝南袁氏的嫡女。

    高家贵女身旁这位婷婷而立的女郎,怕不就是前段时间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的大长公主外孙女?

    光环加身,本就明艳的少女更显耀眼,与众不同。

    卢祁想起她的强硬做派,难怪!

    崔湃目光深深,多了一丝道不明的探究。

    在众人眼中加了光环的袁醍醐自小就习惯了成为目光焦点,没有任何不适应。

    她走到谢潺身边,甜甜一声,“五哥哥。”

    谢潺点头,将她打量一遍,未见损伤,方才转首对崔湃说道:“听闻女社今日遭遇登徒子,所幸得遇中郎将解围,诚谢九郎。”

    谢潺明显已经知道了事情经过,这是有意忽略贵女斗殴,转移重点,将崔湃捧高,言下之意,中郎将的这份人情他认领。

    高明,卢祁领教了。

    眼下谢潺要带走自己的妹妹,身为金吾卫中郎将的崔湃也不好再挑刺什么参与斗殴。

    谢潺微笑道了告辞,崔湃开口:“五郎,且慢。”

    谢潺和袁醍醐站着,没有转身,笑容还挂在他脸上,丝毫未减。

    崔湃拍手,阿水捧着黑狐毛大氅呈到谢潺身前。

    长毛大氅之上一片泥点点,让人惋惜暴殄天物。

    袁醍醐和高文珺互看一眼,心中凉凉,不好的预感。

    谢潺不知缘由,半侧过脸来。

    崔湃语调平常慢道:“于闹市之中,无故纵马,按唐律应当如何,御史中丞又道如何?”

    你妹妹在西市内街跑马,这一笔又该怎么算?按唐律应当鞭笞二十。

    谢潺一看袁醍醐和高文珺面有难色,便知道是真的。

    呵呵,这个崔湃是在清算月前关于京兆府的弹奏,虽无关大碍,也扫了京兆尹的颜面,京兆尹乃是崔湃父亲的门生。

    谢潺彻底转过身,直视崔湃,笑意昂然。

    左仆射之女,你又能如何?

    两人目光在空中闪电交接,在场看热闹的弘文馆之众大气不敢出。

    这算是把柄落在了崔九郎手里。

    袁醍醐哪里晓得其中种种,只知自己犯了事情让哥哥为难。

    她取过阿水手中的黑狐毛大氅认真审视,想了想,转身走到崔湃身前,光明磊落说道:“中郎将,我赔你一件,如何?”

    就算是他的心爱之物,不过是一件皮毛大氅罢了,又不是买不到。

    “……”

    卢祁望向崔湃。

    崔湃看着袁醍醐扬起的俏丽面容,鬼使神差地居然点了头。

    “一言为定。”

    众人????

    说好的政治暗斗呢?

    ————

    谢潺和袁醍醐、高文珺三人骑着骏马,带着随从自西市出来沿着横街往城东的里坊而行,城东各坊中豪阔大宅聚集,门阀世家多居于此,三家都建在相邻的里坊。

    西沉的斜阳金辉将谢潺修长的身影晕染。

    高文珺在谢潺面前流露出少女娇羞的神色,落在袁醍醐眼里一切正常,她五哥哥打小便像画出来的谪仙,俊逸非凡。

    袁醍醐出门带走的三个力役都是谢氏所训,幼年时但凡她随母亲回长安,外出必有哥哥的眼线相随,自小闯祸,哥哥都会现身相护。

    所以,今日袁醍醐也觉得不会例外,果然,她的五哥哥依旧是她的守护神。

    跟高文珺道了别,谢潺将袁醍醐送回袁宅。

    长安城东,盛业坊内一座占地广阔的宅邸,柱、枋着以红色,衬以白壁,远远就能看见斗拱硕大,出檐深远,舒展而不张扬,正是袁宅。

    朱红的宅门前正巧遇上骑马返家的袁光逸。

    袁光逸,袁醍醐同父异母的庶出弟弟,他母亲生他而死,普一降生,也归到了谢梵境名下,因是袁训唯一的儿子,亦是视若嫡子。

    袁光逸只比袁醍醐小得半岁,小时候偶然得知自己多了个弟弟,袁醍醐还为此大哭几场,自己不在独宠于父亲膝下,好几年都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后来,幸好一个养在洛阳,一个养在长安,少了矛盾,同样也少了亲近。

    袁光逸长得斯文秀气,很是崇拜谢潺,越见大了越显得跟谢潺几分神似,举手投足间如出一辙。

    袁醍醐每每看到袁光逸在人前模仿谢潺的模样,都要在心里讥讽再好也是个赝品。

    大家都道袁二郎恭谦知礼,只有袁醍醐明了,同样一个人私底下从来不叫她阿姊。

    梁子自小就结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