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砺琛被穆建起打得陷入昏迷前,脑海里始终盘旋着四个字:愚忠愚孝。
这四个字在穆砺琛将傅柔和沈弄璋困在石盆山时,傅柔曾跟他说过。
不止傅柔,其实早在穆砺琛与方烈刚进关门山时,方烈劝他不要招惹山匪,直接去启部时,也曾经说过。
方烈向来活得通透,他知道他穆砺琛不得亲缘,必将为亲缘所累,所以送了他这四个字,算是提醒他。
穆砺琛又何尝不知,但是一向自认豁达的他,看到穆国倾颓,又怎么能坦然接受而不奋力挽救……
穆砺琛只觉可笑,当年发生在父王与傅治将军之间的情景,如今又落到穆砺玒和他身上,穆砺玒怯弱无能之举,与父王倒是像了个十足。不知道这是不是穆家的报应……
六月十八日,未正,曙城西城门前,被阳光照耀而闪着刺眼光芒的兵器堆得山一样高。
在方是时与穆砺玒谈判之后,二十多万义军便开始留下兵器,有序撤退。
现在,曙城西城门外留下的都是曙城周边村县的百姓,约有三千人,还有方是时、罗重及其他将领二十二人。
此时是他们与穆砺玒定好的受降时间,穆砺琛一个人换方是时、罗重等二十二个将领进入城中做质,并提交义军花名册,由官府按花名册点算需要配发的粮种和盐。
城门缓缓打开,五花大绑的穆砺琛被两个士兵抬了出来,后面跟着五百名士兵。
即便隔着护城河,站在义军人群之前的方是时和罗重也看得清楚,穆砺琛双目紧闭,浑身无力,不是被下了药,就是受了伤。
穆砺玒言行唯唯诺诺,竟当真敢对穆砺琛下手?
穆砺琛到底是保住了曙城的功臣,更是他穆砺玒的三哥哪!
心中唏嘘不已,面上却波澜不惊。
见穆砺琛被抬出来,方是时和罗重对视一眼,也缓缓将双手负到背后,稳稳地站在护城河边。在他们身后,还站着二十个年纪不等的青壮,都是义军里的将领。
在他们身后的义军人群里,不少人掩着口鼻,偷偷啜泣。
有些口中还喃喃地念叨:“但愿将军他们平安。”
身边有人听到祈祷,也压低声音提醒道:“一定会平安,不要分心,看住前面。”
吊桥一点点落下,接通了护城河两岸。
五百名穆国士兵率先过了桥,精神抖擞地看守住三千义军。
穆砺琛被送过了吊桥,随意地扔在地上。
三十个士兵转身到方是时和罗重等人身边,搜了他们浑身上下,确定他们的确没有兵器,且一身布衣没有任何内藏的薄甲,立即便用肩上的绳索将他们全部捆了起来。
“人已经同你们去了,不用这样对待吧。”义军人群里,一个汉子看不过去,出声问道。
“进城后会解开的。”士兵显然也是有备而来,有条不紊地回答。
“无妨。”方是时扭头对众人微微一笑,安抚道。
然而,在穆军看不到的地方,无数人已经气愤得握紧了拳头。
“什么时候发粮种和盐?”一个妇人小声问道。
“你们且先回家中,待我们核对过名册,不日便将粮种和盐送到各位家中。”士兵又回答。
众人没有再多话,默默地看着方是时和罗重等人被押进城中。人群中倒是走出来一个老人和一个妇人,将昏迷的穆砺琛拉进义军之中。
就在众人窃窃私语着“这人便是穆砺琛”、“等将军回来处置”时,城中又出来五百名士兵和二十驾马车,过来装兵器。
义军们还在翘首看着已经入了城的方是时等人,希望能看到他们平安。
早已被嘱咐要对百姓和颜悦色的穆军看到他们一个个依依不舍的模样,再想到前几日他们凶猛地攻打城墙和城门,便有按捺不住愤怒,驱赶道:“回去吧,早一日恢复正常,早一日领取粮种。”
这边说着,那边已经有马车装好兵器,开始驶向城门。
就在马车上了吊桥之际,义军突然动了起来!
几十人扑向吊桥,剩余的人则大声呐喊着扑向兵器堆。
虽然变生肘腋,但穆军毕竟有所防备,立即拦阻,与赤手空拳却勇猛如虎的义军战成一团。
由于义军人多,很快便有人重新抢到了兵器并牵制穆军,给更多同伴抢兵器制造机会,战势开始偏向人多的义军一方。
与此同时,吊桥上的穆军已被义军杀死,众人就停留在吊桥之上,始终不动。
不少取得兵器的义军不再恋战,而是直接奔向吊桥,向城门奔去!
穆建起冷静地在城头上大声下令:“诈降!关城门!拉吊桥!”
原本这场兵器交接该由穆建起出城接收,然而他却一直站在城头上,只派了千夫长出面。
从方是时进城谈判时起,穆建起就怀疑方是时没有投降的诚意,尤其是在他提出要交出最厉害的穆砺琛以证明国君确实有招安的诚意才肯投降的条件后,穆建起便认定他不想投降。
但是,穆建起却与方是时谈起来了条件——双方同时交换人质以证诚心——换穆砺琛可以,需要义军也表明停战投降的诚意,义军的各个将领必须接受国君士兵的看管,先缚手进入城中。
穆建起这样做,无非是要让方是时为难,拖延时间,等到荼芺军到来,他们在城外势必一战。
届时,等他们两败俱伤或无暇他顾,城中的军队伺机突围,先保住穆家血脉,这样才能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