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匹妇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9章 穷(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二月末,虽然依旧冷,但雪已开始有融化的迹象,在铁奴的安排下,荼芺族人清出了积雪较厚的部分路段,送翰章商队回程。

    只是这一次回程,并不是回宏穆关,也不是回启部,而是从穆国西朔州进入穆国内陆,为荼芺部换取织机和铜料。

    傅柔在与沈弄璋倾心之谈后不久,带沈弄璋进了部落之中那些茅草屋内。

    原来那些草屋并不是人住,一部分草屋里面放的是尚未孵化的蚕茧,地面上生了小火塘,确保蚕茧内的幼虫不会被冻死,剩下的则空着,放着一些工具。

    傅柔告知沈弄璋,她刚来荼芺部不久就发现了那片桑树林,树上零星挂着一些已经泛黄的蚕茧,想来是春天的时候有野生蚕蛾飞过来产卵。

    因为宏穆关内有部分将士的家眷,所以养蚕纺织是宏穆关内妇人和女子的工作,傅柔虽然每日舞刀弄剑,但也曾看过她们操作,所以知道怎么养蚕缫丝纺织。

    与铁奴说了这些,铁奴便出面建议盖一些草屋。

    这本不费事,留在部落里的族人就在傅柔的指导之下盖了十几间草屋。

    第二年开春后傅柔便时刻关注那片桑林,果然等到了桑蚕孵化而出,结茧后她便马上带人将茧取回,存在这茅草屋之中。

    所有的蚕茧都被静心照顾着,数量足够,只等今年孵出桑蚕再做茧,就可以尝试缫丝。唯一还缺的,就是织机。

    傅柔曾凭借回忆复制一个腰机,但构件不对,没有成功。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不再琢磨,让沈弄璋看蚕茧,便是要她这次回去后为荼芺部或换或买几十架单人用的小织机,也就是腰机过来。

    对傅柔的安排,沈弄璋不解。

    那片桑林确实不小,但若要依靠那些桑林养蚕缫丝织布来供应荼芺部的衣物,根本供应不过来,相比之下去草市上交换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傅柔是担心等到荼芺部发起突袭,整个朔北会慢慢卷入战争之中,草市能否开市,荼芺部又能否参加,交换的货物能否顺利运回都是问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缺损,能自给自足的,荼芺部将依靠自给自足来保障部族生活及战斗。

    另外的算计,却没有向任何人吐露,包括沈弄璋。

    沈弄璋由衷佩服傅柔考虑的仔细和周到。

    除织机外,傅柔又提出请沈弄璋代为交换铜器和铜料,且多多益善。虽然傅柔回答说这与桑蚕一样,都是备用,但从傅柔要求她七月底前返回来看,荼芺部动手在即。

    铁衡和铁马铎自铁奴与傅柔的婚礼之后,一直没有出现,一定是在做最后的准备。

    沈弄璋默默算着日子,七月,到了今年七月,荼芺部、懋合部将会天翻地覆,结果会令她和傅柔如愿吗……

    有荼芺人带着抄近路,众人又加快行程,只用了二十天,翰章商队便进入了西朔州边境的临西县。

    再次进入西朔州,竟然已过两年。前年与穆砺琛离开时,并没有交过税赋,今年商队入境,却要交通关税了。

    沈弄璋看着偏僻荒凉的小村子,不由唏嘘。

    自方是时控制住盐塘县后,西朔州的盐供应便日趋紧张。商贾们见有利可图,贩卖的盐价比平常价格翻了两倍,百姓生活所需更是雪上加霜。

    沈弄璋以平价将荼芺部的盐或卖或换给百姓,也只能换一些衣物、毛皮、自纺的粗布料,以及少量的铜钱。单人用的腰机倒是换了十六个。

    这种腰机构造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一个,便可以仿制出更多个。

    虽然傅柔定了十五斤盐换一个,却也定了数量不超过十个。沈弄璋以十斤盐换一个,已然超了账目。商队里有傅柔补充进来的二十个荼芺人,她即便可以做主,也不想今后让这些人在傅柔面前嚼舌头。

    而且,她不是善人,还要养活商队。这种完全不赚钱的施舍,她不能一直做下去。

    还是太穷了。穷得哪怕是平价的盐,想要多换,都换不起。

    到了第三个村子梁村,一对穿着破兽皮拼起来的袍子的夫妻二人跪在沈弄璋身前,乞求她收了自己八岁的女儿,只为换二十斤盐。

    沈弄璋蹙着眉打量瘦骨嶙峋的小女孩,抬眼又瞥到躲在街道角落里的一群小孩子的脑袋。在寒风中瑟缩着身体的他们,眼神里有恐惧、有惊慌、有悲伤,竟然,还有一点希望。

    远处,还有许多村民佝偻着身子一边抵御着寒冷,一边望向沈弄璋这边,似乎在焦急地等待结果。

    虽然可怜,但沈弄璋却不能开这样的例子,否则怕是后面还会有人效仿。

    “今后我们商队还会再来,下次交换也可以。”沈弄璋婉言拒绝,扶着妇人的双臂便要将她扶起。

    “下次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请姑娘发发善心,收了我女儿吧。”妇人不肯起身,用力跪下去。

    “我们只是商队,以物易物。”沈弄璋手上用力,将妇人拉了起来。

    她觉得,他们不是一定要换盐,只是为了给女儿找一条更好的活路。

    “姐姐,收了我吧,我会好好干活。”女孩扑上来,怯怯地抓住沈弄璋的手臂,瘦瘦小小的身体颤抖着哀求道。

    沈弄璋怜惜地抚摸着她的头顶,柔声道:“乖,帮爹娘好好干活,日子总能撑下去的。”

    站在远处的村民渐渐靠近过来,也开始帮忙哀求起来:

    “收了那丫头吧,很乖巧的。”

    “他们家还有两个生病的老人……”

    “发发善心吧,姑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