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呢是不是,建国也回来了。”
关喜东听了,默默看张月萍一眼,没有说话。
张月萍倒是笑了笑,道:“你们聚一下吧,这次姐你来了,咱们就是见过面了,也见着五一和劳动了。等过完年我和东子回来,再请你和姐夫来家里吃饭。对了,把我姐他们一家也叫上,咱们热闹热闹。”
关喜莲点点头道:“好的。”
三个人又说了一会儿,关喜东见没什么事了,就往厨房里去,让人家赵亮来了就去擀面条,怎么说也不合情理。
这一推门进去,看见关双双和李苗两个人都站在案板前面,像看什么一样盯着赵亮手里的刀看。
关喜东一进去,就听见关双双说:“小叔,你快过来看,你看。”
关喜东被关双双一拉,就看见关双双指去的方向。
赵亮手里拿着刀,正在切擀好的面。
这手起刀落,咔咔咔几下,那折了好几层的面就被切成了一条条的。
再看过去,每一根似乎都是一样粗细,简直了!
关喜东吓一跳,看旁边的李苗一眼,指着面条说:“天哪,这刀工!”
李苗也傻眼了,看了一会儿道:“真的没想到啊。”
赵亮笑着撒了一些面粉,然后把面条散开,一边散一边说:“我和老首长都喜欢吃面条,没事吧,我就擀面条给他吃,做的多了,就熟能生巧了。”
赵亮说完,关喜东也不好劝他别干了,他来煮就好了。
他不好意思说啊,自己煮的面条什么味道都没有,恐怕把这擀的这么好的面条给糟蹋了。
于是就变成了赵亮一个人又是切白菜,切大葱,炝锅,下面条。
其他三个人都站在一旁看,还不停的咽口水。
一九八零年腊月二十八。
李米多和李金多起了个大早,起来帮着张月英收拾东西,该拿的都拿好了,该准备的也都准备了,等着赵亮来接。
赵亮知道他们要回老家,本来说是要去送的,可李强坚决不同意,说好不容易来过个年,不必因为他费神,他们去车站坐车就成。
最好达成了协议,赵亮坚持要送他们到车站,毕竟李强腿脚不方便,还有一个就是拿的东西太多了。
李家人对赵亮只能说声谢谢,见他如此热情,不好再推辞了。
赵亮到了辫儿胡同,停好车就往李家走。
李强他们早就收拾好了,赵亮正好也来了,就开始往车上搬东西。
赵亮一进院子,就看见李家三个孩子,然后对李强说:“强哥,每次看到你们一家五口站在一起,真的就觉得特别幸福。”
李强听了,也笑了,回头看看自己两个闺女一个儿子,便说:“是啊,我啊没什么盼头了,就希望他们三个好就成。”
“肯定越来越好啊。”赵亮说着,就去帮忙拿行李。
李家一家五口到达村口,从车上下来后,就看见李贵开着拖拉机在村口等着了。
李贵坐在前面的驾驶位上,不停的往路边张望。
看见车来了,就赶紧从拖拉机上下来,一把抱起在后面玩的李盼盼,指着车对盼盼说:“闺女,看见没,你大爷大娘,还有你哥哥姐姐来了。”
小盼盼看着李贵指去的方向,也伸出了手指,看着李贵说:“爸爸,大爷来了,大娘来了,姐姐来了。”
李贵笑着看她,然后就往路边走去。
车停稳了,李家一家五口从车上陆续下来,金多第一个从车上下来,看见了小盼盼,忍不住惊呼:“怎么又长这么大了!”
李金多说着就要去抱盼盼,盼盼还保留着以前的记忆似的,被金多抱过去,指指金多道:“哥哥。”
然后又指一下米多:“姐姐。”
米多兴奋的点点头,对金多说:“她还记得咱们呢。”
李麦多凑过来,看向小盼盼,“我呢?”
李盼盼仔细想了想:“大姐。”
“嗨,这小盼盼,可真聪明,比我姨家那五一和劳动聪明多了。”李麦多很高兴小盼盼还能记着她。
可小盼盼伸着头就往后找,似乎在找什么人。
李金多看着她问:“你找什么呢?”
李盼盼看了一圈,车都走了,也没见着人。便说:“豆腐。”
李盼盼的一个豆腐,把米多和金多都逗笑了。
“她竟然还记得向南!”米多惊叹道。
李麦多拿着东西,喊他们快点上拖拉机,太冷了。
几个人都上了拖拉机,小盼盼就站在拖拉机上给大家唱童谣,小北风一吹,脸冻的红扑扑,也不嫌冷。
张月英坐在后面,看着李贵说:“你怎么带盼盼出来了,你看把她给冻的。”
李贵往后转头看一眼盼盼,笑道:“不让她来她就哭啊,没事,才出来一会儿,她穿的厚着呢,来的时候荷花给她穿了两个大棉袄。”
张月英伸手一摸,小盼盼的手心还是温热的,就说:“是了,手还热乎着呢。”
李金多看着盼盼又唱又跳的,怎么都不能和那天在医院里第一次见到她的那个样子联系在一起。
这又让他想起了小雨,放假前他还去福利院看了小雨,这半年的时间,小雨也长胖了,长高了,也开始愿意和小朋友们玩了,可是依旧闭口不谈家是哪里的,也从不说自己挨打的事。
汪从霜还说,更可气的是,他们在孩子被发现的地方贴了告示,谁家丢了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