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方外:消失的八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 2 章节(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离体,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民间故事。

    民间传闻当然不足信,但正因为其神秘难解,很多人的态度是将信将疑,甚至会感到莫名的压力与恐惧。假如它真的发生了,就是个人很难抗拒与解决的问题,但人们又必须要找到一种化解与内心压力的办法。

    不论求助神秘仪式还是求助宗教,都是一种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尝试,所以故事在流传中就会发生变化,给了一个看似离奇却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说一句便多活一年,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消除内心中的冲突和不安。”

    丁齐:“你的家乡有过这样的传说吗?我注意到,你刚才也举手了。”

    毕学成点头道:“是的,我小时候听说过类似的故事,是我父亲单位看门的老大爷讲的。”

    对于一个本科二年级纯工科专业学生而言,毕学成的回答几乎可以得满分了,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表达陈述能力都相当不错。丁齐却不禁露出些许促狭的笑容,想起了当年在另一个课堂上的经历。

    当年导师刘丰就用同样的事例提问,而丁齐的回答几乎和眼前的毕学成是一样的。如今身份发生了变化,丁齐站在了讲台上,于是他又加了一个当年刘丰老师的题外之问:“那我们回到讨论的源头,民间传说很难考证真伪,如果我们假定这三个故事都曾以某种形式发生过,至少第一个要素看见了自己是真的,你又怎么分析呢?”

    毕学成答道:“还是刚才的观点,自古以来都有这样的传说,可能是封建迷信,也可能是出于对生命、对和灵魂关系的思考,所以人们加工出了这样的故事。”

    丁齐摇了摇头:“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提问。你分析了民间故事出现的一种成因,用了相对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这是合理的。但是在我们不能真正确定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事件本身最直接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真的看见了自己。”

    毕学成微微一愣:“真的看见了?”

    丁齐:“我不是说事实一定会是这样,但不能排除这种最直接的可能,这不是做社会调查和现象分析的科学态度。”

    毕学成情不自禁地反诘道:“这不合常理啊!”

    丁齐仍然面带微笑,酷似导师刘丰当年的笑容:“要么是因为错觉或幻觉,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就是真的看见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对个体来说需要做精神分析,对于群体来说,就要群体心理分析。”

    毕学成却有点钻牛角尖了,又反过来追问道:“假如是错觉和幻觉,又怎么能算真的看见?”

    丁齐感觉到讨论有点跑偏了,但仍然很耐心地解释道:“我说的真,是心理学角度的真。错觉不算,因为当事人能意识到自己错了。

    但是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当事人的感官是真的看见了所对应的事物。要分辨这种现象,就要看主观体验是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

    假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身份的人都有过这种主观体验,我们就要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比如说是受到了社会文化背景的暗示等等。

    毕学成同学,你回答得非常好了,现在请坐我再做个跟刚才一样的调查,在座的哪位同学曾听说过或者能想起来,与这三个故事一样的民间传闻,请再举一次手。”

    这次举手的人几乎是上次的一倍,丁齐在讲台上看着大家的各种反应,其实心里很清楚,有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听说过类似的传闻,但其中有不少人也不是故意要撒谎。

    有人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不无知”有人可能是见身边的人举手了,犹犹豫豫地也举起了手更多的人是自认为回忆起类似的传闻,但这并非是真实的记忆。

    丁齐做了个手势道:“非常好,刚才是五十七人举手,现在是一百零二人举手。大家可以把手放下来了,现在把课本打开,翻到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七节,社会影响中的从众、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

    002、人生的财富

    下课后,丁齐走出西大门,前往境湖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今天下午四点二十,已有求助者预约了心理咨询。想到那位有些偏执与难缠的求助者,丁齐不禁苦笑,他随即就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心态不对,又调节呼吸并做了一番自我调整。

    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具备专业的心理素质,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真诚的态度去接纳求助者,假如自己就有排斥心理,又怎可能避免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的产生阻抗情绪呢?

    恰在这时,侧后方有个很好听的女声道:“小丁老师,这么巧!您这是去哪里呀?”扭头一看,正是刚在课堂上回答过问题的孟蕙语。

    学校西门外是各大快递公司的收发点,还有不少美食摊位、好几家主要经营钟点房的快捷酒店,学生下课后来到这里的很多。但看孟蕙语的样子显然不是恰好偶遇,她此刻虽已放慢了脚步,但呼吸还有些急促,看脸色明显有体温升高的迹象,就算刚才没有一路小跑,也是快步追赶了一段时间。

    丁齐虽然看出来了,但也没想点破,微笑着答道:“真巧,你出来取快递呀?我去心理健康中心,下午还有一个预约。”

    孟蕙语:“小丁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我们宿舍的女生都爱听呢!还有您的个子有多高呀?”

    这话问得太突兀,前言后语缺乏逻辑联系,一点都不挨着,但也不能说她的思维散乱或者给一个“破裂性思维”的诊断。只能说明她表面上故作镇定,其实心里很紧张,而且问的是一个很感兴趣的话题,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