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呐,皇朝居然没有亡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4章 自助火锅(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个大厅中飘散的味道,和小孩之前闻到的卤肉味不一样,而是热辣四射的火锅味,不知道是谁在涮羊肉,羊肉味很足。

    豆包瞪圆了小眼睛,看到了一排排座位上的铜炉,立刻眼前一亮。

    这个他熟悉,跟京城火锅炉子差不了多少!

    以往他和几个兄弟一起吃火锅,最爱用肉嫩味美的飞龙鸟和玉竹、枸杞、麦冬、党参熬的药膳汤做底。一旁有下人现切十余盘牛肉和羊肉,再者就是产于海拉尔草原的鲜菇菌子,或是冻上的豆腐、粉丝。

    主食是一碟羊奶饽饽或者满人的烤饼,算是齐活了。

    “怎么,你认识我的锅?”嬴静见豆包目不转睛地盯着炉子,“你是清朝人?”

    之前她试探了好几次,豆包都不肯说自己是谁,可把她憋死了。

    偏生这小孩平日里滴水不漏,从来没有透露出他前世身份的线索。

    今天她见豆包望着老北京火锅铜炉沉思,总算猜到一些了。嬴静一说到清朝,豆包的小嘴就紧紧地抿着,心情非常复杂。

    “乾隆?”嬴静轻声地问。

    钱笼?

    小孩一脸茫然。

    “雍正?”嬴静继续问。

    小孩的眼神中闪过厌恶。

    “那康熙?”嬴静盯着儿砸的表情。

    小孩的脸上露出一丝不甘和惆怅。

    “不用问,你肯定是四爷的兄弟了,还是过得比较惨的那种。”嬴静抱着儿子,轻轻地哄着他,“你那么爱笑,下意识地讨好别人,莫非是老八不成?”

    小孩的眼中流出了泪水。

    相处了那么多天,他早就知道,公主娘亲的前世应该出生在清朝之后。她很奇怪,有些时候活得像个平民老百姓,不拘小节,一点都不像个受过优质教育的贵女。

    但是她懂得不少,很多不该出现在秦朝的东西,都是被他的娘亲造出来的。

    “呀呀呀……”

    后世的人都知道八爷吗?他们是怎么平价我的?

    小孩的手指一抓一抓,表情非常感慨。多少皇帝勤勤恳恳,就为了流芳百世,让后人都记住他的姓名。

    他没当上皇帝,但后世的人也记住他了。

    “因为人人都爱……”四爷啊。

    这句话嬴静没敢说出来,她怕豆包难过。

    作为四爷的老对手,九龙夺嫡的主要成员,八爷的名字和生平也被人略知一二。他不仅被人写进了影视剧本,也被无数晋江作者写进了小说。

    “豆包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大家都说你很厉害,特别厉害!”嬴静不要脸地拍着儿子的彩虹屁,“以后我们窦家的生意,就全靠豆包发扬光大了。崽啊,娘以后吃香喝辣,就全靠你了!”

    豆包:“……”

    好吧。

    从皇子到总裁?这落差有点大啊。

    不过这辈子也不差了,坐享富贵,使奴唤婢,算是投了个好胎。

    豆包握了握小拳头,立志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大秦的商业帝国!

    大厅的左侧有三个大木架,上面盛放着好多个大盆。嬴静抱着豆包逐个看过去,这里都放着自助火锅的食材。一大群食客都围在这里夹菜,生怕自己吃不回本。

    正对着人高,能够最顺手拿到的第一个架子上,是各式蔬菜和新鲜水果、和豆制品。

    这些东西便宜又涨肚,在辣锅上涮上几块吸满汤汁的冻豆腐,再烫棵菘菜,胃口小的女子和小孩就已经吃个半饱了。

    至于手擀面、饺子、烙饼、馒头等主食,顺着人流走动的方向,被放在下一个架子中。

    吃顿好饭,不来点主食,就好像没吃过饭一样。

    于是好多拿完蔬菜的食客,忍不住拿了半斤面条下在锅子里。

    在火锅中滚过几圈后,面条上挂满了鲜香无比的火锅汤汁,还沾着红色的辣油,带点汤底的肉味。男人们大口吸溜面条,筋道味道足,比家里婆娘做在白水煮面,好吃多了!

    嗝儿——

    他们就更饱了。

    再走几步,在最靠里面的架子里,放着各类肉食。在秦朝,牛肉是肯定没有的,但是羊肉、猪肉、鱼肉、家禽、河鲜都有。

    正对着视线的一排,是有肉糜做成的好多种丸子,筋道弹牙,软嫩多汁,不用吐骨头,是孩子们的最爱。

    鱼丸、猪肉丸、虾丸、羊肉丸……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牵着爹爹的手,说:“爹,我想要吃虾丸,帮我夹多点!这个有虾,肯定是最贵的!”

    白色的虾丸中透出一点点红色,这是虾肉煮熟之后的颜色,瞧着这外表,人们都联想到它该是何等的鲜美。

    嬴静:其实红色的“虾肉”是用植物色素染的,虾丸里没有虾,鱼肉和淀粉更多。

    蟹柳没有蟹,同理可证,虾丸也没有虾。

    “行,爹给你夹虾丸,妙妙要拿好哦。”男人先拿了一陶碗虾丸,又向淡黄色的鱼丸伸出了手,“这个鱼丸也不错,没鱼刺儿,妙妙也能吃。”

    小女孩笑得十分灿烂,“好哦,都吃,都吃!”

    而在肉食架子的旁边,还有一个大师傅在专门熬羊杂汤。那锅汤也是用羊的心、肝、肺、肠、胃等熬得,汤汁呈奶白色,每次大师傅的汤勺转动,都带出来一大勺羊杂和浓郁的香味,馋人得紧。

    本来想多拿几碟肉的食客,闻着这股味儿,架子上尚未煮熟的生肉,似乎没有这大锅汤好吃。

    于是,他们都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